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布丁学书法史》67:王献之的生平事迹.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09048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跟着布丁学书法史》67:王献之的生平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跟着布丁学书法史》67:王献之的生平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跟着布丁学书法史》67:王献之的生平事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跟着布丁学书法史》67:王献之的生平事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跟着布丁学书法史》67:王献之的生平事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跟着布丁学书法史》67:王献之的生平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跟着布丁学书法史》67:王献之的生平事迹.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书法史:王献之的生平事迹原仓I2023-05-0821:07谈艺录从这一篇开始,我们开始读王献之。王献之是所谓“书中四贤”之一,前面的张芝、锤繇、王羲之三位我们已经陆续说过。因为“书家决定书法”“人如其书”的原因,我们同样要先研读王献之的生平事迹。(王献之画像)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又称阿敬、王令、大令。王羲之第七子。王羲之的八个子女其实都值得一说,我们简单记一下:王羲之王玄之(王羲之的七子一女)王献之的性情关于王献之的性情,我们可以从世说新语(我们说过世说新语很重要,值得细读)以及晋书中的记载窥得大概: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唤

2、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世说新语雅量)就是说,王徽之、王献之兄弟曾经同坐在一间房里,上面忽然起火,王徽之慌忙地逃避,连木屐也没来得及取来穿上。王献之却神色安然,从容地叫左右待从扶着架着走了屋来,样子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于是,世人也用这件事来评定王氏兄弟俩的胸怀气度。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既出,客问安王氏兄弟优劣,安日:“小者佳。”客问其故,安日:“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晋书列传五十)(傅儒画王献之像)王献之曾与王徽之、王操之一起去拜访谢安,两位兄长多谈世俗事,王献之只随便说了几句问候寒温的话。离开谢家后,客人问谢安王氏兄弟的优劣

3、,谢安说:“小的好。”客人问原因,谢安回说:“大凡杰出的人都少言寡语,因为他不多说话,所以知道他不凡。”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日:“偷儿,亶毛青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晋书列传五十)一天夜里,王献之睡在书房里,有一群盗贼潜入房中,将室内东西偷得精光,王献之慢慢地说:“偷儿,青毡是我家祖辈的遗物,只请你们留下这毡子。”盗贼惊慌而逃。这是成语“旧物青毡”的出处。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原文即傍)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人,他耳!”便驱其左右出门

4、。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门外,怡然不屑。(世说新语简傲)你看,王献之多有意思,人家的园子,他不管不顾地游,还指指点点,评头论足。人们恼火,他却毫不在意。王令诣谢公,值习凿齿已在坐,当与并榻。王徙倚不坐,公引之与对榻。去后,语胡儿曰:“子敬实自清立,但人为尔多矜咳,殊足损其自然。(世说新语忿狷)他不跟习凿齿(有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并坐,原因是他嫌人家出身寒微,又嫌弃人家有足疾。你看,他有多高傲、多清高。他这样做,是所谓的“不交非类”,以显示高门子弟的优越感。王献之的婚姻王献之的婚姻有过波折。初娶都昙女郁道茂为妻。大约二十九岁许,选尚简文帝第三女新安愍公主司马道福,于是跟那道

5、茂离异。这次婚变,不是因为感情原因,而是因为婚姻政治造成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献之对郁氏常怀愧疚。王献之并不长寿,临终前,家人按照道教消灾除厄之法,为他上章,须首过(相当于忏悔),王献之说:“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那家离婚。”不久病卒。(唐寅绘王献之休都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王献之的仕途王献之成年后即踏入仕途,一直很是平顺,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王家子弟,又有谢安的关照。王献之的仕途,除守吴兴郡数年而外,都在京师健康任职,他没有父亲王羲之“不乐在京师”的情结,又一直得到谢安的呵护,仕途顺达,却一生并无政绩可言,也无政声可称。他一生在仕途做过的唯一惊人之举,就是在谢安逝世之后上疏孝武帝为谢安争哀荣争名

6、分,申诉谢安的忠勋,这算报答了谢安的知遇之恩。王献之的书法王献之一生的最大成就在于书法,他的书法也是童子功而成,因为他的父亲是王羲之。虞稣论书表中有记:羲之为会稽,子敬七八岁学书,羲之从后掣其笔不脱,叹日:“此儿书,后当有大名。”子敬出戏,见北馆新泥垩壁白净,子敬取帚沾泥汁书方丈一字,观者如市。羲之见叹美,问所作,答云:“七郎。”你看,他在少年时,就书名大作,并且获得了父亲的承认。(苏文画王献之像)王献之写字,“幼学于父,次习于张(芝),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其实,王献之兄弟皆善书,以王献之成就最大,声望也最高。虞稣论书表记载,王献之成名之后,他自认为书法胜过父亲王羲之:谢安尝问子敬:“君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答日:“世人哪得知!”大家为啥不说你的书法好过父亲呢?世人哪里知道!多自信!东晋后期,人们爱好王献之书法,而王献之以书法显示风流,为人作书,从不吝啬。别人争着收藏他的书法,是他的快乐。同王羲之一样,王献之不仅擅长书法,“丹青亦工”。他的书法,唐人列为第一等的“逸品”,为“四贤”之一,绘画的品位,不过是第六等的“中品下”。下一篇,我们说王献之的书艺和他的著名书法作品。(【跟着布丁读书法史】之67,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