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项目“三推三研”助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项目“三推三研”助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三推三研”助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我校教师对微能力点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部分教师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的内驱力不强;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意愿不足,安于现状的思想比较严重。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有效升级现有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如何借助能力提升工程2.0,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如何引领教师有效开展线下研修?我校以“三推三研”助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一、领悟精神实质,准确分析校情(一)领悟精神,明确任务。(二)基于校情,确定环境。二、科学谋划在前,齐心协力攻坚(一)目标定位。信息技术支持大单.无教学的深度学习研究cn4支术支持的学
2、:怡A02.演示文稿设计与刎作AO3.数字教育奥源获取叮评价A04.数字数育费油管利!A05.技术支持的课讹导入AOG.技术攵持的课,堂讲授AO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A11.评价总规设”与应用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A13.数据“I视化显现与解读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档案袋评价J币:I11资源IIU,v,I13B2课堂教学A5A7学业评价A11-A13自主合作探究(二)组建机制。1.组建团队,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规划、方案。2.推广机制:借助微能力点完成,促进不同层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个性化发展。3.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此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教研组年终岗位考评给予加分奖励。(三)
3、确立主题。以“信息技术支持大单元教学的深度学习研究”作为2.0推进研修主题。(四)推进模式-“三级推进三级研修”模式。即校级-大学科级-年组学科级三级。三级研修组织相配合:以学校为单位的集体研修;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分学科研修;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微研修。(五)实施措施1能手先行。能手先行,纵横联合。学校选取教学能力强、信息技术优的能手教师,组建了校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培训团队,以破解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形成“能手引领、团队共研、骨干示范、全员参与”的推进模式。能手先行纵横联合融合团队破解难遨2.团队赋能。团队赋能,纵横联合。学校根据各学科特点,结合微能力点的确定,成立“纵横”双线学科
4、大单元主题教学研究团队。横向年级线一一年级学科组层面突出“结对互助”“以新促老”“一课三研”。A横向年级线尸,一一、结对江助以新促老一坪二研卜一将,向T:3r微能力点企学科内的M化,.教研”1载川”“JiW=构,实现微优力点应用的义酒空现一纵向学科线一一组织各教研组骨干教师进行每月的学科成长型课堂主题教研活动,通过各教研组研讨和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活动,落实各学科的成长型课堂模式。1丁3代力比长型课堂纵向学科线(六)行动路线选定能力点后,学科组围绕“大单元教学的探索”,制定本学科行动计划。学科组在计划中要明确成员项目分工、能力点选择名称及选择理由、能力点的研修进程安排等;个人计划要对自己及任教学科
5、的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信息能力提升目标、微能力点名称及解决的问题等进行详细说明。三、基于目标选点坚持结合原则(-)基于目标选点。(二)推进基本原则。为了防止2.0能力提升工作碎片化,游离于常规工作之外,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强调做好“三个”结合,让2.0提升与学校其他工作形成一盘棋,确保工作的有序性和扎实性。研相结合四、技术赋能课堂成效初步彰显我校以“信息技术支持大单元教学的深度学习研究”作为2.0推进的引领,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依托技术,形成框架我校依托信息技术,倡导各学科形成基于大概念、单元或主题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从国家课程标准出发,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要求,明
6、确单元目标,形成单元教学设计整体框架。一、目标与内容巾、学习内容、内容选择与目标设定、单元设计的整体丽想1、大情境二、情境与任务、任务及任务分解3、情境与任务选择及其设计4、提示怎样根据任务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整体框架-任务-活动-活动情境-问题1问题2-三、教学活动示例及说明-设计意图-注意事项活动任务四、迁移应用五、成果展示(二)搭建平台,内化提升1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汇报各自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O的学习成果和感悟,为全体教师在大单元教学、成长型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指明方向。2 .各科教师将学习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课堂实践应用,进行课堂教学竞赛,参加教学实录,开展课例打磨。3 .开展“
7、微能力点在学科课堂的有效实施”主题研讨,通过研讨,教师解读能力点、解读能力点任务、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教师信息化水平,制定学科组发展规划,明确不同年龄段教师的研修任务和提升标准。4 .促进了大学区工作的整体提升,充分发挥基地校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实践,我校取得了以下成果:一、科学选点,让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可实施在精准分析校情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学校信息化环境,即信息化条件支持课堂教学的改革。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的能力点符合本校实际,为实施提供可能。二、机制建构,让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有保障学校信息能力提升工程管理、指导团队,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规戈I、方案,任务明晰。考评方式恰当,突出激励作用。三、形成模式,让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难题可破解学校形成“三级推进三级研修”模式,做到:能手先行,纵横联合。学科教学融合培训团队,破解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能手引领、团队共研、骨干示范、全员参与”的推进模式。四、成效突出,让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效应彰显1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明显提升。教师的信息应用技术能力实现了从被动使用到自觉使用、从科学应用到高效运用的跨越。2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3 .依托信息技术,学科形成单元教学设计整体框架。4 .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5 .促进第五学区,区域整体教学水平的均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