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道路勘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写**** 文档编号:812348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道路勘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道路勘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道路勘课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道路勘课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道路勘课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大学道路勘课程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道路勘课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道路勘课程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公路勘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纸上定线 一、设计题目公路路线设计(纸上定线)(1)控制点的选定:在地形图范围内有三个村庄,本着设计路线应尽可能服务居民区的原则,初步选定靠近村庄的三个控制点,定出路线的大致走向。(2)加密控制点:在前面定出的路线大致走向的基础上,本着山岭重丘区公路应尽可能的克服高差,尽量使路线按平均自然坡度顺着等高线走,以为以后的纵断面设计留有余地的原则,选定路线上、下坡转折点和越岭标高,并避开地质不良地段,加密控制点。(3)确定路线走向:在前面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顺着等高线,避免初定的路线尽量少的切割等高线,把各个控制点连结起来,定出路线的走向。考虑到路线在各控制点间的不同

2、连结方式,初步定出甲、乙、两条路线方案。(4)方案比选:分别对甲、乙、两条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研究,得出各个方案。通过比较发现,甲方案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较平均,乙方案虽然有四个交点,线路比较平缓,但是,占用太多的良田,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十分不利。是非相比之下,甲方案的综合指标比其他两个都好,所以推荐甲方案。纸上定线设计路段为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地形复杂,横坡陡峻,路线平、纵,横面所受的限制较严,定线时应尽可能的克服高程。(1)、首先在1:2000的地形图上,仔细研究路线选线阶段选定的主要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质情况,选择有利地形,拟定路线走法。(2)、地形图上的等高线间距为2m。 (3)、根据地形图

3、上所定出的路线位置,通过地形上的等高线推算各交点的坐标。方法如下:、推算坐标时,应在交点所在的坐标格内进行,先假定该坐标格四个脚点中的左下脚点为原点。、量出交点的到坐标横(纵)轴的距离 ,再量取坐标格的垂直(水平)长度 。经过计算,得到起点、交点、终点的坐标。交点X坐标Y坐标BP44351.435125369.7131JD144433.0495725730.70727ZD44683.0223825997.21975(一)目的公路路线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运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和融会贯通。(二)要求根据设计所给资料

4、,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三、设计资料1地形图一张,比例尺1:2000。2沿河两岸10 m之内不能修路,沿河两岸取土不受限制。3施工条件两侧都可以取土,尽量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四、设计依据和技术标准本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为7000辆,地形为平原微丘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五、提交的设计成果(一) 编写设计说明书1 平面设计说明书(路线的走向、设计原则、各曲线设计等)。2 纵断面设计说明书(设计原则、平竖曲线组合及竖曲线设计等)。(二

5、) 完成的图表1. 线路平面设计图(20m一个整桩、曲线主点桩及必要的加桩)。2. 线路纵断面设计图、比例尺:横向1:2000;纵向1:200。3. 横断面设计图(仅提交不同类型的断面)4. 平面线形元素一览表5. 竖曲线元素一览表6.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表7. 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六、设计要求1 图纸中线形、字号、尺寸、数字、说明等都要符合制图要求2 说明书应以钢笔书写,文字简练、术语准确,说明书应有目录,分章节书写,包括原始资料,计算数据、说明设计意图。计算简图、计算公式等都要做分析和说明,设计成果可列表说明,对成果应有适当的分析。第二章 设计依据2.1公路等级的确定根据交通量的资料,该公路主

6、要是作为汽车专用车道,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中2.1.1公路分级所规定“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2000辆,。而根据设计任务书中所提供的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7000辆资料,该公路远景设计交通量满足二级公路指标。所以此公路定为二级公路。2.2技术标准公路技术标准时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公路技术标准反映了我国公路建设的技术方针,是法定的技术要求,公路设计时应当遵守。根据前述该段公路的设计标准为公路二级,地形属于平原微丘区。具体技术指标见下表2-1:表2.1公路主要技术指标指

