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论.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97780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协调发展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协调发展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协调发展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协调发展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协调发展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协调发展论.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调发展论协调发展是马克思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人与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理念为解决现代中国发展中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坏调发展应遵循全面、平衡、包容和高效的原则。协调发展:规律;全面实现1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速议的说明中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在这样的

2、关键时刻,正确认识协调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切实重视协调发展成为关系全局和长远竞争力的迫切课题。一、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协调发展的紧迫性我们要认识到,对于现在的中国耒说,发展依旧是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要想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目标只能依靠自身的发展,因为中国的社会基本矛盾没有变,中国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昭示着我们依旧要坚持以经济速设为中心,使经济保持增长。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虽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也暴露出了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区域发展差距

3、扩大,东部的快速发展将中西部甩在身后: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之间物质要素流动与人的流动不坏调,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协调,利益观混乱,价值取向失衡,价值观的混乱造成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乱象;经济茎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度不够,我国的军事发展长期落后于西方国家,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社会经济形态、技术形态和战争形态深刻演变,军民融合显得日趋重要,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和军事竞争的一种新趋势。亳无疑问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但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叟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竣挑战,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巳经

4、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再用旧思维、旧方法来发展显然是行不通的。我们国家巳经到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口,如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寻找新的发展动力,我们的经济就有可能停滞,甚至倒退。70年代的拉美漩涡、80年代的东亚泡沫,现在的西亚、北非的教训依然历历在目,原先经济稳定化掩盖的矛盾,在经济崩溃后一一重现,而陷阱至今没有跨过。为了避免我们国家走上这些国家的老路,我们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解决发展模式僵化、发展动力缺失的问题。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必须有问题意识。习近平指出,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

5、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正是因为中国的发展中存在着这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协调发展理念才得以应运而生。(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协调发展的思考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内部的矛盾性。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诸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基本的矛盾,并以此为基砒揭示了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个方面论述了协调发展。1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恩格斯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自然界的存在是人类存

6、在的必要条件,人从自然界中获取人类生活必须的生活资料。马克思说过: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掌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人需要通过劳动和自然界发生物质交换关系来获取生活资料,“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界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的,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当然,人类改

7、造自然界也不能肆意妄为地道背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个有机整体,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有可能引发自然界的反应,如果人类在生存发展中不遵循自然界规律,就必然遭受自然界的惩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的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和第三步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因此我们必须时刻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盗一样,绝不象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一相反: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恩格斯以美索不达米亚、希

8、腊、小亚细亚和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而砍伐森林坡后却得到荒芜不毛之地为例说明人要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冰调发展的重要性。2 .人与社会协调发展。马克思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包括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也同样如此,它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社会形态的始终,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而人类社会是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人所构成的。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离开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将无从谈起,反

9、之亦然。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主体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3 .人与自身协调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资本主义制度是对人性的倒行逆施,是畸形的发展,对于工人来说,他生产得越多,消费得越少,创造的价值越多,自身价值越低。劳动者创造的劳

10、动产品,不但不为劳动者所支配反而支配劳动者,人与人关系也异化了。由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所以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是其目标,而不可能去关注社会以及人的协调发展,因此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应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进一步论逑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工由此可见,马克思设想的只有

11、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具备现实条件,才可以彻底摆脱异化,摆脱资本社会对人的阻碍,实现人的解放。二、遵循协调发展的规律协调发展必须遵循全面、平衡、包容和高效的原则。协调发展必须是全面的而非片面的。全面,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经济方面的发展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还要求统筹推进政治要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五位一体,以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全面既是协调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基本内涵。“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某些做法从局部来看是可行的,但从整体来看却不尽然,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的时候要有全面的意识,反对片面、

12、立足整体、总揽全局,努力寻找最佳方案。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通联系的,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并同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系统。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这样一个统一的系统,系统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系统中的要来既受到该系统整体的影响和制约,也影响整体的性能。任何事物都是局部构成整体,局部出现弱项,也会给整体带来危害。因此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从总体上把握和处理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注意协调好五位一体的关系,就会导致出现发展短板,就如水桶的盛水量总是以最短的木板来决定的,最终的结果终究是1+

13、1v2.全面意味着我们既要GDP的增长,也要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绿水青山;既要东部地区持绘发展,也要中西部地区崛起;既要城市发展,也绝不让乡村落后;既要建设物质文明,也要建设精神文明;既要搞好经济建设,也要兼顾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必须是平衡的而非失衡的。习近平指出,唯物料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去处理问题。城乡联系、区域联系.经济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联系,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违背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不注意协调好它们之间

14、的关系,就会顾此失彼,导致发展失衡。以我国的区域发展政策为例,我国的区域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即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带动中西部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种模式在当时起到了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同时造成了东西部差距拉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1999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即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堀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十八大以来,在“四大板块”战略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支撑带战略,包括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经过这一

15、系列政策的调整,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一些中西部省份的经济增速甚至超过了东部地区。但不可忽视的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东西部发展失衡这一事实没有从根本改变。习近平强调: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差顾好各个领域的发展,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如若想处理好区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要求我们继续增强发展协调性,从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协调发展必须是包容的而非狭监的。习近平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社会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的。马克思把人

16、类社会的发展称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Z社会历史发展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是在社会中,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每个人的意识和活动都不自觉地对历史产生作用,形成一种历史合力。可以说,人人都参与了社会历史的形成,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是发展的主体,推动社会协调发展离不开人工包容就是要以人为本而非物质主义,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国富民不富,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完全享受改革的红利,发展没有为人民谋福利是有违改革初衷的。包容性发展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发展进程,共同享有发展成果。我们可以看到,人民群众对于公平正义的制度的呼吁,对于改善民生的呼吁。我们要响应人民群众的呼吁,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包容发展,掌握好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之间的平衡,在全社会中形成公正公平的环境,打破既有利益阶层的垄断,化解人民群众中的突出矛盾,让每个人拥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机会,使不同的人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