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智能装备与智能产线关键技术及其核心卤位,适应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打造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服务区域中小企业技术技能创新平台。L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形成特色的“双引双培、双融双分”人才培养模式,引领区域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20%以上获得国际公认证书,在智能制造高端企业或企业的高端岗位上就业超过50%,平均薪酬与建设前相比增长20%,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项以上,毕业生创业率大于6%02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构建适应学生多元成才的“六选”专业群模块化课程
2、体系,形成专业群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体系,建成虚拟工厂等数字化资源,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 .教材与教法改革:校企双元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系列教材;推行以生为本的教法改革,培育国家规划教材2本。4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打造1支专兼结合、动态组合、校企互通的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成“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个。5 .实践教学基地:建成行企校高度共享的“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与龙头企业共建高端校外实训基地30个。6 .技术技能平台:建成省级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开展智能制造行业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工作,授权发明专利3件以上,成果转化5项以上。7 .社会服务
3、:建成1个智能制造相关X培训认证基地;依托社区学院,开展面向社会人员的培训和考证10000人日以上;建成智能制造青少年职业体验中心;帮扶3家以上区域职业院校发展。8 .国际交流与合作:持续深入国际合作,输出专业标准,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和留学生培养。9 .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形成完善的专业群建设的管理、运行、质量保障等机制。二、建设内容与实施举措(一)创新“双引双培、双融双分”人才培养模式1 .立德树人,实施“双引工程构建思政引领学生成长的育人体系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爱国、爱岗、爱智造、爱创新、爱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引领,实施课程思政全覆盖工程,实现“三全”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开展“讲好中国制造故事”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挖掘“制造”思政元素,将“制造”思政元素引入第二课堂,将爱国主义与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培育相融合,传承认真专注、坚忍不拔、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树立创新理念与高质量发展意识。以师德引领教师发展,推进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林冬妹教授领军的思政教学团队与专业教学团队融合,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系统地开展“课程思政”,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2 .校企合作,双主体共同培养高端人才持续推进“智能装备设计与制造产业学院“建设,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联合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双主体共同培养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的工匠人才,建成人才培养、产品
5、研发、创新创业等多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基地,一方面成为学校的教科研基地、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创新创业基地,另一方面成为企业的产品研发中心、技术推广中心、职业培训中心、X认证中心,同时还成为校企双方品牌辐射重镇,社会形象代表,打造高度融合的命运共同体。聚焦智能装备设计与制造,与多家智能制造知名企业以及智能制造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建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产学研用多方合作平台,实现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利益共享及文化互补“四共享、一互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技能共推、技术共研、成果共转、标准共订、责任共担“八共同”,创新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培养懂技术、精技能、德
6、能兼备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3 .实施1+X证书改革,促进“课证赛”“学研创”融合建立健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推进机制。将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有机衔接,将证书培训内容、技能大赛内容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按照证书考核标准建设培训考核基地,开展X证书、技能大赛培训,鼓励学生考取机器人应用编程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将考核结果纳入学分银行管理,实现“课证赛”融通、能力跨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依托校企共建的技术技能平台,学生自主申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实现“学研创”融合,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
7、争力和发展潜力。4 .贯穿一条主线,推进分层分类人才培养针对智能装备制造技术专业群中各专业技术领域相近、服务产业相通、职业岗位同群的特点,秉承“懂技术、精技能、德能兼备”的工匠精神主线,在培养过程中行业、企业以及学校各尽其职、各施所长,全方位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开设“卓越创新班、针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组建项目团队,实施项目化教学,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品牌。针对对口单招、普招和扩招等不同学生来源,实施分类教育。5 .探索技术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探索智能装备相关技术应用型人才一贯制培养,开展初中起点5年一贯制、初中起点7年一贯制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从整体上设计一贯制人才培养方
8、案,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生毕业后马上定岗,而不需要进行阶段性的岗前培训,满足智能制造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6 .构建人才培养质量反馈与改进机制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围绕“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基于大数据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评价与改进体系。该体系对学生的荣誉奖励、社会工作经历及成绩、专业学习经历及成果、竞赛比赛及成绩、创新创业经历、志愿公益经历及成绩、社会实践经历及成绩、体育表现及成绩、文艺表现及成绩、奖学金获奖情况、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它成果等12个模块进行全数据、全面、全程的记录和认证,建立分析模型,对学生七大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实时刻画,给出客观
