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龙文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44111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0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州市龙文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漳州市龙文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漳州市龙文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漳州市龙文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漳州市龙文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漳州市龙文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州市龙文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3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刖B1第一章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环境概况3一、地理位置3二、地形地貌3三、气象水文4第二章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面临形势6一、地质灾害现状6二、历年来的防治成效6三、面临形势与挑战13第三章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16一、指导思想16二、规划原则16三、规划目标18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防治区21一、地质灾害易发区21二、地质灾害防治区23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任务27一、开展风险调查评价,掌握隐患风险底数27二、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应急响应更加迅速28三、夯实综合治理体系,有效降低隐患风险31四、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升综合防治能力33第六章保障措施36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36二、拓宽投入渠

2、道,加强资金保障36三、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督考核37四、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防治意识37附则39附图序号图名比例尺1 漳州市龙文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现状分布图1:500002 漳州市龙文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1:500003 漳州市龙文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1:50000附表附表1漳州市龙文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防治项目投资估算表附表2漳州市龙文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基本信息一览表附表3漳州市龙文区地质灾害易发分区一览表附表4漳州市龙文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一览表前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指示精神,科学有效做好漳州市龙文区地质灾害防治,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3、可持续发展,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漳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等规范性文件,结合龙文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漳州市龙文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漳州市龙文区历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为基础,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明确的防治目标,重点对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深化风险评价和查明风险隐患、群测群防和应急响应、综合治理和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规划部署,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全区应以本

4、规划为指导,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对象: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高陡边坡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规划范围:本规划适用于漳州市龙文区所辖行政区范围,陆域面积为126k)2o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23年,规划期2023-2025年。第一章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环境概况一、地理位置龙文区地处福建省漳州平原中部,隶属漳州市管辖,距厦门市约40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9,117o43,北纬2429,24o42,面积126k龙文区位于厦门、汕头两大经济特区之间的腹地,东与龙海区相连,南临九龙江,与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5、区隔江相望,西接苔城区,北接长泰区。下辖5个街道(蓝田、步文、碧湖、朝阳、景山)、1个镇(郭坑)、1个省级开发区(蓝田经济开发区),下设12个行政村、67个社区,户籍人口20.2万人,常住人口30.67万人。二、地形地貌龙文区位于九龙江下游,属闽粤沿海花岗岩亚区的一部分,九龙江流域在调查区分为西溪和北溪,河岸两侧及其河间地块组成了漳州盆地。流经调查区的水系主要是九龙江西溪及北溪的下游,流向呈北西一南东向,水系的发育与调查区的北西向构造带相一致,流经本区后在龙海的福河村附近汇入大海。区内地貌主要为构造侵蚀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地貌形态主要有丘陵、红土台地、冲积平原等,其中以冲积平原分布最

6、广。区内地貌的形成受燕山运动的影响,早白垩纪末的燕山水平挤压运动,形成规模宏大的褶皱及断裂带,构成了区内现代山脉及河流的走向。燕山晚期又受大规模岩浆侵入和喷发影响,基本奠定了地貌轮廓,白垩纪后,大量花岗岩侵入体被长期剥蚀而曝露地表,使地面“准平原”化。第三纪的喜山大规模断块抬升运动,又使北部和西北部的山被抬升,而后又受长期流水的切割,逐步形成山峦起伏,河谷纵横其间的地貌景观。历次地质构造运动的结果,塑造了调查区多样的地貌类型,区境地势自东北向西南缓缓倾斜,依次出现高丘陵、低丘陵、台地和平原,呈梯级下降。三、气象水文龙文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带,九龙江北溪、西溪间,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

7、润,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2.2,不同月份气温变化较大。根据收集的资料,区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604.2mm,不同年份的降水量差距较大,34月为春雨季,主要以连绵阴雨为主,常年降雨量约为235.2mm;56月份为梅雨季,特点是雨水偏多,降雨强度大,常年降雨量约为469.3mm;7-9月为台风多发季节,特点是台风暴雨入侵,水量多、来势猛,常年降雨量为637.8mm,占全年雨量的39.76%,台风期间常伴有大暴雨,受台风暴雨的影响。流经龙文区水系有九龙江北溪、九龙江西溪和九十九湾内河。区境水位站有北溪内林、郭坑站,西溪碧湖、湘桥、东墩站,九十九湾内河孚美站、东墩站、桂林站

8、,九龙江主要水位控制站为北溪浦南站、西溪中山桥站。区境无径流流量测站,北溪流量以浦南站为参照,西溪流量以郑店、中山桥流量为参照。I960年6月9日,洪水,北溪浦南站最大洪峰流量94007s,相当于50年一遇;西溪郑店站最大洪峰流量6140i3s,相当于33年一遇。2006年6月9日,北溪浦南站最大洪峰流量6150s,内林站流量剧增,加之长泰区龙津溪来水,超过该流量。第二章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面临形势一、地质灾害现状区内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地貌形态复杂,有丘陵、红土台地、冲积平原等,其中以冲积平原分布最广。岩石风化较强烈,受台风暴雨影响较频繁,具备发育地质灾害的地质条件。区境地势自东北向西南缓缓倾斜

