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子宫腺肌病的分级预防策略.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86055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子宫腺肌病的分级预防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子宫腺肌病的分级预防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子宫腺肌病的分级预防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子宫腺肌病的分级预防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子宫腺肌病的分级预防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子宫腺肌病的分级预防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子宫腺肌病的分级预防策略.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子宫腺肌病的分级预防策略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后造成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过多和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据国外研究报道,子宫腺肌病的整体发病率为0.79%,36-55岁为子宫腺肌病的高发期,其中4145岁年龄段达到高峰,年患病率达1.54%,手术治疗尤其是子宫切除术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子宫腺肌病发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痛经及月经过多等症状可呈慢性进展,其病因尚不清晰,受多种因素影响,符合慢性进展性疾病发病隐匿、病因复杂等大部分的特征。因此,基于慢病的管理理念,子宫腺肌病同样可以采用分级预防的理念,将防治窗口提前,减少其对女性健康及生命

2、质量造成的影响。一、子宫腺肌病的三级预防概念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子宫腺肌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有害暴露,增强个体对抗有害暴露的能力,预防或推迟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二级预防的目标是避免或延缓子宫腺肌病进展,其核心为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早期,症状和体征尚未表现或难以察觉,通过及早发现并诊断,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使子宫腺肌病有更大的机会被治愈;或者,如果子宫腺肌病无法被治愈,通过治疗阻止或至少延缓子宫腺肌病的发展进程。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目标是通过对子宫腺肌病的长期管理,实现子宫腺肌病的病情控制,避免子宫切除等毁损性操作,并预防子宫腺肌病

3、复发。二、子宫腺肌病的一级预防1.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及高危因素:迄今为止,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和起源尚未确定组织损伤与修复(T1AR)经血逆流成体干细胞异位分化理论以及苗勒管残留组织化生理论是目前主流和重要的发病机制假说。其中TIAR可能发挥主要作用。子宫内膜-肌层结合揪junctiona1zone)的损伤能诱导子宫内膜组织环氧合酶2等分子表达上调,介导雌激素的生成,而局部高雌激素状态又可导致缩宫素及其受体表达增加,从而使子宫机械性活动增加,子宫及结合带蠕动增强,进而加重子宫及结合带的损伤,功能层的子宫内膜向内凹陷,高雌激素环境促进子宫内膜组织存活、增生并逐渐向子宫肌层侵入,最终导致子宫腺肌

4、病的形成。雌激素在TIAR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促进TIAR的恶性循环。经血逆流成体干细胞异位分化理论是指具有活性的干细胞经输卵管逆流至盆腔,直接由子宫浆膜面种植迁入子宫肌层外层,形成子宫腺肌病。此外,子宫后壁浆膜在解剖学上容易与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接触,异位病灶也可侵犯子宫浆膜和子宫肌层外层,从而形成子宫腺肌病。苗勒管残留组织化生理论认为子宫腺肌病是异位的胚胎苗勒管残留物或成体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1ia1-mesenchyma1transition)的结果。研究表明,多次妊娠、分娩或流产、宫腔操作等会导致子宫内膜和子宫浅肌层损伤,增加子宫腺肌病的发生风险。止匕外,月经周期短(24d

5、1初潮早(10岁I体重指数升高及他莫昔芬服用史也是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的常见危险因素。文献报道,生殖道梗阻、子宫手术史及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等医源性因素均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上应予以重视。2.子宫腺肌病的一级预防策略:鉴于TIAR是子宫腺肌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子宫内膜损伤是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避免不必要的刮宫及其他宫腔操作在子宫腺肌病的一级预防中十分重要。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选择安全有效的避孕方式能降低人工流产率,减少宫腔操作风险,同时能预防妇科疾病。对于子宫内膜增生或息肉等内膜病变,使用药物治疗逆转子宫内膜病变,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能够减少宫腔操作的次

