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内微型降水技术在北京地铁竖井横通道施工中应用.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93389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洞内微型降水技术在北京地铁竖井横通道施工中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洞内微型降水技术在北京地铁竖井横通道施工中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洞内微型降水技术在北京地铁竖井横通道施工中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洞内微型降水技术在北京地铁竖井横通道施工中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洞内微型降水技术在北京地铁竖井横通道施工中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洞内微型降水技术在北京地铁竖井横通道施工中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洞内微型降水技术在北京地铁竖井横通道施工中应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引言地铁已成为当今中国城市的重要交通手段。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内地累计有40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运营线路达到6730.27km,同比增长16.8%;而在地下线路施工过程中,因地铁线路具有点多、线长、施工时间长的特点,且绝大部分线路处于地下水位以下,如何处理好施工中的地下水,减少地表沉降,保证正常施工已然是一大难题。以北京地铁12号线施工为例,初期地勘阶段,四季青站-远大路站区间1号竖井及横通道处层间水(三)水位为25.08m。后因永定河补水、南水北调涵养等原因,导致北京市总体地下水呈上涨趋势,层间水(三)水位已高于原水位近4.0m。原有工程环境由无水状态变为

2、有水状态,施工难度增加,加重地面沉降,甚至影响周围建筑安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有效的降水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可靠施工经验。1、工程概况四-远区间起点位于杏石口路与西四环路口西南侧的四季青站,线路出站后沿西四环自南向北敷设至盾构井场地,区间主要穿越西四环北路。1号井场地位于西四环北路主辅路间绿地内,紧邻南水北调水源三场分水口场地,竖井深27.5m。横通道东西向布置,位于辅路下方,通道长28.89m,高14.3m,分4层。通道上方有DN1600DN600上水管、D1600雨水管、D700污水管等管线,区间总平面图如图1所示。图1四-远区间平面图1.1 水文地质情况详勘报告显示观测到两层地下水,

3、主要为潜水(二)、层间水(三)。潜水(二):初设阶段水位埋深为18.68m,水位标高34.83m,含水层为卵石层、细中砂4层。水量较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侧向径流补给,以蒸发、侧向径流、向下越流补给的方式排泄。层间水(三):初设阶段水位埋深为28.7930.30m,水位标高23.0324.04m,层间水(三)位于区间隧道底板以下。后因永定河补水、南水北调涵养等原因,北京市总体地下水呈上涨趋势,木标段水位自2023年起呈明显上涨趋势,其水位标高变化历时曲线图如图2示。根据最新水位监测情况,截止2023年7月,本标段地下水位已上涨至29.03m,受地下水影响,四-远区间1号竖井及其横通道处,高出原

4、勘测水位近4m,高于横通道4洞室仰拱1578m,如图3所示。水位标高/m2952903图2水位标高变化历时曲线图27508b!登井1i开挖至封端一杂填土卵石28.89m图3四-远区间1号竖井及横通道地下水位变化情况1.2 四-远区间1号竖井横通道工程施工说明目前,四-远区间1号竖井及横通道123洞室均已开挖完成,现因地下水位上升且水量较大,故最终将4洞室全断面施工改为台阶法施工。由现场勘察,日前4洞室上台阶已开挖完成,并通过锁脚锚杆注浆、增加水系抽排措施欲尝试下台阶开挖,但由于水流较大治理效果不佳,拱脚处地层松散,砂石在水流冲刷作用下迅速扩散流失,拱脚后部形成空腔,开挖风险较大,致使施工受阻,

5、开挖不能顺利展开,下台图4四-远区间1号竖井及横通道遇水情况2、横通道不同降水方窠比选目前,在地铁施工过程中,通过长期不断实践和摸索已提出了较成熟的地下水处理经验,形成了以降水为主,堵排为辅的多种地下水处理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深孔注浆止水、地面降水、洞内井点降水、洞内微型降井水等。各方法优缺点对比见表1。表1横通道不同降水方案项目深孔注浆止水地面降水洞内井点降水洞内微型降水井方案前介沿横通道4洞变向外2.5m进行注浆沿横通道外围1m,在地面搭设降水井拆除2层洞室仰拱,进行洞内降水不拆除仰拱,选用小型设备,进行洞内降水工期较实际鬟求滞后30d不可控(被占道路和皆线需改移,且改移手续办理周期长