9、,依次出现高丘陵、低丘陵、台地和平原,呈梯级下降。部分山体坡面分布较多的孤(滚)石,孤(滚)石失稳也可能形成地质灾害;虽然龙文区建档立卡高陡边坡点2处,共威胁住户2户8人。由于人工切坡建房(工厂厂房)形成高陡边坡,易损性较高,存在潜在的经济损失。二、历年来的防治成效“十三五”期间,龙文区委、区政府,各镇(街)党委、政府及区自然资源局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深入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扎实开展汛期防灾减灾以及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逐步完善了应急预案、汛期值班、群测群防、险情巡查、监测预警、转移避险、应急处置、灾情速报等8项制度。漳州市龙文区防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自然资源主管

10、部门的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龙文区建区以来取得“零伤亡”的好成绩。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较显著成效。1 .防治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区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副主任、区自然资源局局长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在龙文区自然资源局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区自然资源局分管领导兼任,进一步加强对龙文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指挥全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区自然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落实汛期值班、群测群防、险情巡查、应急处置技术支撑、灾情速报等制度;设立专门部门,并保证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

11、逐步完善,防治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开展。2 .隐患底数逐渐摸清积极实施年度“三查”及隐患排查。每年坚持有效实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的“三查”机制,所有调查成果均由区自然资源部门录入“福建省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做到隐患信息动态管理,截至2023年底,龙文区内无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2023年龙文区全面部署全区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进一步查明隐患底数,夯实了防治基础。调查评价体系不断深入。开展了龙文区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对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陡边坡点进行现场复核,划分不同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并开展了地块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2、工作,对区域建设工程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和危险性进行评估,进一步摸清龙文区地质灾害风险底数,增强了地质灾害防范的针对性。3 .群测群防建设更加夯实2005年漳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以来,龙文区已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十三五”期间,龙文区不断夯实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点均登记在册并纳入群测群防体系,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责任逐步明确,及时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陡边坡点的巡查监测工作,根据应急预案提前转移受威胁人员。群测群防人员努力达到“四应有”、“四应知”、“四应会”的要求。4 .防治工程积极开展(案例)云洞岩作为漳州市区唯一一个4A级景区,常年均有大量

13、游客进行登山活动,人类活动频繁,加之坡脚处为蔡坂村居民区、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区等,因此云洞岩坡面孤(滚)石对下方承灾体存在潜在威胁,受台风暴雨影响,可能发生崩塌(包括滚石坠落)、滑坡等地质灾害。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区对云洞岩孤(滚)石的稳定性委托专业队伍开展专项风险评价工作。工作范围如图2-1o图2-1云洞岩孤(滚)石分布区工作范围(1)滚石影响较大重点区域主要针对受滚石影响较大的重点区域,如旅游路线、休闲娱乐设施区等,对重点区域内的滚石逐一调查、记录,本次共调查118个滚石,其中现状处于稳定或较稳定状态滚石共115个,占调查总数的97.46%,处于较不稳定或不稳定状态3个,占调查总数的2

14、.54%。分布在旅游道路两侧、休闲娱乐区周边的滚石现状均处于稳定或较稳定状态,总体上人为活动频繁的区域,滚石稳定性相对较好,对于区内个别滚石稳定性较差,已对其进行建议治理。(2)滚石影响较小区域针对受滚石影响较小,主要为云洞岩南侧及北侧斜坡部分区域。野外通过无人机三维倾斜摄影技术获得影像资料,室内通过Arcgispro2.8、ContextCaptureVieWer等相关软件和平台,测量滚石大小、长轴方向、斜坡坡向等,并采用ContextCaptureViewer分析滚石体积、下底面面积、高程、滚石周围环境(植被发育情况、斜坡物质组成、滚石的堆叠关系、裂隙发育程度)等方法对该区域进行了调查。图

15、2-2基于Arcgispro2.8解译滚石示意图图2-3基于ContextCaptureViewer解译滚石示意图通过上述方法,并随机抽取多个滚石进行现场复核,调查成果与室内影像解译成果基本一致,共解译1419个孤(滚)石,其中1391个现状处于稳定或较稳定状态,占调查总数的98.03%,28个现状处于不稳定或欠稳定状态,占调查总数的1.97%o综上所述,云洞岩孤(滚)石分布区滚石现状稳定性多数处于稳定或较稳定状态,现状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滚石数量较少,其中在人为活动频繁区域存在个别滚石不稳定。对于个别不稳定滚石我区已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对景区旅游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障。5 .防灾抗灾扎实有效每年汛前均编制印发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灾工作检查,核实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对象和防灾责任人、监测人等变化情况并更新信息,为安全度汛打好基础;汛期根据雨情雨势及时部署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根据省(市)级发布的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报级别及时应急响应,做好强降雨期间的应急值守和应急准备,发生险情、灾情时立即组织应急技术支撑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开展应急调查与处置工作。“十三五”期间累计派出专业技术人员80多人次,均无造成人员伤亡及明显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均由区自然资源局联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