9、的分析结果,为每一名学生生成一份“发展报告”,进入学生成长档案。学生参考系统给出的分析结果,对自身学习及生活进行合理规划。专业群根据学生“发展报告”与用人单位反馈,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1 .构建“六选”模块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多元成才根据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群的岗位要求,融入智能制造产业最新岗位标准、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证书标准,按照群内专业服务对象相同、技术领域或专业基础相近的原则,整合专业教学内容,形成课程教学标准,着力打造包含美育、劳育、体育、专业模块、双创教育等14个课程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重点开发建设“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工艺与夹具,”,智能装备
10、装调与维护”等31门优质专业群核心课程,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组合式选课,促进学生多元成才。立足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探索专业大类招生,推行完全学分制,推进学生“选专业、选方向、选课程、选X证书、选项目、选岗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基础全部或部分选择某一课程模块,形成多种模块化课程组合方式;课程内部采用项目模块化设计,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可选择不同项目模块组合新课程。学生通过模块化的组合学习,达成毕业基本条件,提升生产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服务学生多元成才。对接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在课程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例如智能制造工艺课程模块里加入智能夹具
11、设计知识,数字化设计模块加入典型产品快速成型制作,自动生产线模块加入数字挛生技术等新兴知识,这些知识随产业技术发展而动态更新。传承传统优势、持续技术升级,专业群课程内容可动态调整。2 .瞄准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资源紧跟中国制造2025关于智能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的产业发展方向,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目标,与行业领先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共建新一代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教学资源库。(1)行企校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立开放共享机制在智能制造领域中,根据学校、企业、社会学习者多方需求,建设教学可用、实践可用、技术可用的优质资源库。整个教学资
12、源库建设内容分为教学资源开发和管理服务平台搭建两大部分。教学资源由学校教学资源、企业学习资源和考证培训资源三部分组成。管理服务平台由交流论坛、资料检索与维护、信息发布等板块组成。学校教学资源主要用于指导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师辅助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也可用于企业员工培训和各类社会学习者学习智能制造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资源库建设以学校为主,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完成。在建设过程中,引进企业学习资源库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的相关内容及时更新资源库。另外,引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建立“创新项目库”,供教师教学,以及企业人员、学生参考学习。(2)打造智能制造技术虚拟仿真实训新平台紧跟智能制造技术的
13、发展趋势,将智能设计与制造中的数字化技术和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信息化技术,将虚拟化的工作场景引入学校,将难以实物展示的原理过程通过仿真软件呈现,建成开放共享型的虚拟仿真资源库,开发虚拟工厂1个,虚拟车间9个,智能制造虚拟场景120个,形成智能设计与制造技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3)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打造精品化课程资源行企校共同组建专业群课程开发小组,调研智能制造企业,根据智能制造产业市场人才需求,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明确专业方向定位培养目标,形成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采用企业典型任务,依托智慧校园,围绕智能制造系统典型生产环节的设计、加工、管理和服务等,
14、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质量工程”系列精品建设为着力点,重点建设31门优质专业群课程,完善课程教学标准,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等教学文件,课程资源全部上传到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广泛学习。(三)教材与教法改革1 .融合“智造”,校企双元开发新型教材组建校企多元教材开发团队,持续追踪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元素,融入X证书标准,形成系列在行业内广泛认可的适用于X证书培训、教学需要,及“中国制造”国际推广的新型教材。建设活页式手册式教材及立体化教材。精准对接数控企业岗位标准,融合X证书标准,将教材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开发智能装备机电集
15、成技术等岗位模块课程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机械制图等职业素养模块的立体化教材,开发智能装备装调与维护等X证书模块的课证融通教材。将知识点嵌入到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实施模块化分工教学,保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一致性,同时使学生可以按需选取不同模块内容;融文字、声音、动画为一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如临其境,加速和改善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针对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建立教材追踪管理机制,企业技术人员不断跟踪指导,及时更新教材,以保证教材紧跟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教材内容及配套资源将跟随智能制造类岗位需求变化而持续动态更新,每2年修订教材一次。2 .突出课程育人,打造“质量为先、德技并修”的专业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智造”技能与“爱国、爱卤、爱智造、爱创新、爱求精”的工匠精神相融合,结合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在专业课程中深度挖掘德智体美劳五育要素,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要素融入课程和实训,发挥专业课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借助五育要素在专业课中多样性、渗透性、隐蔽性等特点,实现“技能训练+素质养成+精神塑造”全方位育人目标,打造“质量为先、德技并修”的优质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