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创业创新风云榜颁奖仪式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创业创新风云榜颁奖仪式讲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创业创新风云榜颁奖仪式讲稿今天我们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和*关于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隆重表彰优秀企业和科研单位,按照中央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省委、市委全会的精神,对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动员部署,为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提供坚实支撑。一、深刻把握大势趋势,清醒认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紧迫性*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特别强调现代化的工业是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工业现代化水平决定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在*工作期间,就把“进一步发挥*的块状特色产业优
2、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纳入“八八战略”,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年亲临*考察,充分肯定我市培育发展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成效,对*制造做大做强提出殷切期望。前不久,市委召开十四届四次全会,深刻领悟*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部署,明确了打造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的目标任务。制造业是*立市强市的根子所在、底气所在,是争创样板、示范引领的核心支撑、关键引擎,是只能增强、不能削弱的战略优势。必须看到,*制造业发展水平总体位居全国全省前列,但也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必须树牢问题导向、强化攻坚克难,不断放大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转化原有
3、劣势、形成新的胜势。第一,“促稳”与“求进”要更加协调。制造业既是大国竞争的主战场,也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当前,*制造正处在动力转换的关键期,既面临“脱钩断链”的风险挑战,“高端回流、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也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稳”的基础上加快转型升级。现在我市经济运行和制造业还在加速恢复中,虽然大趋势持续向好,但回升势能不够强劲,这也影响了产业的投资布局和新兴动能的培育。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保持清醒头脑,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有力管控各方面风险,更加扎实有效稳增长、稳预期、稳订单、稳链条、保平安,坚决筑牢工业“压舱石二第二,“革故”
4、与“鼎新”要更加聚焦。当前,产业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浪潮方兴未艾,新的颠覆性技术和高成长行业正不断涌现。在科技创新一日千里的大势之下,消极等待、被动应对是没有出路的。唯有跟上时代步伐,加强前瞻布局,主动转型升级,才能巩固已有优势、制胜新的赛道。我们要清醒看到,*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必须着眼长远、聚力破解,防止“今天的烦恼”变成“未来的隐忧二我们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更加精准精细专业的政策举措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防变量,推动*制造业焕然一新。第三,“责任”与“贡献”要更加匹配。*制造不仅仅是*的制造。国家赋予*制造业领域首个试点示范,省委要求我们加快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产业
5、链价值链高端攀升,背后都有十分深刻的战略考量,就是希望“大个子作大贡献:现在,各地都把强创新、强制造摆在突出位置,我们在全国全省争先进位的要求更加迫切,只有各地各部门一起努力、同向发力,*制造才能更进一步。制造业是*发展的当家优势,但这个优势不是一定的、不是绝对的,如果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优势也有可能成为前进的阻碍。我们决不能感觉良好,对存在问题视而不见,对既定部署抓而不紧、抓而不实;决不能随波逐流,要顺其自然而不能任其自然,做到以确定性的工作应对不确定的形势;决不能因循守旧,“穿新鞋走老路”,必须把系统观念、守正创新、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等科学立场观点方法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确保*制造业
6、发展行稳致远。二、全力推进创新革新,高效落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硬举措硬任务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体系化、精准化、科学化推进。我们要牢记*殷切嘱托,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以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为牵引,树牢“大优强、绿新高”导向,聚力打造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标志性成果。即到*年,形成以数字产业、绿色石化、高端装备为引领的*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现代健康为支柱的*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集群。对产业规模质量的具体目标以及单个行业的
7、发展指标,要进一步细化优化,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跟踪落实。具体来讲,要突出抓好“促转型、优布局、强支撑、塑生态”四大任务,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创新驱动、路径重构、动能转换、治理现代化上实现突破跃升。第一,全力促转型,以“五化”共进引领产业创新。精准把握制造业创新转型的未来方向,一体推进数智化、新能源化、组Z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奋力开辟新领域、壮大新动能、制胜新赛道。一要在数智化上实现新跨越。数字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新支柱。要锚定“一城四高地”目标,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以数实融合引领制造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数字
8、产业化,加快推动“材芯端贸软”五大数字产业集群壮大崛起,今年数字经济规上核心制造业增加值要突破*亿元。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实现规上工业企业、重点(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和企业上云上平台“三个全覆盖”,加快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以场景为牵引、应用为导向,前瞻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分行业、分领域抓好数字李生、*g、工业互联网等推广应用,筑牢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底座。二要在组Z化品牌化上塑造新形态。产业从“零”到“整”关键靠组Z平台,从“低”到“高”关键靠品牌标准。要着力培育以产业互联网为特色的平台经济,促进生产端、贸易端、消费端和科技侧整体贯通,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组Z形态。
