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现状与对策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现状与对策 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现状与对策摘要:“戏曲进校园”活动是我国小学戏曲教育事业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推动小学戏曲教育科学化、系统化、模式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戏曲是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对小学生普及地方戏曲知识,传承地方戏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穿插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校区”戏曲进校园”活动社团课案例与全椒县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全椒县在传承地方戏曲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为小学戏曲教育推动地方戏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关键词:“戏曲进校园”,小学音乐课堂,传承地方戏曲文化一、小学戏曲教育的概念界定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全球化的发展,戏曲教
2、育逐渐成为戏曲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专业戏曲教育与学校戏曲教育也因此开始分流,由于教育目标的不同,专业戏曲教育在古代戏曲教育的戏班基础上衍生成为了戏曲职业学校、高校戏曲专业以及剧团教育模式这三种专业戏曲教育模式。1而学校戏曲教育则走向了以戏曲知识科普、戏曲欣赏为主要教育目的的教育模式。1990年以来,“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全国上下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大学校园陆续开展试点,戏曲教育自此正式进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自2016年“戏曲进校园”活动试点启动,安徽地方戏曲文化对“戏曲进校园”活动的主题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安徽省实施“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内容是以地方戏曲为主。本文所研究的小学戏曲教育,指的是以在
3、读小学生为教育对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选取整理适宜的戏曲元素教学内容,达到普及戏曲文化常识、熏陶戏曲爱好以及培养对戏曲文化的兴趣的效果,从而促进小学生身体、情感、认知、道德等多方面协同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小学戏曲教育既包括了小学音乐课堂的戏曲教学活动即小学戏曲教育的“第一课堂”,也包括了学校指导下的学校戏曲社团,即“第二课堂”,同时还包括为了达到戏曲教育目的而开设的以戏曲元素为主导的课外活动,如戏曲活动、戏曲比赛等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二、小学戏曲教育与小学音乐教育的关系小学戏曲教育在广义上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部分,是对戏曲表演的程式、声腔、语言音律规律的表现与享受体验
4、,因此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是,戏曲教育相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又存在更高的难度,由于戏曲和歌曲相比,教学难度较高,对教师的专业要求素质较高,对受教育者的戏曲基础要求也较高,因此当前的小学戏曲教育的课堂教育(即“第一课堂”)主要是以戏曲知识科普与戏曲欣赏为主,意在增加小学生对于戏曲基本知识的了解和培养小学生对于戏曲的兴趣。而具体的戏曲内容教学则主要是依托戏曲社团的方式开展(即“第二课堂”),戏曲社团能够选拔出通过课堂戏曲教育对戏曲产生了浓厚兴趣或有戏曲小学戏曲教育当中的戏曲舞蹈元素主要是包括戏曲舞蹈动作的了解和学习、戏曲作品编排还有课余体操活动。戏曲有念、唱、作、打之分,这四种手段表现戏曲人物
5、的喜怒哀乐和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戏曲舞蹈动作包括“冲、移、伏、靠、拧、倾、长”七个动作,能够通过动作的起承转合的变化细腻生动地展现戏曲人物的情绪从而渲染出丰富的舞台效果。因此,戏曲舞蹈的动作是戏曲文化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三)戏曲文学小学戏曲教育中的戏曲文学元素主要是帮助小学生了解戏曲中民间传说、故事、习俗以及优秀传统美德,能够帮助小学生直观、生动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戏曲教育的文学元素能够与语文学习产生交融,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交叉学科思维,从小培养更全面的思维方式。四、安徽省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发展概况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是普通小学开展的戏曲教育活动,是旨在让小学生了解地方戏
6、曲知识、产生对地方戏曲的兴趣,从而创造了解、爱上地方戏曲的学习氛围。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小学戏曲教育能够培养地方戏曲文化接班人的主要方式是以传授戏曲知识、举办戏曲活动的方式引起小学生对于戏曲的兴趣,也是变相地给予一部分有天赋的学生的启蒙通道。从这个角度来说,能够通过学习戏曲、参加戏曲活动、学习戏曲知识来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和更好的教育资源才是推动戏曲教育进步需要解决的客观问题。“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之前学校所使用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版本的音乐教材,教材中所涉及的戏曲内容包括:二年级下册中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四年级上册中的龙里格龙;五年级下册中的我是中国人、要学那台山顶上一棵松;六年级上册中的包龙
