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风险等级划分疏散路径和疏散距离的确立原则.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875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8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灾风险等级划分疏散路径和疏散距离的确立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火灾风险等级划分疏散路径和疏散距离的确立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火灾风险等级划分疏散路径和疏散距离的确立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火灾风险等级划分疏散路径和疏散距离的确立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火灾风险等级划分疏散路径和疏散距离的确立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火灾风险等级划分疏散路径和疏散距离的确立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风险等级划分疏散路径和疏散距离的确立原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火灾风险等级划分,疏散路径和疏散距离的确立原则目录1 .火灾风险等级、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12 .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33 .风险等级-区域分解43. 1.危险区域:43. 2,次危险区域:43. 2. 1,次危险区域的范围: 43. 2. 2.次危险区域的功能及安全保障:43. 2. 3.次危险区域的疏散距离要求:53. 3.室内安全区域:53. 3. 1.确立室内安全区域的意义:54. 3. 2.室内安全区域的范围:55. 3. 3.室内安全区域的保障措施: 74 .从火灾风险等级,看安全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75 .室内安全区域的意义:116 .安全出口的确立:117 .疏散路径的确立:118

2、 .疏散距离的控制原则:129 .行走距离的概念,与直线距离的区别:121 .火灾风险等级、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依据火灾危险程度,可以将建筑内外各区域的火灾风险等级分为四级(图示1、图中2):1、危险区域:包括各室内功能房间等。2、次危险区域:包括疏散走道等。3、室内安全区域:也称为相对安全区域,包括防烟前室、疏散楼梯(间卜避难层、避难走道、符合疏散要求但需通过同一建筑中其他室内安全区域到达地面设施的上人屋面和平台等。4、室外安全区域:包括室外地面、符合疏散要求并具有直达地面设施的上人屋面和平台、符合建规6412条要求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符合建规664条要求的天桥和连廊等。室内安全区域

3、室内安全区域(图示1)第2页共12页疏散走道前室疏散走道上人屋面前室晞散走道疏散走道前室疏散走道疏散走道安域外区室全前室疏散走道疏散走道(图示2)注:常见的室内、室外安全区域,参专题:室内安全区域、室外安全区域、安全出口!2 .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合理划分室内区域的火灾风险等级,理解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可处置诸多安全疏散的争议和误区!1、疏散路径的确立,应以“危险区域”一“次危险区域”一“室内安全区域” 一 “室外安全区域”为基本原则。2、在疏散路径上,风险只能逐级递减。疏散路径的确立,以规避风险为基本原则,疏散路径的风险只能递减,不能从次危险区域进入危险区域(示例:疏散走道不能通过房间疏散),

4、禁止从安全区域进入危险或次危险区域(示例:禁止从前室区域向疏散走道疏散)。注:风险逐级降低,包含越级降低,比如从危险区域(房间等)直接疏散至室内安全区域或室外安全区域等。3 .风险等级-区域分解3. 1.危险区域:1、危险区域的主要范围:危险区域主要是指人们工作、生活、生产或储存的室内空间,存在可燃物和较大的火灾风险,主要包括室内功能房间、营业厅、观众厅、展览厅等各类功能区域,以及生产车间、库房、汽车库等。2、危险区域的安全保障:火灾往往从危险区域发生,为确保人员安全疏散,针对不同功能的危险区域,需合理配置房间疏散门的位置及数量,控制房间内任意一点至疏散门的疏散距离,房间内的装修材料也有相应要

5、求,以控制火灾规模并确保人员疏散至火灾风险等级较低的其他区域。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和特殊功能场所,比如幼儿园、儿童活动场所和老年人照料设施等,还会有平面布置等相关要求。3、危险区域的安全疏散:对于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的首层,人员可能直接从危险区域(室内房间等)疏散至室外安全区域,或从危险区域通过次危险区域(疏散走道等)疏散至室外安全区域。对于多层建筑的其他楼层或地下建筑,通常不能直接疏散到室外,可通过次危险区域、室内安全区域疏散至室外安全区域。3. 2.次危险区域:3.2. 1.次危险区域的范围:次危险区域主要包括疏散走道,大部分情况下,房间需要通过疏散走道疏散至楼梯间和前室等室内安全区域。3.3.