6、数,降低对子宫内膜-肌层结合带的损伤,达到预防子宫腺肌病的目的。异常子宫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快速止血、调节月经周期、预防复发能有效避免多次刮宫对子宫内膜造成的损伤。研究表明,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同样可以引起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因此,当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及时应用复方口服避孕药(COO或地诺孕素等药物进行长期管理,既可有效管理子宫内膜异位症,又可以防止子宫内膜异位症进展侵袭子宫肌层。经血逆流机制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阻止或减少经血逆流可以起到预防子宫腺肌病的作用。对于暂时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虑应用COC、左焕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1NG-IUS)来减少月经量及缓解痛经,使其

7、有效地应用于子宫腺肌病的一级预防中。雌激素在TIAR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能够促进TIAR的恶性循环,所以,改善子宫局部的高雌激素状态或孕激素抵抗状态不仅可以预防子宫腺肌病发生,还可以延缓其进展。从饮食、运动等方面控制肥胖,既能减少体内的胆固醇转化为雌激素,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早初潮的风险,进而达到在疾病前端对子宫腺肌病进行预防的作用。文献报道,不同分型的子宫腺肌病常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TIAR是内生型子宫腺肌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且该分型的患者年龄相对偏大,通常有人工流产史、生育史或宫腔手术史,月经过多的发生率更高。而外生型子宫腺肌病主要是通过子宫内膜经浆膜面侵入子宫肌层,该分型患者超过9

8、0%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别是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正),且年龄偏小,原发性不孕症发生率更高。了解不同分型子宫腺肌病的不同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将更有助于了解子宫腺肌病的病因,从而在疾病早期发现子宫腺肌病,使子宫腺肌病的防治更加有针对性。三、子宫腺肌病的二级预防1evgur等根据病灶在子宫肌层浸润的深度将子宫腺肌病分为3个级别:浅层病灶(病灶累及肌层40%)、中层病灶(40%80%)、深层病灶(80%X该研究发现,子宫肌层浸润的深度与月经过多密切相关,其中36.8%的深层病灶患者和13.3%的中层病灶患者出现月经过多,而浅层病灶患者通常不伴有月经量的改变。同时,该研究发现,痛经程度与子宫腺

9、肌病病灶数量及浸润深度相关,痛经出现在77.8%的深部病灶患者及12.5%的中层病灶患者中,而浅层病灶患者常不伴有痛经;并且与无痛经症状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相比,有痛经症状者子宫腺肌病病灶数量显著增加。综上所述,由于一旦出现月经过多或痛经等症状时,可能同时伴随着病灶数量或浸润深度的增加,因此应该提高对无症状型子宫腺肌病的重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子宫腺肌病二级预防的核心。而早发现,更是子宫腺肌病二级预防的重点。子宫腺肌病患者多伴有月经量异常、痛经及不孕症状,少数患者可伴有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大多数患者术前发现血清癌相关抗原125(CA125)水平升高,且研究表明,子宫体积、痛经、膀胱刺激症状、

10、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血清CA125水平升高的独立因素。超声检查提示85.6%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伴有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并且有研究表明,经阴道超声检查(TVS)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腹部超声检查。因此,对于临床疑似子宫腺肌病的患者,TVS可以作为超声辅助检查的首选手段。文献报道,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1R)及血红蛋白(Hb)含量与单纯子宫肌瘤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且N1R、Hb是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早期筛查和诊断的参考指标。同时,子宫腺肌病患者在子宫出血期和非出血期均存在着血液高凝倾向,其高凝倾向可能与子

11、宫体积增大、CA125水平升高、贫血相关,因此,有望通过检测凝血指标的异常早期诊断子宫腺肌病。如果患者表现为渐进性严重痛经、超声或MRI检查发现子宫肌壁间的孤立囊月底直径10mm),则应注意囊性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子宫腺肌病二级预防的目的是控制症状,避翊口延缓疾病进展,而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和促进生育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治疗目标。药物保守治疗是子宫腺肌病二级预防的基石。我国2023年发布的子宫腺肌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指出,目前可用于子宫腺肌病治疗的药物主要有非苗体类抗炎药、COCx口服孕激素类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及1NG-IUSe但是,子宫腺肌病药物保守治疗的效果具有暂时性

