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科学技术协会年度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州区科学技术协会年度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此资料来自:精品资料网()联系电话:020-39603888值班手机:13726808999企业QQ:800003985提供50万份管理资料下载3万集企业管理资料下载130OGB高清管理讲座硬盘拷贝宣州区科学技术协会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科协的指导下,宣州区科协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区委、区政府新时期对科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工作要求,切实按照省、市科协的总体部署,立足“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坚持“三主两业一家”的创新发展思路,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普事业,广泛开展科
2、普宣传,大力开展科技培训,认真推广科技成果,全区科协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现总结如下:一、立足实践,开拓创新,努力开创科协工作的新局面1、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一是会同区委宣传部、区教体局在市实验小学开展“宣州区2008年科技活动周一一科普进校园活动”,发放防震减灾知识材料300多份。二是市区科协联动,会同市、区多个部门在市三中举行了2008年科技活动周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市、区四大班子领导参加了隆重的活动仪式,市委常委、秘书长程斌同志就加强青少年科普工作作了重要讲话,1000多名中学生观看地震知识展板,并动手操作科教展品,500多名师生聆听科
3、技报告会,并设置咨询台发放科普知识资料2000余份,向学校赠送科普图书320册、科普图画50幅。三是协同市科协、市地震局在新田镇、鳌峰办事处城南社区等地开展“认识自然、相信科学、防震减灾、构建和谐”科普活动,市地震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学会会员赵锦屏为广大市民作了题为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建设和谐平安家园地震应急知识讲座。四是开展“科普日”活动,会同市科协、市地震局等有关部门在澄江社区、济川社区开展科普日大篷车联合行动。五是参加“安徽省百名科技专家进乡村学堂讲科普”启动仪式,并在古泉中学开展科技专家讲科普及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全校师生1800人参加了活动。2、规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引导各地发
4、展“一乡一品”的农业特色产业。2008年4月,根据上级科协组织的要求,对全区52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进行了调查,对名存实亡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进行清理、规范,对运行正常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进行重新登记造册,共有在册会员7300人。同时以“农函大”培训班的形式,分别在双桥泥湾社区、水东南阳村、水阳新珠村开展技术培训,注重提高农民的致富技能,帮助各地发展“一乡一品”的农业特色产业。3、隆重召开宣州区科协第三次代表大会,完成了科协换届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规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和要求,全区科协各基层组织经民主协商推荐产生区科协第三次代表大
5、会代表160名,并于12月27日,在世纪度假村召开宣州区科协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区科协第三届委员会。科协三届委员会比二届委员会新增4名不驻会副主席,新增委员2名。区科协组织的换届,为科协组织注入了新的血液,为科协组织建设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将为推进创新型宣州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宣州科技事业实现更大的飞跃做出新的贡献。4、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科普组织,进一步激发基层科协组织的生机和活力。结合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积极推进科普示范社区建设,年初订购科普挂图和科普图书分送到全区8个社区,并向省级科普示范社区(澄江社区)划拨科普建设费2000元,赠送科普图书1200余册,帮助建立科普书
6、屋和科普画廊;积极向省、市科协推荐优秀科普示范社区,西林办事处西林社区被市科协命名为宣城市科普示范社区。5、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会同区教体局共同号召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中国科协和教育部举办的第八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组织广大青少年参加2008年安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其中宣城市第二中学选送作品11件,胡东京等2名同学申报的汽车发动机自动保护系统等三项作品荣获三等奖。二、围绕发展,重在提高,不断增强科协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能力1、以示范基地带动农业新技术推广。今年推荐华卫集团为市级科普示范基地。该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品牌窗口”的经营模式,推广“皖
7、江黄”、“皖江麻”鸡配套系列,年产值达4亿余元,为农户增收7000余万元;推荐宣科葡萄协会为市级农技协,该协会推广葡萄无公害管理模式,现发展葡萄种植面积1800亩,会员达80人,会员人均年收入达8600元,高出当地普通农民人均年收入96%。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鼓励有关企业与高校科技专家开展技术协作,指导宣城市金泉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安徽中医学院申报省科协“金桥工程”项目,进一步研究开发太子参、宣木瓜等中药材生产加工技术。组织宣城水东天元枣业制品厂、安徽宣宝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科普特色产品在2008年中国(芜湖)科
