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管理的困境及优化策略.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1917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投标管理的困境及优化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招投标管理的困境及优化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招投标管理的困境及优化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招投标管理的困境及优化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招投标管理的困境及优化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招投标管理的困境及优化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投标管理的困境及优化策略.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招投标管理的困境及优化策略摘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我国工程项目类型以及数量急剧增加,在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保障项目质量方面,招投标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项目建设主体选择城建单位的主要途径。招投标管理对工程项目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招投标管理中尚存诸多问题,因此,在招投标管理问题探究的基础上,提出应对措施,为我国招投标管理体系构建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招投标;问题;措施;1、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招投标管理所面临的问题相对多元,既有参与主体自身的问题,也有规章制度不健全方面的问题;同时,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招投标还面临着电子化招投标等问题。因此,本文从多元化角度对招投标管理中

2、存在的问题予以剖析。1.1、 虚假招标问题突出对于承包企业而言,获取招标项目能够从中获利。因此,招投标成为多数企业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积极参与获得工程项目。但在利益驱动下,部分主体为了获取标的,采取不正当途径参与竞标,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招投标秩序,极大破坏了公平的招投标环境。尽管在招投标管理方面,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制度,保障了招投标工作的顺利实现,但由于法律制度滞后以及政府监管的缺失,虚假招标问题在现实当中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招投标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1.2、 转包、分包存在违法行为招投标工程项目通常具有一定规模性,在资金、周期、规划等方面具有严格要求,一般情况下在承包方获取项目承

3、包权后,会根据现实需求将项目予以分包,这样就能够降低建设成本,化解压力,也能够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因此,转包、分包在招投标管理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而转包、分包同样牵扯诸多利益,这也使得部分主体为了从项目当中分一杯羹,采取不当方式参与其中,由此导致转包、分包当中违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招投标环境,而且引发后续施工质量问题。与此同时,部分分包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项目建设中偷工减料,降低成本,严重危害整个项目的最终质量和使用寿命,为工程后期运营埋下隐患。1.3、 标代理机构良莠不齐招标代理机构是招投标的主要参与主体之一,代理资质、水平影响着整个招投标市场的

4、运行状况。目前,在招投标管理中,招投标代理机构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存在暗箱操作问题,与招投标参与主体进行串通,设定特定招标文件,诱导评标专家等;其次,存在严重的挂靠行为,招标人员素质层次不齐,招标文件制定较为粗糙,给招投标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第三,招投标文件审查过于形式化。招标文件通常情况下要求专家予以论证,并根据专家意见予以修改,但部分代理机构为了节省费用采取一定手段规避专家意见。1.4. 高素质评标专家较为匮乏在招投标管理中,评标专家决定着最终结果,对招投标参与主体影响较大,高素质的评标专家能够提高评标的精确性,为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但在现实当中,高素质的评标专家相对稀缺,

5、评标专家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评标专家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专家并不具备对应的评标能力,评标水平较低,甚至部分评标专家年龄较大,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对新政策、新技术了解不足;评标专家在评标中主观性较强,评标细则不够规范,尤其是一些评标缺乏实施细则,导致评标专家缺乏评标依据;部分评标专家受利益影响,职业道德水平较低存在违规评标问题;在招投标管理中,项目评标专家一般是根据专业性随机抽取,具有相对保密性。评标专家与参与招投标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关系,会影响招投标结果,在招投标中专家安全问题往往没有保障,责任划分不清晰。1.5. 缺乏健全完善的监管机制在招投标管理中,必须要有对应的监管机制,通过监管来

6、保障招投标管理工作的公众、透明、公开、公平性,为招投标主体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更好地推动招投标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招投标管理中监管问题较为突出,如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无法对招投标参与主体的资质进行有效评估,导致各种招投标违法现象层出不穷;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尤其是缺乏顶层设计,无法实现对招投标主体的有效监管;招投标监管方式相对单一,监管效率较低,对于存在的招标问题难以第一时间予以处理;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没有及时公布招投标内容,严重影响了招投标的公平性、透明性。2、招投标管理的优化策略2.1、 优化评标流程才是升交易效率招投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招投标效率,确保招投标质量,更好地满足项目建设