12、,停药后症状有复发的可能,因此,需要长期使用以维持其疗效。同时,临床上应注意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风险,用药前应当充分向患者知情告知。此外,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及生育要求合理地选择药物保守治疗的方式,需个体化与规范化结合、长期疗效与不良反应兼顾。当子宫腺肌病患者伴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症状时,如有生育要求,则推荐指导试孕,同时配合缓解症状的药物治疗;如无生育要求,则可选择止血药、COCx1NG-IUSx高效孕激素、GnRH-a或中药治疗。当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选择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目前,子宫腺肌病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子宫动脉栓塞术和热消融技术。文献报道,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

13、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月经,减少月经量,并可缩小子宫体积,可为育龄期子宫腺肌病患者提供妊娠机会,但应严格把握子宫动脉栓塞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后疗效评估以及并发症的管理。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UAS)可安全有效治疗内在型子宫腺肌病。对于无再生育要求的内在型子宫腺肌病患者,FUAS可以更好地缓解痛经及月经过多的症状,且不增加不可控制的不良反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同时腹腔镜在子宫腺肌病手术中由于筵合困难,无触感,应用电设备,增加了切口愈合不良及子宫腺肌病病灶残留等的风险,故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保守手术目前更推荐用于局灶性子宫腺肌病,对于弥漫性子宫腺肌病

14、,推荐开腹手术或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腹手术。同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子宫腺肌病患者也需要长期管理甚至终身管理。四、子宫腺肌病的三级预防子宫腺肌病三级预防的目的是子宫腺肌病的长期管理,预防子宫腺肌病复发。对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长期的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子宫腺肌病加重,避免子宫切除等毁损性后果。1项长达5年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应用1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言语评定量表评分、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Hbx子宫体积和血清CA125水平均有显著改善。文献报道,应用地诺孕素治疗子宫腺肌病可明显改善患者月经过多及痛经症状,同时,低雌激素相关症状发生率低,长期口服可耐受,

15、可用于子宫腺肌病的长期管理。但对于子宫腺肌病子宫体积显著增大、伴月经量明显增多的患者使用地诺孕素应慎重。文献报道,与接受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患者相比,接受FUAS治疗的患者术后妊娠率和自然受孕率明显升高;同时,在FUAS治疗者中,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术后妊娠率显著低于局灶性子宫腺肌病患者。1项前瞻性研究对子宫腺肌病患者予FUAS治疗治疗后1d、1个月和3个月分别给予GnRH-a连续给药,在注射GnRH-a3个周期后24周,用超声或MRI测量子宫大小当子宫长度9cm时放置1NS-IUS维持治疗应用FUAS.GnRH-a和1NS-IUS长期联合治疗后重度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和月经过多症状明

16、显缓解,子宫体积缩小,同时,血清CA125水平降至正常水平,联合治疗可用于子宫腺肌病的长期治疗。由于子宫腺肌病病灶呈浸润性生长,手术难以完全剔除深部病灶,而局灶的子宫腺肌病病灶与正常的子宫肌层组织也分界不清,因此病灶难以切净。同时,体内持续的高雌激素刺激及孕激素抵抗状态也可能促进子宫腺肌病持续发展或者重新激活病灶。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保守手术后1年内的复发率为28%14.0%,术后2年内的复发率为14.3%49.0%.文献报道,术前痛经VAS评分高(7分子宫体积大(200cm3)会增加术后复发风险。因此,保守手术后的长期管理对于预防子宫腺肌病复发至关重要。子宫腺肌病保守手术后的长期药物管理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临床症状及子宫腺肌病病灶的特点综合考虑。研究表明,术后GnRH-a治疗可为子宫切口提供愈合期,其可阻断月经血流入子宫肌层的手术切口部位,同时可以改善病变的免疫微环境,导致残留的微小病灶萎缩。1NG-IUS在宫腔局部缓慢释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