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组学习小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组学习小结.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初中道德与法治组关于组织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小结麻栗坡县民族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组根据上级要求及学校规定,要求各处室、学科组组织教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学习,我校道德与法治学科组组长雷艳老师认真组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学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反面: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是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通过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其目的是: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
2、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兼容并蓄、共生共荣的文化共同体,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能更好地提高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新时期要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创新载体和方式,精心组织以弘扬民族团结进步,讴歌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等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努力把文化文艺激发的精气神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作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
3、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要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既要深刻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更要强调共同性,多宣传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有利于强化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照自身也曾出现过一些思想偏差,如曾经在组织文化活动中过度强调民族元素、把草原文化等同于内蒙古文化等。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源在于,没有以是否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政治标尺和根
4、本标准,没有准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范围内认真整改,不断提高,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民族具体利益。二是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三是要正确
5、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我们作为道德与法治老师,在教学中要渗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渗透学生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像一盘散沙失去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主动作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提升思想道德觉悟,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形成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促进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