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大单元教学的常用课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大单元教学的常用课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小学大单元教学的常用课型一、什么是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科主题或跨学科主题的教学方式,它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一个整体,按照学习规律和学科知识体系,设计一系列的单元或者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大单元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探究、实践、展示等方式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单元教学的基本单元是学习任务或学习项目,这些任务或项目需要学生运用多个学科知识或技能来完成。大单元教学强调学习与实践的联系,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更加贴近实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那么,如何才能将大单元落到实处呢?这就需要建构课型。二、什么
2、是课型?课型是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课型具有多种分类方式,比如:(1)按照教学任务划分,可以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等。(2)按照一节课的教学容量划分,可以分为大课、小课等。(3)按照教学进度划分,可以分为单元课和课时课等。在编写教案时,课型一般要写明,以让看教案的人明白教学任务和重点。三、什么是大单元教学的课型?大单元教学的课型是指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程类型。这种课型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单元为单位,以大主题、大观念或大概念为核心,整合相关知识点和技能,进行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四、大单元教学常见的课型有哪些?在大单元教学的课型中,通常
3、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单元导学课。单元导学课是一种引导性的课程类型,旨在让学生在单元学习开始之前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单元导学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1 .介绍单元主题和核心问题。教师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或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单元的主题和核心问题,让学生了解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目标。2 .组织预习活动。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预习活动,如阅读单元导读、浏览单元目录、回顾已学知识等,让学生对单元内容有一定的了解。3 .引导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单元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以初中
4、物理“力与运动为例”一、目标1 .科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1)学生能够描述力和运动的关系,解释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2)学生能够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力与运动的相关问题,如加速度、速度、力和位移等;(3)学生能够通过探究实验和问题解决过程,发展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牛顿定律,如何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以及如何运用牛顿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2 .兴趣与好奇心:学生将产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 .尊重与欣赏:学生能够欣赏和尊重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4 .团队合作与积极参与:学生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二、教学活动
5、设计1引入。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关系。例如,让学生推一辆静止的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小车会由静止变为运动?引出本单元的主题:力和运动。5 .讲解和演示。教师讲解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并演示一些实验来验证牛顿定律。例如,使用小车、小球等道具,让学生观察小车在受到力作用后的运动状态,并通过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观察小车的运动变化。6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例如设计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或牛顿第二定律。他们需要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7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例如一个球从高处落地后的运动状态,或者
6、一个行驶的汽车在刹车后的运动变化等。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牛顿定律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8 .课堂讨论和反思。学生分享他们在实验和问题解决中的经验和收获,并反思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还能够发展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二)主题探究课。主题探究课是一种深入探究某一主题或问题的课程设计,它通过一系列探究性的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单元学习中,主题探究课可以作为整个单元的学习的高潮和总结,也可以作为单元
7、的一部分进行学习。以下是一个主题探究课的基本步骤和要点:确定探究主题或问题。选择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或问题,这个主题或问题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设计探究活动。根据主题或问题,设计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实验、调查、文献研究、讨论等。活动的设计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主题或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教师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例如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指导实验过程、组织讨论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假设,并加以验证和修正。总结和
8、评价。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对主题或问题的理解,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在主题探究课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课程设计和调整,确保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以小学数学“周长测量”为例主题周长测量目标通过一系列探究性的活动和问题,探究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增强探究精神。活动设计1 .问题导入。有一个长方形公园,需要测量它的周长,应该怎么测量呢?2 .实验探究。提供一些不同形状的卡片,让
9、学生用直尺测量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3 .讨论交流。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和结果,并讨论哪种方法最准确、最简便。4 .问题深入。如果有一个圆形公园,应该怎么测量它的周长呢?5 .实践操作。让学生们用绳子绕圆形卡片一周,并测量绳子的长度,记录下来。6 .总结归纳。让学生们总结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7 .应用拓展。让学生们回家后,测量一些实际物体的周长,例如圆形餐桌、长方形书桌等。支持与引导: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和工具,如卡片、直尺、绳子等。在学生测量周长时,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和指导,例如提示他们注意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在讨论和交流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鼓
10、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假设。在总结和归纳环节,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例如提示学生们从周长的定义、测量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例如评价他们的测量方法、记录的准确性和实验的态度等。对学生的探究精神、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数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课程设计和调整,例如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实验和问题。通过以上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的主题探究课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三)知识建构课。知识建构课是一种以学习者
11、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旨在帮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和探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活动来设计知识建构课:案例分析。提供真实的案例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境模拟。设计模拟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任务,通过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定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主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整合。项目式学习。结合单元主题,设计一个具有实际意义和挑战性的项目,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
12、和探索,通过完成项目来整合和应用单元知识点和技能。在知识建构课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反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创造性的思维,促进知识的生成和应用的实践。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水平,提供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知识建构课示例:理解与运用一、课程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能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二、课程内容知识点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情境模
13、拟。设立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问题或案例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三、课程实施知识点讲解(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单元知识点,并给出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情境模拟(15分钟):教师设计真实的情境,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重新分组,针对不同的主题进行讨论。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鼓励学生提问和交流。分享与评价(5分钟):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分享,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提问。四、课程评估课堂参与度(20%):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提问、讨论和展示等,进行评价。模拟表现(30%):根
14、据学生在情境模拟中的表现,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等进行评价。期末测试(50%):根据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后的期末测试成绩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单元的知识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四)实践创新课。在单元学习结束后,通过一些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活动,如项目制作、研究报告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实践创新课的活动建议:项目制作。学生可以分组,或者个人独立进行一个小型项目。项目的主题应与他们的学习内容相关。例如,如果学习的是历史,他们可以制作一个关于某一历史时期的互动展示,包括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特
15、征等。如果学习的是科学,他们可以开展一个实验,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研究报告。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比如研究的方法,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如何写好引言和结论等。创新解决问题。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用他们的创新思维来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如果学习的是地理,老师可以提出“如何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包括新的技术、改变行为方式,或者改变政策等。角色扮演和模拟。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某一场景,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例如,如果学习的是经济学,他
16、们可以模拟一个商业交易,包括不同的角色如供应商、购买者、银行家等。艺术表达。如果学习的是人文或者艺术相关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和创新。例如,他们可以写一首诗,画一幅画,或者制作一个视频等来表达他们的想法。以上这些活动都可以帮助学生将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情境中,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大单元教学的课型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知识点限制,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探究。当然也有学者将大单元教学常用课型概括为三种,即高效课堂的”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巩固展示课“。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