6、 2.次危险区域的功能及安全保障:疏散走道是人员疏散路径的第一道屏障,主要承担交通和疏散功能,一般不能用于其他功能,不得放置可燃物品和影响人员疏散的设施,疏散走道的隔墙需满足相应耐火等级建筑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求,疏散净宽度需经计算确定并不小于最小净宽度要求,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另外,顶棚、墙面和地面的材料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排烟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标系统等也有相应要求,等等。3.2.3.次危险区域的疏散距离要求:为保障疏散,必须控制人员在危险区域和次危险区域的疏散时间,这个时间的控制通过疏散距离实现,除库房场所和一、二耐火等级的丁戊类厂房外,室内任意一点至室内安全区域的安

7、全出口的距离,都有明确要求。3. 3.室内安全区域:3. 3. 1.确立室内安全区域的意义:很明显,除首层区域外,其他楼层很难直接疏散至室外安全区域,也无法有效控制室内任意一点至室外区域的疏散时间。因此,通常认为,在火灾条件下,进入室内安全区域的安全出口,即可认为到达安全地点,不再考虑室内安全区域疏散至室外安全区域的疏散时间和距离要求。3.3.2.室内安全区域的范围:室内安全区域,也称为相对安全区域,主要包括疏散楼梯间及前室、避难层、避难走道、以及符合疏散要求但需要通过其他室内安全区域到达地面设施的上人屋面和平台等。3. 3. 2.1.疏散楼梯间及前室(含合用前室和三合一前室等):疏散楼梯间及

8、前室,是我们最常见的室内安全区域,火灾条件下,人员通过房间疏散门疏散至疏散走道,再从疏散走道进入疏散楼梯间或前室的安全出 o当然,对于住宅建筑的住户,以及公共建筑中具备独立疏散楼梯的房间,也可以从房间直接疏散至疏散楼梯间或前室。疏散楼梯间应在首层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4层及以下的建筑,可通过扩展的门厅或走道直通室外。4层以上的建筑,可通过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扩大的前室直通室外,这些扩展区域,均可视为室内安全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设置在建筑外墙上的室外疏散楼梯,虽然处于室外区域,但受制于建筑结构及外墙的耐火极限影响,仍属于室内安全区域。(图示3)室外安全乌域7茄防施期(图示3)3. 3. 2.

9、2,避难层(间):依前所述,火灾条件下,进入室内安全区域的安全出口,即可认为到达安全地点,不再考虑室内安全区域疏散至室外安全区域的疏散时间和距离要求,但对于超高层建筑,竖向疏散距离过长,有必要为疏散人员设置缓冲和休整空间,对于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3. 3. 2. 3.避难走道:避难走道主要用于解决大型建筑中疏散距离过长,或难以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等问题。避难走道和防烟楼梯间的作用类似,疏散时人员只要进入避难走道,就可视为进入相对安全的区域。3

10、. 3. 2. 4.符合疏散要求但需要通过其他室内安全区域到达地面设施的上人屋面和平台建筑的较高部分可通过较低部分的上人屋面或平台疏散,依据安全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风险只能逐级递减,当上人屋面或平台需要通过疏散楼梯等室内安全区域到达室外地面时,上人屋面和平台也只能作为室内安全区域。3. 3. 3.室内安全区域的保障措施:在火灾条件下,进入室内安全区域的安全出口,即可认为到达安全地点,因此,相比疏散走道,室内安全区域需要采取更严格的保障措施,比如,采用A级(不燃性)装修材料,保证一定的前室使用面积,保证楼梯和走道的净宽度要求,以及设置更严格的防烟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统,等等。4.从火灾风险等

