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版九上2.3重要的碱随堂练习(含解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版九上2.3重要的碱随堂练习(含解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X版九上2.3重要的碱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 .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口一黄色溶液b无色溶液-红褪色沉淀-蓝色沉淀UUc,黄色溶液dJ-无色溶液白色沉淀-白色沉淀2 .对于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碱一定含有H元素B.可使酚献变红的都是碱溶液C.所有非金属氧化物都可与碱溶液反应D.酸与碱反应一定不产生沉淀3.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为了能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白色絮状沉淀,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止水突钱A.打开止水夹,能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B.关闭止水夹,不能将B中的溶液压入A中C.装置A,B中的液体接触
2、后不会产生白色絮状沉淀D.如果实验中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可能是止水夹关闭过早4 .将CCh通入NaoH溶液,为验证NaoH是否已被完全反应,有以下几种验证方法:滴加酚甑试剂,如果变红,表示NaOH未反应完;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如果出现气泡,表示NaoH已反应完;滴加过量CaCI2,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加酚%,如果不变红,表示NaOH已反应完;加入过量BaCb,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滴加CUC12,如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表示NaoH未反应完。其中正确的是()A.B.C.D.5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接触,能发生化学反应却无明显现象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B.氢氧化钢溶液与硫酸铜溶液C.氧化铁与盐酸D.
3、石灰石与盐酸6.氢氧化钢(Ba(OH)2)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实验小组为了验证氢氧化钢的某些化学性质,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15礴唇酸钠翻715%的Ba(OH)储液利用实验验证氢氧化铁溶液显碱性CO25%的_Ba(OH)2溶凝B.利用实验验证氢氧化钢能与酸反应C.利用实验验证氢氧化钢能与某些盐反应D.利用实验验证氢氧化铁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二、填空题7.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为鉴别它们,小柯设计了如图四种方案(每
4、种方案的两支试管中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碱)。其中可行的方案是。!酸碱指示剂也I尚酸!_二二二二二二NaOH二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裔1j盐!甲(1)性质,将无色酚酗: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色。(2)性质,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图2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n点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3)依据性质,除去硫酸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化学方程式为O9.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了如图曲线,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请解释OA段的反应是缘故。(2)请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点处溶液的PH7(填或“V”
5、)。10.NaoH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将某NaOH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某盐酸中,如图所示图像合理的是(填“甲或乙。(2)向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时,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气泡的原因。三、解答题11 .如图所示,关闭阀门K2,缓缓打开阀门Ki,氢氧化钠溶液流入平底烧瓶,轻轻振荡,发现溶液仍显红色;然后,关闭Ki,缓缓打开K2,发现C中溶液沿导管慢慢流入平底烧瓶,观察到立即有气泡产生,且溶液红色逐渐褪去。请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12 .许多化学药品必须密封保存,但原因各不相同.浓盐酸、浓硫酸和氢氧化钠都需要密封保存,请分别说明其中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 A
6、根据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分析。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则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产生,氢氧化钠少量,则氯化铁有剩余,溶液呈黄色;故选AQ2. AA、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都是OH-的化合物,所以一定含有H元素,A正确;B、能使酚Kk变红的是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溶液,B错误;C、并非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均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如CO、H2O等,C错误;D、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可以产生沉淀,如H2SO4+Ba(OH)2=BaSO41+2H2O,D错误。故答案为:Ao知道碱性溶液不等于碱
7、溶液,知道一些常见的碱性的盐溶液,知道复分解反应的实质。3. C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A.A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打开止水夹,反应生成的氢气能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故A正确不合题意;B.关闭止水夹,不能将B中的溶液压入A中,是因为A装置不是密封装置,故B正确不合题意;C.装置A、B中的液体接触后会立刻产生白色絮状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能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故C错误符合题意;D.如果实验中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可能是止水夹关闭过早,导致空气没有全部排出,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4. B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性质
8、分析,由加入物质时反应的现象解答。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滴加酚Rk试剂,不能验证NaOH是否反应完,错误;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如果出现气泡,只能证明有碳酸钠,不能证明NaOH已反应完,错误;滴加过量CaC12,可除去碳酸钠,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加酚Kt如果不变红,表示NaOH已反应完,正确;加入过量BaCb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滴加CUCI2,如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表示NaOH未反应完,正确;故选Bo5. A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判断。A.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明显现象,故A符合题意;B.氢氧化铁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钢白色沉淀,故B不合题意;C.
9、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变成黄色,故C不合题意;D.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D不合题意。故选AQ6. 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A.无色酚甑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故A正确不合题意;B.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钢和水,但是没有明显的现象,故B错误符合题意;C.氢氧化铁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氢氧化钠,故C正确不合题意;D.氢氧化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钢沉淀和水,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07. (I)OH-或氢氧根离子(2) B(1)根据碱的溶液中都含氢氧根离子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及鉴别需有不同现象区分分析。(1)氢氧化钠和氢氧
10、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氢氧根离子;(2)盐酸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反应,且都无明显现象,A错误;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可以鉴别,B正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使酚酸变红,不能鉴别,C错误;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反应,产生蓝色沉淀,不能鉴别,D错误。8. (1)红(2) NaC1、NaOH(3) 2NaOH+SO2=Na2SO3+H2O(1)根据酸碱指示剂的性质解答;(2)根据溶液的PH确定反应进度,进而确定溶质的种类;(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性质,将无色酚配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
11、红色。(2)性质,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n点时溶液的pH7,即此时溶液成碱性,即加入的氢氧化钠过量,那么此时溶质为反应产物氯化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C1.NaOHo(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09.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复分解反应(2) CuC122NaOH=Cu(OH)21+2NaC1(3) 根据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由各点对应氢氧化钠所加入量分析。(1)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
12、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OA段为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复分解反应。(2) AB段为氯化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为CUC12+2NaOH=CU(OH)?1+2NaC1。(3) C点处为氢氧化钠过量,溶液的PH大于7.故答案为:(1)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复分解反应;(2)CUC12+2NaoH=CU(OH)2口2NaC1;(3)10.(1)乙(2)Na2CO3+2HC1=2NaC1+H2O+CO2(1)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敞口放置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1)将某NaoH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某盐酸中,溶液PH会从小于7
13、上升,至等于7,当氢氧化钠过量时大于7,即乙图像正确;(2)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方程式为Na2CO3+2HC1=2NaC1+H2O+CO2,故答案为:(1)乙;(2)Na2CO3+2HC1=2NaC1+H2O+CO2。11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在溶液中也显碱性,所以溶液仍显红色;二氧化碳被吸收后,装置内的气压减小,关闭Ki,缓缓打开K2,发现C中溶液沿导管慢慢流入平底烧瓶,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红色逐渐褪去。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14、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及反应过程中装置内压强的变化分析。12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不密封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密封时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氢氧化钠不密封时会吸收空气中的水潮解并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根据浓盐酸、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不密封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密封时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氢氧化钠不密封时,会吸收空气中的水潮解并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版权声明21世纪教育网WwW.21C(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
15、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的全部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举报电话:400-637-9991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费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