7、图打坐在开封府。音乐教材中的内容并不是每一个年级都有戏曲内容,并且音乐教师在进行这些曲目的教学时大都不太重视,只做简单的介绍一带而过。例:社团排练举例(以黄梅戏曲目谁料皇榜中状元为例)谁料皇榜中状元是上世纪50年代初,作曲家王文志根据“撒帐调”“开门调”等花腔编创的一首插曲,1958年作曲家方集富为舞台剧女驸马谱曲时将该曲整理后命名为为救李郎,1959年女驸马拍成电影后改名为谁料皇榜中状元。这段唱腔属于黄梅戏的花腔体系,它的唱词唱句是不整齐的长短句的句式,属于板腔体。整首曲目的唱词大都使用普通话进行演唱,偶尔出现几个方言的发音,所以在唱词上也大大降低了难度。唱段节奏在引子部分为自由的散板,用笛
8、子吹奏旋律把学生先引入情境当中感受喜悦的情景。进入主题之后的节拍为2/4拍,节奏欢快清楚,上口好学。主体部分的旋律为同一旋律的三段反复,但是每一段在演唱上都有不同的情绪,所以在排练的时候教师对学员进行了分配。第一段是故事的开始,音量力度较弱些,在排练时选择了部分声音较为弱的学员演唱;第二段是作为驸马角色来演唱的,整体欢快,声音明亮,在排练时选择了部分声音有力的男生学员演唱;第三段是作为冯素珍这个角色来演唱的,情绪深情柔美,在排练时选择了部分女生学员演唱。这个选段的唱词中字比较多,所以在排练中唱词的训练尤为重要。首先唱段中开口音出现较多,比如第一段中的“园”“元”都是开口音,在练习这些字的时候教
9、师要求学员在演唱时把口腔打开,抬起上颗,使嘴巴形成一个圆形,从字头到字尾吐字发音要清晰准确。其次许多字用到了安庆地方的方言的发音,第二段“我也曾赴过琼林宴”的“琼”发音由“qiong”变为“qun”,“我也曾打马御街前”中的“街”字发音由“jie”变为“jian”。在演唱过程中,教师也指出要注意一字多音的运用,充分体现黄梅戏一字多音声断气不断的特点。比如第三段结尾“花好月儿圆”中的“好”字,对应的音符中出现了半拍的休止,这里就要展示出在音符停止的时候声音停止,但是气息还在持续,随后接上后面的音符继续演唱。最后在这首唱段里出现了大量的安庆的民间口语和谚语,谚语口语表达能力强,能够恰到好处的表达出
10、人物的内心情境,教师要求学员在练习时多听多理解多模仿学唱,把其中的装饰音和小附点节奏唱准。在形体表演上,教师借助快走台步和水袖的动作(即一只手横着扯起另一只水袖)上台亮相,用上步和甩水袖的动作展示女驸马正面和背面的形象。在表现冯素珍角色时踏出小碎步,转动眼睛显得活泼灵动。还加入了身段中的勾脚、绷脚的基本动作,让表演在形体上更加丰富。以上笔者列举了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校区社团课的黄梅戏唱段谁料皇榜中状元社团课的教学案例。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音乐课堂的戏曲教学主要以欣赏教学为主,戏曲社团课的戏曲教学以欣赏为辅,以实际演唱教学为主。在音乐课的欣赏教学建立兴趣的基础上,从唱词的吐字清晰到旋律
11、节奏的把握再到表演身段的学习,让学生更进一步的去了解认识戏曲,真正的开始学习戏曲的演唱。五、“戏曲进校园”活动可持续发展对策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校区课堂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戏曲普及课”中1-2年级欣赏黄梅戏的经典唱段2-4段,目标是知道黄梅戏的发源地以及流行地区;3-4年级欣赏庐剧的经典唱段2-3段,目标是知道庐剧的发源地以及流行地区;5-6年级欣赏京剧的经典唱段3-5段,目标是了解相关京剧的知识。“社团课”中学唱黄梅戏的经典唱段2段,目标是会唱黄梅戏的经典唱段,知道黄梅戏的相关知识;学唱庐剧的经典唱段2段,目标是会唱庐剧的经典唱段,了解庐剧的流派、代表人物、著名唱段等知识内容;学会京剧的
12、经典唱段2段,目标是会唱2段经典唱段,了解京剧基本常识,例如:京剧的行当、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京剧的脸谱、表现手段等等。音乐课程中的“戏曲普及课”与“社团课”中戏曲教学内容的结合,更有效的让同学们了解戏曲,在平时的学习中也不会过多的造成负担,通过音乐课程的融入也可以为同学们在社团课程中打下更好的基础。我们可以借鉴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校区的社团课形式,在社团课教学前期,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庐剧与黄梅戏戏曲演员,专业戏曲艺术家来学校莅临指导。但是仅仅通过这种方式组织教学,而不提高本校教师自身的素养问题,今后戏曲在校园中的发展依旧很难进行。全椒县每年7、8月份都会开展戏曲类目的相关教师培训,年轻
13、教师对于戏曲这类活动的开展相对年老教师来说,上手更快,对于新知识的获取更加积极。那么在社团教学中就可以以戏曲艺术家教学为主,学校教师教学为辅,共同开展教学。在特聘教师方面,应想方设法外聘专业的地方戏曲老师。由于地方戏曲本身专业性较强,应当引进地方戏曲的专业人士。关于保护和传承戏曲文化的指导纲要也提到应当鼓励手艺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参与到学生的戏曲文化教育当中。学校应当善于了解和挖掘在地方戏曲方面有所建树的专家,引进地方戏曲文化专家学者、教授、身怀绝技的民间艺术家对小学生进行专题讲座等方式的地方戏曲文化传承方式,让学生们领略到当代地方戏曲文化传承者的风采的同时,能够有效弥补部分戏曲教师地方戏
14、曲知识和素养不足的情况。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学校为开展地方戏曲保护和传承活动的人事负担,同时也让一些具有优秀地方戏曲能力和知识的学者、专家们的优势在小学当中得到发挥。最后,地方戏曲曲目的选择应当反映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戏曲的主题包罗万象,包括个人立身于世的人生哲学,性格迥异的不同人身上发生的不同事件,还有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美学取向,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心理传统的集合体。戏曲当中很多剧目和选段都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看似抽象,其实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来生动、具体地表现和传递。将戏曲当中的具体事件和人物的爱国精神结合在一起,可以缩短小学生和爱国主义的心理距离。“戏曲进校园”活动不是一定要培养千千万万的戏迷,甚至是戏曲表演者,而是要通过中国特有的戏曲文化,对学生与年轻人进行戏曲艺术知识普及和道德上的教育。“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更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延续,不论国家再强盛,文化的根都不能缺失,文化的传递者也不能消失,这也是“戏曲进校园”活动本身的意义。参考文献1李莉.上海戏曲教育模式初探D.上海戏剧学院,2008.2美学百科全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3邓文.戏曲进小学校园的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4高丽英.戏曲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及其实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