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古诗词有效性教学躔探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古诗词有效性教学躔探 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双减”背景下古诗词有效性教学踱探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给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古诗词带来了契机与挑战。教师要借着这一缕春风,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真正实现古诗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就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紧扣2023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性教学进行踱探。关键词:双减,古诗词,有效性教学众所周知,古诗词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为久远,词句古奥难懂,许多词语的意义、语法特点,我们感到陌生;记载的历史文化、典章制度,我们也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紧扣20
2、23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进行有效性教学,尤其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是值得我们重点跳探的话题。下面就探究结果作以下汇报:一、“双减”背景下古诗词教学贵在培养学生以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只有把一件事情当成乐趣去做,即便面对繁多的工作也不会感到疲倦。同理,学生如果能做到以学习诗词为乐趣,就会激发他们的内驱力,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如此众多的古诗词。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绝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势在必行。1 .巧妙导入,培养兴趣感。一个巧妙的导入能快速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中,自然流畅而又不着痕迹的过渡到课堂中来。对此可巧妙借用
3、中国诗词大会中“以图片为线索猜诗”以及“飞花令”等环节作为课堂的导入。比如课前展示一幅有“竹林”“琴”“月亮”等景物的图画,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过渡到将要学习的王维的竹里馆;通过飞“春”字,过渡到课堂上将要学习的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还可以通过播放吟唱的视频,让学生体味诗经的魅力,从而为学习关雎和兼葭渲染美妙的课堂氛围;更可以通过叙说与诗人有关的奇闻异事、典故遭遇来逐步过渡到要学习的诗歌。通过这些巧妙的丰富多样的导入,再加上这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更为重要的是吸引了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丰富形式,营造新鲜感。课堂教学要改
4、变以往那种僵硬灌输的传统模式,要“博采众长”。对此可借用经典咏流传中用“唱诗歌”通俗流行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唱起来、舞起来;还可以融入绘画,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绘诗歌,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也可以把诗歌内容改编成一幕情景剧,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也就是说凡是有利于诗歌学习的,我们都可以采他山之石去欣赏诗歌这块美玉。3 .小组合作,降低困难感。众人划桨开大船。可以采取同桌互助,四人至多人不等组成小组的形式去攻坚克难,消除学生学习诗词的畏难心理,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扫除一个个学习之路上的障碍。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5、还能获得学习诗词的成就感,更能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之路上团结协作的重要性。4,优化作业,提升实效感。以往,我们课堂上学习完诗词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要么过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作业布置要么太难,大大增加学生的畏难心理;作业布置要么太容易,没有梯度,导致学生能力得不到提升。所以,精心巧妙的布置作业显得尤为重要。布置作业时既要做到控制作业量,做到精要;又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还要有拓展延伸性,增加趣味性。作业的布置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强化和补充,要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精心设计作业,才能真正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效能。5 .运用信息技术,翻转课堂。(1)运用微信小程序“问卷星”对学生古诗词学习
6、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课前,教师制作古诗词学习调查问卷,通过班级微信群或钉钉群发送给学生,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做到精准教学。表1古诗词学习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你喜欢古诗吗?口非常喜欢口喜欢口一般口不喜欢影响你学习古诗兴趣的原因有哪些?口自我爱好口家庭氛围教师素养口校园文化你喜欢背诵古诗词吗?口喜欢口不喜欢口无所谓在课堂上,你希望老师经常用哪种方法教你们学习古诗?口配乐朗读播放视频体会诗人情感口理解诗句、体会思想感情根据诗意作画口自由学习(2)教师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制作自主学习任务单。表2古代诗歌四首自主学习任务单学习清单课题名称部编人教版
7、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及其写作背景。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特点。3.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4.学习诗人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学习方式微视频学习载体钉钉群、班级微信群、智学网学习任务1 .学生通过微信群或钉钉群观看微视频,了解作品基本信息等文学常识。2 .跟读朗读视频,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3 .揣摩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困惑与建议学生自主学习后填写自主学习任务完成后利用“智学网”对学生进行检测。古代诗歌四首诊断检测通过“问卷星”展开“学情分析”,在学情分析基础上通过“微视频”制作自主学习任务单,最后通过“智学网”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的
8、诊断与评价。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翻转这种这样新奇的方式,达到了课堂教学“学-教-评”的一体化。由于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知识的学习,不需要教师重复性的劳动,这也反过来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真正转变为引导者,而学生则转变为语文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通过课堂内外师生间的一次次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效率也随之大大提高。二、“双减”背景下古诗词教学贵在传授学生以方法学生之所以有学习诗词的障碍,多数是因为不得要领,不谙其法。要想学好古诗词,掌握方法很重要。1把握诗歌的特点,读出韵律美。如我们在学习诗经中的关雎和兼葭两首诗时,这两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一咏三唱,重章叠句。诗句重复