9、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平台化发展,推动优势制造型企业向总部经济升级,加强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建设产业和创新共同体。要深化实施质量品牌强市工程,支持引导企业打响质量“招牌”、做大特色品牌、争创行业“奖牌”,努力赢得标准制定权和业界话语权。三要在新能源化上抢占新风口。绿色低碳是制造业“换道超车”的关键所在。要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全面推进城市新能源化转型,加快构建环境更加友好的生产、流通、消费和循环体系,让绿色低碳成为*制造的鲜明标识、动力源泉。要以新能源汽车之城建设为龙头,加快提升整车、“三电”等关键环节,今年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万辆,全行业产值增长*%以上。要着力推动光伏、电池及储能等
10、产业规模化提升,攻克一批突破性技术成果,培育一批标志性创新企业。要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创建工程,抓好石化、钢铁等重点行业低碳化改造,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四要在国际化上增创新优势。港口和开放是*制造“扬帆远航”的独特优势。要结合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坚持内外一体联动,持续放大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拓展*制造的广阔空间。要引导企业深度嵌入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与生产,主动融入rcepcpt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着力深耕欧美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切实推动研发、设计、结算等高附加值环节留在本土、回归本土,打造一批“总部在*
11、、生产在全球”的跨国企业集团。要持续做好高质量“引进来”的文章,吸引更多优质外资产业项目落户*。要深入实施内外销产品“同标同线同质“,以更加优质的供给开拓潜力无限的国内市场。第二,全域优布局,以体系重构打造产业标识。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牵引,从根本上改变制造业布局碎片化的现状,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集聚要素资源、做强核心功能,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平台主引擎。一要锚定主攻方向,聚力建强优势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关键抓手。要加快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推动产业集群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对绿色石化、高端装备、新型功能材料
12、等优势领域,重点要强化“创新链提升产业链、产业链带动创新链”的双链互动,把产业做大做强建立在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内涵式增长之上。家电、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只要紧跟时代步伐,就永远是朝阳产业。要在行业整合、改造提升上下更大决心、更大功夫,提高龙头企业的首位度、产业协同的紧密度、供给迭代的灵活度、产品品牌的辨识度,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二要立足“*”整体架构,聚力深化产业融合。坚持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整体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要积极支持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延伸,生产性服务业深度嵌入制造业全产业链,拓展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制造新模式,
13、促进科技、金融与制造升级良性互动,放大港航物流、商贸会展、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等服务业对延链增值的乘数效应。三要加快空间整合,着力铸就重大引擎。功能平台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要加强全域统筹,全覆盖做好工业集聚区详细规划的落地实施,制定工业控制线管理办法,逐一细化明确各园区平台的功能定位、主导产业、提升路径,整合打造*个以上的战略产业园和*个以上的优势产业园,形成空间优化、项目集聚、要素集成、发展集约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要迭代升级“亩均论英雄”评价,制定实施“工业上楼”政策举措,建立高耗低效、低散乱污、落后产能等三类企业清单,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确保新增用地、用能、排污指标等入园率达到*%。第三,
14、全链强支撑,以大抓投入壮大产业动能。坚持把产业发展建立在扎扎实实的项目、人才、技术、企业等基础之上,以当下的大投入赢得未来的大发展。一要强化重大项目支撑。产业要发展,根本靠项目。要同等重视“招商引资”与“增资扩产”、“扶大育强”与“助小扶微”,既源源不断引进落地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前沿创新“种子”和总部型企业,又积极支持已有的企业扩大生产、技术改造、开拓市场,以内外并进的优质增量带动存量提升。要狠抓“十百千”工程投资放量,完善工业投资项目库动态完善、跟踪管理机制,建立谋划招引、审批立项、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四类细分项目清单,精准有效破解项目建设的瓶颈制约,形成“时时谋项目、天天抓项目、月月上项目
15、、年年成项目”的生动局面。二要强化科技教育支撑。坚持科技、教育、人才一体推进,以高水平建设甬江科创区为牵引,建强甬江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材料所、*大学、东方理工大学等创新策源平台,深入实施“科创甬江*”计划,支持优势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持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要迭代实施甬江人才工程,引进培育更多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三要强化优质主体支撑。大力引导“大优强”企业对标国际先进,在全球范围内整合配置资源,朝世界一流企业进军。要鼓励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做大做强,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品牌建设,持续提
16、升市场占有率,带动上下游企业实现集群化发展。要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更加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产供销配套、大中小协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第四,全面塑生态,以治理变革厚植产业沃土。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牵引,加快提升全市营商环境整体水平,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厚土壤。一要集成政策供给。在一以贯之落实好省“*+*”政策和我市*个配套政策、高质量发展*条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的顶层设计,谋划构建“大智造”政策体系,打破部门、行业、区域界线,促进产业政策统筹协同、财政资金有效整合,推动政策导向由“降本减负”向“鼓励创新”转变,力求政策目标更聚焦、指向更精准、组合更科学,有力引导企业创新突破、转型升级、竞争力提升。二要优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政策体系,深化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改革,加快建设涉企法治服务一站式平台,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面推行“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开展亲清政商关系指数综合评价,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