6、)满足实际需求满足风险风险低风险低进入拆除2层仰拱,钻机施工需拆除部分3层仰拱,造成横通道长期处于6.5m高无支撑,风险大无风险可行性水位超过底板1.5m,水大.砂卵石层空隙率真大,浆液不易凝结,治水效果差虽治水效果好,但降水井位于四环路下,臂线复杂,改移续难度大治水效果好,可实施治水效果好.可实施邻近工程影响可能将横通道水迟滞在区间大断面,可进入大断面处施丁可间接降低区间大断面水位可间接降低区间大断面水位,但无法进入大断面处施工可直接降低区间大断面水位结论可行,有残留水可行,但工期较长可行,拆掉风险大最优方案由表1综合比选可知,洞内微型降水总体施工工期短,且治水效果好,风险最低,同时,该方案

7、可行性、可实施性好,故为最佳方案,且以此作为试验段可为木工程后续附属及区间结构、区间正线结构遇水,以及类似工程提供相关施工治水经验。3、四-远区间1号竖井横通道洞内微型降水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3.1 微型降水方案总体设计根据本项目施工情况,本方案施工过程中采用黄蜂-90钻机、空压机、直径150mm护壁管,选用钻进时直径为16Omnb且回收时可缩小截面,可从护壁管内拔出的破片型钻头和钻杆直径为76mm;采用切缝PVC给水管、外缠滤网型井管、6m7h螺杆潜水泵、流量不小于60m7h的大功率水泵、尺寸为2m2m1.5m的钢制沉淀池、排水管等。根据现场情况,洞内微型降水方案总体施工设计如下:(1)在横通

8、道4洞室竖向格栅中间增加连接节点,增设22号工字钢进行临时横撑,同时4洞室分割为2个小断面(如图5所示),并先开挖无水的上部断面直至永久封端;同时进行洞内小型设备钻井及降水施工。(2)待完成上部无水断面横通道施工后,再进行剩余通道开挖,直至封端;待开挖完成后持续进行降水,直至横通道二衬及降水井影响范围内的正线初支开挖和二衬完成后方可停止抽排。3.2 横通道洞道内涌水量计算及井位布置3.2.1涌水量计算根据勘查资料,卵石地层的渗透系数为200md,根据DB11/1115-2014城市建设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对基坑拟采用潜水完整井进行排水量计算。具体计算见式(1)(3)。不规则面状基坑的等效半径

9、:(1)154.5=7.015m3.14抽水影响半径:R=2s4kH=242006.04=278.05aw(2)计算涌水量:_1.366-(2-S)S1.366x200x(2x6.044)x4一1g(H+.)q-1g(278.057.015)7.015=5487.77Iw3(3)式中,r0等效半径(m);A降水井围成的面积(a?);R影响半径(m);S设计水位降深(m);k渗透系数(m/d);H含水层厚度(m);Q0计算涌水量(d)考虑到横通道初支及通道二衬仰拱施工时间较短,单日涌水量。按QO进行预估,即Q=QO=5487.771n?/d。降水井数量:选用直径90mm螺杆潜水泵(6rh),按照

10、日均最大排水量144d计算,所需降水井数量为40眼。3.2.2井位布置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在28m横通道内需布置40眼降水井,结合洞内打设条件、降水深度等因素,按照间距1.5m,沿通道侧壁及端头布置井位,外倾角10。15,井深IOnb入水深度7.4m,现场降水井布设及成井情况如图6、图7所示。图6降水井布设平面图图7降水井成井图3.3 洞内微型降水效果分析本项目于2023年7月起采用上述方案进行降水、止水处理,通过现场40台螺杆潜水泵不间断抽排,日均总排水量约550(Wd,现场水位呈明显下降趋势,最低点水位为27.642m,超出横通道4洞室约0.150.17m,较前述高于横通道4洞室仰拱的157

11、8m水位下降至1428m(如图8所示),已大大降低施工风险,满足序开展暗挖施工作业。8*图8水位高度(与底板比较)历时曲线图根据现场监测情况,四-远1号井附近地表监测点累计沉降值最大的点为DB-04-02(如图9所示),本项目自2023年7月开始采用洞内微型降水措施后,截止2023年12月,地表累计沉降变形规律如图10所示,累计沉降值为-8.8871.64mm,自降水施工开始至2023年12月其阶段性沉降量为2.76mm,满足沉降控制值30mm和沉降速率2mmd的变形要求,故说明,本方案切实可行,止水效果明显。图9四-远区间1号竖井及横通道地表监测点平面图53.85力RSIQ图10洞内微型降水后地表沉降历时曲线结论本文以北京地铁12号线四-远区间1号竖井及横通道,因水位上涨而导致施工受阻问题为研究背景,经过科学比选和有效论证,最终提出有效的洞内管井降水施工举措,并通过现场水位监测以及地表沉降观测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不仅解决了本工程受水位上涨无法正常施工的施工难题,亦为同类工程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