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传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勇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使命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宣传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勇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使命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在宣传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勇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使命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尊敬的*部长,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全局战略高度,围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大 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提出了 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 对中华文明长远发展进行的总体性、全局性、战略性思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 明作为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是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 准确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有利于我们 深入
2、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使命,推动全党全社会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下面,围绕“勇担建设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使命”专题,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第一,要准确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马克思指出:“人 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 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
3、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 发展至今的文明形态,遗留给后人丰富、独特而又影响深远的文化遗产,为我们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和丰厚的历史积淀。纵观中华文明 发展史,大体经历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 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重要历史时期,逐渐确立并巩固了以儒家 文化为主导,兼容佛道文化的文化发展格局,绵延不绝,传承至今。究其根本, 中华文明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形成了绵延永续、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基本特 质,呈现出自我更新、迭代演进和时代转型的状态,是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 的要
4、求而不断发展变化、完善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起点 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立足中华民 族伟大历史实践,准确把握中华文明发展特质,站稳中华文化主体意识的基本立 场,洞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廉续历史文脉、 谱写中华文明的当代华章。第二,要准确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 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段话中,出现 了四个,
5、新,字,建构了新时代、新起点、新使命、新文化的理论逻辑框架,形 成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全新场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要深刻理 解和接续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 性变革,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积极探索立足历史、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 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一方面,要坚持“返本开新”。要系统阐释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熠熠 生辉、历久弥新的人文精神,深入理解“为政以德”“天人合一”“家国一体” 等中华文化中所蕴含的独一无二的
6、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和底蕴,建立具有中 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建设中华民 族现代文明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另方面,要坚持“推陈出新” O建设中华民 族现代文明不是守旧复古、自大保守,一味向后看;而是正本清源、守正创新, 一直向前看。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 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不 断提炼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下,不 断开拓传统文化的新的时代价值,为传统文化实现当代转化提供最根本的精神支 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
7、继承,创造根植于 “传统”、融通于“现代”、着眼于“未来”的中华文明新形态,服务以文化人 的时代任务。第三,要准确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 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深刻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 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这其中蕴含了“两结合” “两创”理论逻辑 生成、思想演进的进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立足新时代和新使命,要深 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质,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相融合
8、、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连接点、 融汇点、共促点,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面 推进中华文明的时代化、现代化。当代社会,数字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信息 传播呈现出多态样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 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 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出部署,为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建设和我国文化治理模式创新提供了重要遵循。数字赋能文化发展, 加快文化数字化进程,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题中之义和应然之举。我们要 树立数字道德规范、培
9、养数字意识、练就数字能力、提升数字素养。要清楚地认 识到,文化数字化不仅包含文化保护传承的数字化、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还包含 公共文化服务、对外传播交流和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等方面的全方位的数字化, 是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内容生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分发等全流程的数字化。 通过数字赋能,在内容互嵌基础上创新转化为符合人们文化体验需要的新模式, 形成连接传统与现在、沟通历史与未来的媒介和桥梁,形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 明的数字实践路径,使古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们的新的文化使 命,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 化和创新性发展,巩固和强化中华文化主体意识,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