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汇总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方案[汇总3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实施方案汇总3篇实施方案篇1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 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 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 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 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二、条件分析: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 量兴校”的战
2、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 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 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 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 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 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三、组织领导:组长:夏志云成员:学校全体教师四、实验目标及任务: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 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
3、国家 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 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 力和健康的身心。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 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 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 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 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 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
4、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 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五、实验措施及手段:(一)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 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 程的校本培训工作。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 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 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 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 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 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
5、,进行一 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 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 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 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 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 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 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 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
6、教育思想 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 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 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 相成,互相推进。(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 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 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 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 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
7、制教育、常规养 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 育工作有机结合。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 开发校本课程。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 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 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 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 亮丽。(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 价制
8、度的改革与探索。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 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 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 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 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 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 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 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 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
9、的氛 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 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 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 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 改的实施。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 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 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 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 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10、“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 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 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 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 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 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 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 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 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 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 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
11、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 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 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六、工作步骤:第一阶段: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 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 程改革实验方案。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 相关管理制度。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 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第二阶段: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2、
1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 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 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 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第三阶段: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 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篇2教
13、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 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 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 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一、指导思想:“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 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 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 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 合教育资源,形成德
14、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 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 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 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 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二、总体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 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 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 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 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 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15、(一)理论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 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 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 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 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 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16、(二)实践意义1、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需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对孩子做人的教育 却越来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环境存在着 许多问题:影视、网吧演绎着“武侠加爱情”、“黄色加暴力”; 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都使学生的身心受到 了严重的的侵害。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 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2、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需要。人们在全球化中进一步误读东方, 甚至走向西方中心主义。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没能 占据应有的位置。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集体遗忘的尴尬,其结 果就是使学生对我们民族的历史,不仅没有深刻而较全面的了解, 反而凭空多了一份蔑视,这对民族精神是巨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