11、级,看安全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为方便理解,我们按火灾危险程度,将室内房间等视为危险区域,疏散走道视为次危险区域,前室和疏散楼梯间视为相对安全区域。疏散路径的基本确立原则如下:一、疏散路径的确立,应以“危险区域”一“次危险区域”一“相对安全区域” 一 “室外安全区域”为基本原则。风险逐级递减,是所有安全疏散路径须遵行的基本准则,是安全疏散设计的基础:注1:危险区域包括各室内功能房间等。注2:次危险区域包括疏散走道等。注3:相对安全区域包括防烟前室、疏散楼梯(间卜避难层、避难走道等。注4:室外安全区域包括室外地面、符合疏散要求并具有直达地面设施的上人屋面、平台以及符合建规第664条要求的天桥、连廊等

12、。注5:风险逐级降低,包含越级降低,比如从危险区域(房间等)直接疏散至室外安全区域等。二、人员在疏散过程中,从危险区域(房间等)应进入次危险区域(疏散走道等)或相对安全区域、安全区域,不应通过其他危险区域疏散,示例:图示1的办公室A需要两个疏散门,疏散门应直接通向疏散走道,不应通过其他房间疏散。(图示1)三、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进入疏散走道(次危险区域)后,不应再进入房间等危险区域,示例:1、图示2建筑需要两个安全出口,分别设:在疏散走道的两端,是合理的疏散方案;(图不2)2、图示3将本建筑的右侧部分房间走道合并,左侧部分的疏散走道需要通过危险区域(合并后的房间)才能进入右侧楼梯,实为无效的疏散

13、路径,导致左侧区域只具备一个有效的安全出口,应予禁止!(图示3)3、图示4将上部分走道封闭成功能房间,即使设置了连通门,也不应视为有效的疏散通道,两侧黄色走道部分,应视为袋形走道。消防道走第12页共12页(图示4)四、同理,进入前室或疏散楼梯间等相对安全区域后,就不应再进入走道等次危险区域:图示5的户门直接对前室开放,不应再进入走道等次危险区域,本图示中前室内的户门,应视为只有一个安全出口。、户门V1I u /戈力肖旌源网(图示5)申明:建筑千差万别,规范不可能详尽所有可能,本人已发近千专题和视频,期待用一种相对合理的思路来解决普遍性问题,欢迎留言!5 室内安全区域的意义:安全疏散的目的,是确

14、保人员在火灾发展到威胁人身安全(耐受极限)之前疏散至安全区域,室外安全区域是人员的疏散目标,但实际应用中,除首层的部分区域外,不可能严格控制其他楼层或区域直通室外的距离和时间。为此,有必要设立室内安全区域,室内安全区域是相对于室外安全区域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室内安全区域是相对独立的防火单元,并直通室外安全区域,室内安全区域可视为室外安全区域的延伸。通常认为,进入室内安全区域即到达安全地点,不再考虑室内安全区域疏散至室外的距离和时间。依此规则,将室内任意点直通室外的距离,简化为室内任意点直通室内安全区域的距离,并以此作为疏散设计指标,比如,疏散楼梯间和前室属于室内安全区域,安全疏散距离可简化为室

15、内任意点至本层疏散楼梯间或前室的疏散距离,等等。6 .安全出口的确立:安全出口是疏散出口的一种形式,通常情况下,室内安全区域的入口和室外安全区域的出口,均为安全出口,以此为原则,室内任意点直通室外的距离,可简化为室内任意点直通室内或室外安全出口的距离。有关安全出口的概念,参专题:室内安全区域、室外安全区域、安全出口!7 .疏散路径的确立:在疏散路径上,风险应逐级降低,消防安全疏散,应遵行“危险区域一次危险区域一室内安全区域一室外安全区域”的疏散原则。实际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原则:1、可越级疏散。比如从危险区域(室内)直通室外安全区域。2、不能通过更高风险等级的区域疏散。比如,次危险区域不能通过危险区域疏散(示例:疏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