9、的比较多,有的诗句只是略微变动几个字。如果我们把握了这一特点,就便于我们更好的吟诵。我们学习格律诗,就要把握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特点。平仄我们暂且不谈,我们从对仗和押韵入手,如岑参的五言绝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押韵的字是“来、开”,分列二、四句;李白的七言绝句峨眉山月歌押韵的字是“秋、流、州”,就分列在一二四句。律诗也是如此,如李白的五律渡荆门送别押韵的字“游、流、楼、舟”,分列在二四六八句。而许浑的咸阳城东楼押韵的字是“愁、洲、楼、秋、流”,就分列一、二、四、六、八句。也就是说,律诗和绝句一般情况下要求偶数句一定要押韵,而且要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首句押韵不做要求。律诗除了要求押韵,还严格要
10、求颔联和颈联对仗,所谓对仗就是要求每一联的上下两句要词性相对、语意相关、结构相同。如渡荆门送别中的“山水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中的两联,以及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中的两联。也就是说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也就是颔联和颈联。当然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根据诗歌的感情基调、表达方式、关键字等特点去把握诗歌。把握了诗歌的特点,学生便可以纵情朗读,读到动情处,也可以放飞自我,手舞足蹈、摇头晃脑的读,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在把握节奏感的同时找到了记忆点,背诵理解便不在话下了。2.筛选诗歌的意象,感受意境美。写景就是为了抒情。诗人通过具
11、体的意象来表情达意。正是由于意象的使用,才使得诗人的情感含蓄而又朦胧,这无疑也增添了诗歌丰富的意境,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杨花”为意象,王维使至塞上以“征蓬”为意象,文天祥过零丁洋以“(浮)萍”为意象,这三个意象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无根之物,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无不传达出飘零无依之感。李白是为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的处境而忧心,王维和文天祥则是自述心志,表达自己的不幸遭遇。“明月”这个意象在古诗词中也较为常见,明月千里寄相思。明月多传达思乡思亲之感。如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指月亮)”,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还比如“雁”也是诗人常用
12、物象,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句,这里的“雁”是信使,古代有鸿雁传书,诗人用“雁”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雁”也可指代自己,诗人希望能雁一样挥舞翅膀回到自己的家乡洛阳,见到自己的家人。同样,在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也出现了“归雁”这一意象,这里的“归雁”如同上句的“征蓬”,都是比喻自己,写出了自己的漂泊无依,心无所寄之感。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有“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也出现了“雁”,这一句化用“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意思是说,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逗留之意,以此烘托边塞环境的恶劣,也侧面表现出戍边战士的辛苦,同时更能衬托出边塞将士的报国之志。这
13、几首诗中的“雁”虽然所表达的内涵不尽相同,但表达的情感无一不是悲凉的、沉郁的。理解了“雁”这个意象,就有助于我们学习其它带“雁”的诗词。在兼葭一诗中,诗人运用了芦苇、霜露、秋水等意象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朦胧而又神秘的画卷,从而巧妙地表达了诗歌所传达的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通过诗人匠心独运的“意象”使用,让我们在充分感受诗歌意境美的同时去把握诗歌的主题。3,嵌入诗歌的背景,领悟情感美。“知人论世”即知其人,论其事。我们常说的“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主题思想”等等这些名词,都是“知人论世”的衍生物。为了更好地去把握
14、作者的情感,需要我们去了解作者的生平简历,去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的上阕写到“亲射虎,看孙郎。”(这里的孙郎指孙权)。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也写到“年少万兜黎,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两位豪放派的词人不约而同的都提到了孙权,且都给我们描绘了一位意气风华、不可一世的少年英雄形象。为何呢?原因可以用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一句来回答。这二人都有着孙权式的豪情壮志,都有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然二人的遭遇却又十分相似,都是郁郁不得志。因为此时的苏轼被贬黄州,而辛弃疾所处的南宋屈辱求和。这是现实给二人开的玩笑,但二人仍
15、不屈服于现实,心中燃烧的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仍未熄灭,随时等待朝廷召唤,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名垂千秋。那个曾高声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在行路难里表达了自己苦闷愁苦的一面。开头写到“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那个无酒不欢的李白见到如此美酒佳酿也没了兴致,只有一脸的茫然。什么事竟能让狂傲不羁的李白反复咏叹“行路难”?李白心比天高,有冲天之志。然而空有一身才华却不受朝廷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行路难便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所作。这对李白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打击,空有雄才伟志却无报国之门。可李白毕竟是李白,即便遭遇人生挫折,也要吟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壮。因此,在诗歌教学中,适时地嵌入背景,不但能理解诗歌创作的来龙去脉,还能更好的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掌握了以上方法,我们就能更轻松的去叩开诗歌的大门,尽情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三、“双减”背景下古诗词教学贵在促进学生以成长通过古典诗词的浸润熏陶,使我们从内而外都散发着别样的魅力,也是我们能够树立文化自信的源泉。学习古诗词绝不是为了去赢得试卷上的那几分分数,那不是我们学习古诗词的初衷和目的。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何谓“真”?“真”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诗词可以外塑我们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