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10643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imsEER电子实验报告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路实验第三次实验实验名称: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实验室:103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09年11月13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量阻抗参数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阻抗概念的理解;2、掌握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和单相自耦调节器等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对于交流电路中的元件阻抗值(r、1、C),可以用交流阻抗电桥直接测量,也可以用下面两种方法来进行测量。1.三电压表法先将一已知电阻R与被测元件Z串联,如实验内容图一(a)

2、所示。当通过一己知频率的正弦交流信号时,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电压U、UI和U2,然后根据这三个电压向量构成的三角形矢量图和U2分解的直角三角形矢量图,从中可求出元件阻抗参数,如图一(b)所示。这种方法称为三电压表法。由矢量图可得:TJ2-TJ2-TJ2cos0=-42U跖Ur=U2cos0Ux=U2sin91=WC=-WRUX2.三表法图如图二所示:首先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功率表分别测出元件Z两端电压U、电流I和消耗的有功功率P,并且根据电源角频率w,然后通过计算公式间接求得阻抗参数。这种测量方法称为三表法,它是测量交流阻抗参数的基本方法。被测元件阻抗参数(r、1、C)可由下列公式确定:Pc

3、os=IUPr=-p-=zcosX=Jz2-r2=ZSine1=-wC=XW三、实验内容1、三电压表法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Z1=1O+1(114mH),Z2=100+C(IOuF),按表1的内容测量和U(b)相量图图1三电压表法1)2)3)实验中1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其电感量约为114mH,内阻为26Q,实际测得rk24.03,26-2403误差为*100%=7.58%26114-9936电感1的测量误差=*100%=12.84%1141A_QRa电容C的测量误差=U_3*100%=1.7%10可知电容测得较准确,而电感测量误差比较大。实际上,实验所采用的线圈,其给出的参考值本身就不是很准确,

4、加之电感在实验中受实验时间影响比较大(发烫),所以其实际参数并不是准确等于给定值的。三表法测量还是很准确的,这一点可以从电容的测量误差看出。除此之外,实验的误差还来自实验过程中对电压表的读数和调节。表1三电压表法Z测量参数计算参数U/VUV2vcosUr/Vuvr1/mHC/uFZ1306.525.60.6115.6220.2924.0399.36/Z2308.828.50.020.5728.50/9.83分析:2、三表法(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按图2所示电路接线,将实验数据填入表2中。Z=10+1(114mH),Z2=IOOQ+C(IOuF),Z测量参数计算参数AU/VP/Wz/Ccosr

5、x1/mHC/uFZ10315.203.5650.670.7839.5631.66100.78/0.630.8014.2351330.7739.5332.74104.21/Z20.398.908.88329.670.30/314.56/10.120.6198.1035.80330.170.30/314.84/10.11Z1+Z20.394.3012.40314.330.44137.78282.52/11.270.6188.7049.71314.500.44138.08282.57/11.26Z1/Z20.316.204.2554.000.8747.2226.1783.300.632.6016.

6、9754330.8747.1427.0185.98分析:表2三表法x=w1=100*114*10-335.8111C1OO-*1O*1O当Z1+Z2时,Z=Z1+Z2=10+26+Jz+100-Jxc=136+(xz-xc)X=x1-xco电路呈感性3、功率因数的改善仍按图2接线,并将电容(24DF)并联在负载Z】两端。首先调节单相自耦调压器,使副方电压等于表2第二栏中测量出的电压值(负载为Z1时对应1=0.6A的电压值),然后测出I、P,计算cos,将实验数据填入表3中,并与不接电容前的负载功率因数相比较。表3并联电容测量参数计算参数1/mAU/VP/Wcoscos。IOuF490.4530

7、.8012.180.810.7724uF435.4530.8012.150.91分析:从表中数据可看出:1)并接电容后,8SO都变大,功率因数提高。2)并接24uF的电容比并接IOuF的电容提高的功率因数更显著。四、思考题1、为了提高感性阻抗的功率因数,为什么采用的是并联电容而不是串联电容?答:1)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则:必须保证原负载的工作状态不变。即:加至负载上的电压和负载的有功功率不变。2)并联电容,只要保持负载两端电压不变,即可保证有功功率P不变,即不会改变原负载的工作状态,而利用电容发出的无功功率,部分(或全部)补偿感性负载所吸收的无功功率,从而减轻了电源和传输系统的无功功率的负担。3)

8、串联电容,则z=R+J(z-而没并电容之前,z=A+1q,z可能变大,P也可能变小,或不变,因此总电流就不能确定,功率因数COSe=而也就不能确定是否提高。所以在感性负载两端适当并接电容来提高功率因数。2、“并联电容”提高了感性阻抗的功率因数,试用矢量图来分析并联的电容容量是否越大越好?(a)(b)答:感性负载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的电路如图(a)所示;以电压为参考相量作出如图(b)的相量图。其中为原感性负载的阻抗角,为并C后线路总电流/与U间的相位差。从矢量图上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若C值增大,XC减小,距将增大,/将进一步减小,从而更小,功率因数更高。但并不是C越大、/越小。再增大Gj将领

9、先于U,成为容性。一般将补偿为另一种性质的情况称作过补偿,补偿后仍为同样性质的情况叫欠补偿,而恰好补偿为阻性UU同相位)的情况称作完全补偿。所以并联的电容并非越大越好。4、若改变并联电容的容量,试问功率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应作如何变化?答:由2)中结论,对电容变大、补偿后仍为感性的情况:1)负载电流取决于所加的电压,电压没变,负载电流也没变。2)负我是与电容并联的,负载的电流还是原来的电流,而总线的电流则是负载的电流与电容的电流之和,由于是感性的,负载电流与电容电流是反相的(电容电流超前于电压,负载电流落后于电压),所以总的电流会减小,电流表读数减小。(因为P=U1*Cos,P,U不变,当COS巾增大,则I变小。)3)负载有功功率不变,即功率表读数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