7、标名称单位指标地形山岭重丘公路等级级二级设计速度Km/h60路基宽度m12行车道宽度m7停车视距m75超车视距m350硬路肩宽m 土路肩m 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200圆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 m125最小纵坡m0.3%最短坡长m200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450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3000第三章 选线与定线3.1地形条件该地区地势相对平坦,高差相对不大,应属于平原微丘区,选线可按平原区选线原则进行。3.2选线原则(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

8、、造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大小,片面追求高指标。(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4)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它们对道路工程的影响。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等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5)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汽车运营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

9、标高(6)对于高级路和以及路,由于起路幅宽,可根据通过地区、地物、自然环境等条件,利用起上下行车道分离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采用上下行车道分离的形式设线。3.3平原微丘区定线步骤3.3.1定导向线在选线布局确定的控制点之间,根据平原微丘区路线布设要点,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可穿越、应趋就和该绕避的点和活动范围,建立一些中间导向点。3.3.2试定路线导线 参照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交汇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线。3.3.3初定平曲线 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转角和交点间距,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3.3.4定线 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标准要求,以及平曲线是否合适,

10、不满足时应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第四章 平面设计4.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3.回头曲线的设计,其为一个主曲线、两个辅助曲线和主、辅线所夹得直线段组合而成的复杂曲线。4.平曲线要有足够的长度。4.2直线的设置 4.2.1直线的最大长度: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及其附近或其他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是可以的,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20V以内。而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应特殊处理。4.2.2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V(

11、即360m)为宜。 4.2.3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V(即120m)为宜。4.3缓和曲线设计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规范要求四级以上公路都需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长度要满足3s行程,本设计中的设计速度为60km/h,要求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为80米。4.4 平曲线设计本路段内共设3个交点,平曲线半径分布在4001200之间,曲线均是顺应山坡布设。均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都设有缓和曲线,最小缓和曲线长度80米。4.4.1. 交点处平曲线的确定:起点A=K7+000 , =k

12、1+380 设R=500m,=80m (1)平曲线元素的确定, 切线:T=222.171 曲线:L=429.0659 外距:E=32.66 (2)曲线上各点桩号的确定在此处键入公式。ZH=JD2-T=K7+157.829HY=ZH+LS=K7+237.829QZ2=ZH+LS/2=372.362YH=HZ-LS =K7+506.895 HY=ZH+LS=589.895 校正 :J=2T-L=15.28 第五章 纵断面设计5.1设计要求 5.1.1 纵断面设计的一般要求 1.应满足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2.纵坡应均匀平顺。3.设计标高的确定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4.纵断面设计应与平面线形和周围地形

13、景观协调,应考虑人体心里上的要求,按照平竖相协调及半径的均衡来确定纵面设计线。5.应争取填挖平衡,应尽量移挖做填,以节省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6.依路线的性质要求,适当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要求。 5.2坡长设计坡长是指纵断面两变坡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坡长不宜过短,以不小鱼设计速度的9s的行程为宜。5.2.1最短坡长 最短坡长:是从汽车平顺性的要求考虑,为使线形美观,减少起伏频繁,使行车舒适,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要求取为200m。5.2.2最大坡长 最大坡长限制:防止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和安全考虑,而对最大坡长进行限制,具体要求如表5-2 表5-2 纵坡长度限制设计车速

14、(km/h)1201008060403020纵坡坡度390010001100120047008009001000110011001200560070080080090010005.3坡度设计 5.3.1最大纵坡 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以及工程和运营条件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合理确定的。要求见表5-3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最大纵坡(%)34567895.3.2最小纵坡在挖方路段、设置边沟的低填方路段和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为了保证排水,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应设置不小于0.3%的纵坡(一般情况下以采用不小于0.5%为宜)。5.4竖曲线设计在纵断面设计中,竖曲线的设计要受到众多因素的限制。其中有三个因素即:缓和冲击、行驶时间和视距的要求,决定着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有规范规定知道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4500m,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全科教育 > 大学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