8、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参展,同时组织乡镇办事处分管科协工作的领导参观本次科博会。2、以科技为支撑,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抗雪救灾中发挥积极作用。2008年年初,在遭受历史上百年不遇的特大冰雪灾害后,区科协组织全区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等深入基层抗雪救灾,帮助双桥东河村科普示范基地外运蔬菜3万公斤;指导双桥泥湾、东河、刘福等地菜农抢种反季节蔬菜850亩。同时利用宣州科技网站、宣城广播电台、宣城日报,及时发送灾后田间管理和加强保温防冻措施,强化冬菜管理等防冻技术资料和信息。为了帮助各科普示范乡镇、科普示范社区和科普示范基地抵御雪灾,重建科普设施和基地,迅速恢复生产,区科协分别向华栋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古泉富
9、山村、澄江办事处塔影社区、新田宣木瓜科普示范基地拔付救灾款总计6.5万元,帮助他们树立灾后重建的信心。三、热忱服务,主动联系,努力打造温馨的科技工作者之家1、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努力提高科技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下发宣区科协字20088号文件,号召全区科技工作者,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生态立市,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结合自身行业领域实际,总结实践经验,开展理论研究,积极参加市科协组织的论文征集交流活动。活动中共征集论文15篇,有4篇被市科协收入论文集。2、关心科技人才的成长与进步,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转发了省科技厅关于开展2008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宣区科协
10、字20082号),积极组织各区级学会、协会参加安徽省科技奖的申报。推荐农技推广中心巫晓云同志参加安徽青年科技奖的申报。2008年宣州区获省委组织部、省科协联合表彰的先进工作者1人,获省科协表彰先进工作者1人,获中国科协“农函大”表彰先进个人1人,推荐2人为省科协“八大”代表。3、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申报宣州区第十届科学技术奖。报请区政府下文关于开展评选宣州区第十届科学技术奖的通知宣州政办200854号,目前已收到申报材料22份,评选工作正积极开展。二00九年工作计划一、召开全区科技工作暨区第十届科技奖励大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积极深入开展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11、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二、继续开展农民培训工程,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一是举办“农函大”特色培训班,帮助打造“一乡一品”的农业特色产业,在2008年的基础上,争取再办6个特色专业班。二是通过送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技活动月、科普活动日等形式,开展农民专业技术培训,解答农民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三是与民营企业、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联合,对其成员(会员)开展培训,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三、加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完成部分基层科协组织的换届任务。按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的规定,指导乡镇科协和区级学会做好
12、换届工作,争取在相关企业建立科协组织,进一步激发科协基层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科协基层组织的应有作用。四、承应社会发展责任,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与社会各单位、各部门加强协作,广泛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技活动周和科普活动日等主题活动,利用科协网站和宣城科技推广电教培训中心等科普阵地,着力抓好科普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全区民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宣州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五、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努力为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搭建更高平台。鼓励学会、协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积极推荐科技工作者参加国
13、家、省、市举办的各类学术论坛和交流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部分优秀科技工作者外出学习或集中培训。六、加强对科协基层组织业务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科协组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计划今年第二季度举办一期基层组织业务员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与业务水平。七、加强基层科普园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鼓励、支持各行政村(社区)建设科普宣传栏、科普书屋,为民众接受科普知识提供便利。力争做到全区每个乡镇办事处至少有一个科普示范村(社区)或科普示范基地。八、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积极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二是加大科技对外交流和合作,积极开展科技招商,努力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三是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推进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全区经济建设做好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