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08716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案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学案例】磨方法”的箭,射素养”的靶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案例磨“方法”的箭,射“素养”的靶一教读课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案例案例介绍,龙湾区温州第二十五中学的曹慧娜老师曾凭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优课,荣获温州市“一师一优课”比赛一等奖。曹老师针对这堂优课进行的案例分析,即磨”方法”的箭,射“素养”的靶,荣获温州市初中语文教学案例评比二等奖。该案例深刻剖析了新课改的要求,用案例片段具体生动地展现了如何在“教课文”的同时,教学生“阅读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进行反思,获得启示。教学案例,O1案例背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这个单元重点学习“略读”。通过前面

2、三个单元的“精读”学习,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统编教材要求教师注重学习的指导,教会学生运用阅读策略,从过去的“教课文”转变为“教策略”。区别于以往教材颇让教师纠结的“教学内容的确定”问题,统编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体系化的构建。仔细研读统编教材的助读信息(包括单元导语、课文导言、文后练习等),能够明晰单篇课文在整个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依据统编教材的理念,反思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以及现在依然存在的弊端:(1)课堂主旋律还是对语言的品析和主题的挖掘,这是过去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机械、低效的模式;(2)没有基于文体特征和文本特质进行教学,学生学了“这一篇”无法掌握阅

3、读“这一类”文本的阅读方法;(3)囿于一直以来课堂教学“应试化”的倾向,难以符合培养学生思维核心素养的要求;(4)课堂活动的呈现基本还是“问答链”的形式,碎问碎答,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驱动式学习活动的建构。此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学生成为一名终身阅读者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我们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严重脱节,在新课改理念下,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是任重道远的。于是笔者认真研读了2011版课标,在初小衔接方面,2011版做得更好。现以2011版课标为例,比较一下在阅读教学方面,第四学段(7-9年级)与第三学段(5-6年级)目标和内容上的变

4、化:朗读的范围变广了。不仅要朗读课文,还要朗读其他文章。默读的速度提高了要求。从每分钟300字提升到50()字。阅读的作品种类更丰富了。第三学段主要是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和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第四学段则是文学作品、议论文、新闻、说明文和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还增加了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提高了。第三学段主要是理解词句的意思,辨别词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感情色彩,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等,第四学段主要是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评价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等。不难看出,第三学段主要在感知层面

5、,第四学段则在理解和欣赏层面。那么,基于以上对初小语文课程标准的了解,我们使用统编教材,将如何切实有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方向和手段都应该是很明确的。02案例描述教学片段一任务一:观大略,填导图。限时5分钟阅读全文,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划出本文的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计时5分钟后)师:同学们,“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都写了些什么事情?(学生概括事件,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师:这么多的事情为什么题目是“二三事”呢?生:因为前面3、4、5段是写待人宽厚,6、7、8段是写严于律己,分开两部分。师:你是通过哪些语句发现的呢?(学生讲述文中的过渡句)师:好,同学们找得特别准确,说

6、明很会读文章。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总领句和总结句。(生齐读完毕)师:现在老师要检验一下同学们的略读结果,请同学们合上书本,完成下面的任务。幻灯出示:设计意图:根据单元导语的提示,运用略读法要注意这两点:一是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二是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的重点。基于略读法一,我设计以上学习任务。以课文中的起着关键作用的关键语句为略读的抓手,并以“思维导图”作为略读成果的检验,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这不失为“教师提纲契领”指导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教学片段二师:这是一篇“写人叙事散文”,那我们的阅读重点应该是什么呢?生:读事情,了解这个人。师:对,要读其事,识其人,然后领会作者要

7、抒发的情感。这就是我们要运用的“略读法其二”。师:昨天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请看反馈(反馈结果见“教学设计”):师:我们课文的4、6两段得票最低。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的文字怎么没能打动你呢?这里面一定还有我们没有品出来的味道。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四段。师:第四段写了叶老日常生活中送客的情形。我们来齐读这一段,看看叶老是怎么送客的。(齐读)师:请同学们合上书本,老师对这个语段做了几处改动,你能发现吗?(齐读后找,学生能够发现多处。)屏显原文,对比阅读:师:说说你们有何不同的阅读感受?生:第一段觉得感情淡一点,第二段就浓了,这些词在不断强调。师:强调什么?生:强调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动作,

8、强调他非常的谦虚有礼貌,强调他对别人特别尊重感恩。师:是的,叶老的谦虚有礼背后是他一颗“善良仁厚之心”(板书)。那你知道这些词你是什么词吗?(有学生答副词)对,副词(板书),所谓“副”,就是副手的意思,他帮助动词更好地完成工作。师:那我们再来看,作者所写是叶圣陶先生在什么情况下送客?生:他晚年不能起床的时候,还有一次是客人拦阻他远送师:是啊,在他可以不为的时候依然为之,你对叶老有何评价?生:他很有原则,不管什么时候都这样做。师:嗯,说明叶老有一颗“纯粹的善良仁厚之心”。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略读”的“略”,一半系就学生的工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精读时候出於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

