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42701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合肥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为关键抓手,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实践路径,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灵活、区域交通便捷、生态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发展空间广阔、产业特色鲜明等比较优势,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

2、破,着力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转型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加快跟上全省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二、发展目标通过3年的努力,到2025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1亿元,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和园区经营(销售)收入实现倍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单位GDP能耗降低完成省下达目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2万亩左右,年均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00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教育、医疗、养老

3、等领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与全市保持同步提升。到2030年,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与全市差距显著缩小,大中小城镇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融合发展,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形成,开放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四化同步”水平大幅提升,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取得积极进展,在全市、全省乃至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三、主要任务(一)全力推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1壮大优势产业集群。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继续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现代物流、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生命健康6条产业链(其中,服装纺织、高端装备制造2条五亿级产业链),梳理各产业链上游(原料与

4、零部件)、中游(制造核心设备和产品)、下游(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成品和从事生产、服务的行业)关联图谱,锁定潜在目标企业或重点招商项目开展精准招商,争取引进一批引领性“链主”企业和具有“杀手铜”产品的配套企业。(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经信局、区投资促进局、区卫健委、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实施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建立企业动态培育库,加大政策支持,到2025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8家、总数达到76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117.8亿元,其中主导产业营业收入45.2亿元,培育规上非煤电工业企业营收超过5亿元的企业5家);净增

5、高新技术企业12户以上,总数达450户以上;净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80户以上,总数达550户以上;净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户以上,总数达37户以上;净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户以上,总数达15户以上;净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以上,总数达2户以上。(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财政局)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滚动实施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加快煤电、化工、建材、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实现全覆盖。(责任单位:区经信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水利局)2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

6、展相融合。实施核心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工程,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每年增长10%以上,到2025年力争总数达到54家。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创建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等,到2025年力争省级创新平台达到7家。鼓励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载体,组建创新联合体和创新平台。(责任单位:区科技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委、区经信局、区农业农村水利局等)推动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新增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个数,培育数字领航企业、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个数,新增绿色工厂个数、重点行业全员劳动

7、生产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等指标到2025年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经信局,配合单位: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分局)3 .推动“创业大通”建设。开展返乡人员创业、“2+N”就业招聘、技能培训等服务,健全返乡创业服务体系、就业促进机制,实施“凤还巢”创业计划,吸引更多淮南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高校毕业生、在外务工人员留淮返淮就业创业,每年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者120人以上、返乡人员创业者90人以上。组织参加创业淮南大赛,积极推荐高校、知名创业服务机构申报省级创业研究院。积极争创

8、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责任单位:区人社局,配合单位:区级创业淮南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4 .抓好高水平园区建设。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承载产业、引领发展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园区的招商引资主战场、主阵地作用,整合优质资源,完善配套设施,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巩固底板,着力打造园区特色,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建链型、强链型龙头企业,提高园区产业集聚度和影响力。大通工业园区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产业项目;上窑工业集聚区重点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产业承接能力建设,到2025年,大通工业园区和上窑工业集聚区力争亩均税收达到15万元以上。深化与沪苏浙城市城区

9、合作园区共建,加快承接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园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经信局、区商促局,配合单位:区园区服务中心等)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支持符合节约集约发展要求的开发区扩区调区、功能升级,力争培育2家五亿级产业园区。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各类产业园区向功能多元的城市空间转变。(责任单位:区发改委,配合单位:区经信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等)坚持重点招商项目月调度推进机制,以实绩为导向强化考核奖惩,提升协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竣工投产率。坚持招大引强协同攻坚机制,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紧密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企业500强等大企

10、业,全力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投资额大、符合全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产业项目。(责任单位:区商促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委、区经信局、区人社局等)(二)加速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5 .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高水平编制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充分运用皖北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利好政策,形成与周边城市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空间布局。推进乡镇、村庄规划编制,推动城镇化进程,合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机制,保障用地需求。大通区与山南新区毗邻区联动发展,推进项目大建设、功能大配套、品质大提升。(责任单位: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通分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推动城市特色发展,加快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

11、和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责任单位:区发改委,配合单位: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通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6 .实施区域经济提升行动。加快大通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重点打造2-3个特色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区发改委)结合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坚持差异化发展,重点打造12个主导产业集群。支持装备制造业、唐兴、中矿汉邦新材料循环科技产业园、中辉科技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项目,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以上,培育省“专精特新”企业2家以上。立足本地产业资源优势,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产业生态打造、城市能级提升,筛选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重点领域细分赛道,瞄准“小巨人”“独角兽”“瞪羚

12、”等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卡脖子技术项目等,开展定向招商和点对点招商,加快构建创新生态,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新经济加速融合,提升产业前沿竞争力。全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大通区工业园区和上窑镇工业集聚区分别引进3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责任单位:区发改委,配合单位: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商促局、区卫健委、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大通生态环境分局等)7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编制城市更新总体方案,开展城市更新单元设计,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实施城市风貌管控、环境卫生治理和城市生命线工程,加快推进倪坪村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九龙岗南门口城市更新等项目。系统推进城市排

13、水防涝体系建设。到2025年,绿色社区占比达到IOO%,力争50%以上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加大城市更新力度,未来三年新建城市道路7.2公里、公共停车泊位840个、充电桩300个、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1005套(间)、实施棚户区改造799套。深化棚户区改造项目市场化投融资合作,加大向上争取棚户区改造资金力度。坚持因城施策,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委等)全面建成“城市大脑”,进一步融入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创新“城市大脑”应用试点,到2025年“城市大脑”建设总体水平跻身全省领先行列。着力拓展数据中心产业链条,促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

14、通过推动企业上云、政府购买云服务等方式,提高数据中心平均上架率。(责任单位:区数据资源管理局)积极向上争取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陈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推进以优质专用小麦、水稻生产发展核心,全面提升全区优质专用粮食市场占有率,到2025年优质专用小麦、水稻种植面积占比达90%以上,优质专用大豆面积0.91万亩左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代耕代种、全程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到2025年力争全程托管面积22.6万亩以上,占粮食种植面积比重达到70%,确保所有具备规模化粮食种植的耕地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农业社会化

15、服务组织发展到57家,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65%以上。(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水利局)(三)大力实施农业“两强一增”10.推进“两强一增”重点项目。坚持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以产业急需为导向,推动区域种子良繁基地建设,到2025年,建成作物种子生产基地0.1万亩。发展淮南农机装备企业,支持特色农机补短板研发制造,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18.0531万千瓦。(责任单位:区经信局,配合单位:区农业农村水利局等)每年在全市选任省级科技特派员4名以上,至少建设1个科技特派员标杆点(样板点)。(责任单位:区科技局,配合单位:区农业农村水利局等)开展“两清理两利用”行动,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到2025年,年经营

16、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占比达50%。(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水利局(乡村振兴局),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区委组织部)11加快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围绕“一县(区)一业”全产业链工作,做精做强草莓、双抱菇、葡萄、麻黄鸡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创建全区“皖美农品”产品品牌4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达到3个。(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四)加快推动服务业“锻长补短”12 .培育壮大消费和贸易新业态。开展汽车展销、餐饮美食、季节性热点等促消费活动,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5亿元。(责任单位:区商促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委、区文化和旅游局等)开展乡村旅游“421”行动,推进高塘人家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参加百县名小吃名店评选,策划1条特色美食旅游线路。(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委、区人社局等)积极培育外贸创新发展新业态,支持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等建设和租赁使用海外仓。(责任单位:区商促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委)(五)积极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