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根的兰花(节选)》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根的兰花(节选)》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失根的兰花(节选)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太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
2、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就到处不可以为家了。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古人说“人生如萍”一一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1 .与“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2 .第1自然段中,作者先后到过的地方有、和 o3 .作者真的可以到处为家吗?后来作者的思想有了什么变化?4 .第2自然段中画“一一”的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参考答案:L 土可杀不可辱2 .渭水滨咸阳城秦岭蜀中3.作者只要在国内,就可以到处为家;然而,来到国外,离开国土一步,就不可以到处为家了。 4.不矛盾。作者身处异国,渴望见到故乡的种种景物,所以“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但真的见到与故乡相同的东西又会勾起对祖国无限的思念,所以说“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样的说法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深爱着的祖国有刻骨铭心而又无法排遣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