9、解悟,略读时候却已熟能生巧,不须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略”。于是,我选择带领学生精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这是通过全班投票选取“最能打动你的语段”,结果这个语段得票极低,说明学生的初读确实有学力不达之处。对于简淡的文字,我觉得非“比读”不能得其真味。通过上面的语段删字比读,学生进形对照和鉴别,不仅活跃了思维,是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非常快速看到差别,真切地感知到“副词”在表情达意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方面,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鉴赏能力,更是在建构自己内在的语用系统,有意识地提升了自我的语用品质。03反思与启示一、紧扣阅读方法策略,开展学习指导统编教材教读课的课型定位是:教师

10、带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策略,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教材中随文渗透的语文知识与方法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紧扣这些“点”,搭建学习支架,进行有效指导。“略读”只是一个陈述性知识概念,单元导语中的表述对学生学习、运用这一阅读方法帮助甚少。如果仅是根据单元导语所言“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具体可操作的动作指令,就让学生去略读全文,学生是无从下手的。所以,老师要做的是教给学生通过一条什么“阅读路径”去“观其大略”。当我们细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去精析文本的时候会发现,本文主旨统摄,散而不乱,议论精要,承合自如。有此文章境界,我更多是归因于课文中很多的评价性

11、语言,而这些语言正是在文中起着总领、总结、过渡等关键作用,我们因之称为关键性语句。这是本文的一个特质,也特别适合用来学习实践“略读法”。因此,在“任务一”中,引导学生关注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去把握文章大意,也易于让学生领会,阅读同类文本,可以抓此类关键性语句快速把握文章大意。因此,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努力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换为具体可操作的过程和步骤,建构程序性知识,即将“略读”这一阅读方法拆分为两个层面的要求:即整体把握和局部精析。在课堂的具体操作中,我们充分发挥了教师进行“学习指导”的作用,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支架。教略读,我们搭建了四个支架:具体指导略读的方法。抓关键语句,完成初步略读,粗知文

12、章大意。通过“思维导图”检验学生初步略读的成果。通过品读“副词”,完成重点精读,把握作者情感内核。可以说,经由这样一步一步的学习指导,教师为学生搭建起了有效学习的支架,从而真正实现了统编教材从“教课文”到“教策略”的转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独立而成熟的学习者。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设计学习活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指向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是语文教育的正途。针对叶圣陶二三事的文本特质,我们设计的运用“略读法一”的学习活动,特别是让学生在梳理处关键语句后填写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知到关键语句在文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13、,并且对于作者的行文思路有更直观和清晰的把握。在阅读教学中,用这样的学习活动可以起到“以篇带本”的作用,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这种“树形”思维导图的制作运用于同类文本的阅读中,对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落到实处。第二个主要的学习活动是“略读法二”的运用,包括两个任务:语段的比读和仿写。在比读中领会副词的内涵和作用,在仿写中实践语言的建构和审美、文化的传承。在语段的比读中,学生自然能够领会语言文字组合的精妙所在,并知晓张中行先生写话风格的语言,再没有多余的言语修饰后,依托在副词上的情感重量。而运用文中的副词仿写语段,这样的“微写作”行为针对性极强,切实有效。学生的成功仿写是对叶圣陶及张中

14、行先生写话风格乃至质朴人格的体认和传承。三、努力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合作探究学习章新其老师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教学中说:“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将学生放在学习的根本地位,确保学生真实地开展学习,学习指导也才能落到实处、发挥效用。”如何让学生“真实”地学习?我们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比如利用任务单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我们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以被动聆听和应答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了以明确的认为怒驱动、项目式学习和内隐式深度学习为主的阅读教学范式。在方法策略的教学过程中,仅有方法的指导还不够,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掌握方法,我们通过任务单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可以自我监控

15、和提升的图式,使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和结果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整,既意识到自己的阅读状态,又及时对问题作出正确反映。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通过掌握文中关键语句习得略读法的方法,是学生在自读时能够进行有效迁移,我们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思维导图,再进行小组合作完善(见前文,任务二图示)。再如,在语段的对比阅读阶段,先小组内讨论发现删改之处,再由小组代表说明不同的表达效果。合上书本“找不同”的游戏形式,都让学生乐在其中,而由同组同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思维层级的答案再来汇报,组内异质的讨论同时促进了个体思维的发展。对比以往常规的“问答链”式课堂形态,我们将课堂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在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落实语文阅读策略的习得,终极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真正独立的阅读者!【附】教学设计向上滑动阅览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略读法一把握关键语句,粗知文章大意。2 .能够运用略读法二确定阅读重点,通过品味“副词”把握语言特质,明晰人物形象。3 .通过对首尾关键句的品读,体会作者情感并提升学生对叶圣陶先生人品性情的体认。教学过程:一、识语文,知圣陶屏显:七下统编语文教材封面叶圣陶语文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一堂什么课?生:语文课。师:知道“语文”二字从何而来吗?它是叶圣陶先生在1949首次提出并被采纳的,才有了我们“语文”这门学科。那知道“语文”二字是何意思?叶圣陶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