7、的发展需求。对此,可以通过评标流程优化来实现交易效率的全面提升。首先,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必须对传统评标方式予以创新优化,更好地满足现代化招投标的需求,尤其是要建立网络招投标机制,优化评标流程。对于招标企业而言,要聆听和汲取专家意见,合理分析招标项目及参与竞标的主体,而且要精准评估工程价格,确保报价的合理性;其次,招投标管理部门要优化评估流程,避免繁琐流程导致的成本增加。同时,根据招标需求,建立绿色通道提高招投标的透明化,降低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概率。2.2、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保障招投标合法性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多与参与主体的法律意识有关,尤其是一些违法违规招标行为的出现,体现出了招标主体

8、法律意识的淡薄,因此,可以通过普法宣传来增强招投标主体的法律意识,避免招投标违法行为的出现。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招投标法律制度的宣传力度,如可以组织招投标人员定期进行法制教育培训提升参与主体的法律意识,展现招投标管理的公正、公平、合法性;其次,招投标工作开展中,管理部门要做好招标的普法宣传工作,让招投标主体意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避免由于违规行为引发重大损失。再次,招投标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政策法规,规范招投标市场。2.3、 提高招标代理机构质量,规范招标代理市场招标代理机构作为招投标市场运行的重要参与主体,必须规范其行为活动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通过招投标代理市场规范为

9、招投标管理提供坚实保障。首先,健全招标代理机构的法律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现象才是高违法成本;完善专家评价体系,实现对中介代理机构的有效评估;建立完善代理机构征信体系,通过信用评估树立代理机构的自我约束意识,不断提升评估等级。其次,加强行业监管力度提高行业规范性,严厉惩处挂靠行为;加强代理机构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招标代理人员业务素养。再次,针对代理机构招标文件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文件标准确定以及文件质量评比等方式确保招标文件的规范性,严肃处理不按格式提交文件的代理机构。2.4、 严控评标专家准入门槛,提高评标专家核心素养针对评标专家素质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评标专家业务素质。首先,完善管理机制

10、,通过动态管理方式实现对评标专家的有效管理。一方面,要严格评标专家准入门槛提高参与评标专家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对于进入评标行列的专家,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及时掌握专家的整体状态,取消不合格评标专家的资格。其次,优化招投标实施措施才是高商务标在招投标中的比重,不断缩减技术标比例。再次,完善考核机制。通过健全的考核机制激发评标专家的自觉能动性,使其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考核中,采取多元化的主体参与模式,通过第三方途径实现对专家评标行为的评定,对评定中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最后,针对招投标专家安全问题,可以由招标人、监管部门等共同承担,为其购买对应的安全保险,在招标工作中,一旦出现意外,

11、有专门的理赔消除其后顾之忧。2.5、 .健全征信体系,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招投标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和征信体系,对此在招投标管理中必须加强这些机制的构建。首先,完善信用体系,严格把控招投标参与主体的资质,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在招投标中,参与主体的资质与能力决定着项目的实施结果,影响着招投标行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可以构建全国范围内的招投标信用体系,通过信用机制对企业信用等级作出评估,更好地为招投标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有效提升招投标主体的信誉度;其次,完善激励机制。针对招投标参与主体,构建与之对应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调动参与主体的自觉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例如可以针对评标专家制定激

12、励措施,将其评标质量与专家薪酬、等级评估进行结合;再次,完善监管机制。针对招投标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实现招投标工作的全面监管,同时构建黑名单制度,对于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招投标主体予以公布。此外,扩大监管范围,实现内外双层监管,既实行行业、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监管,也让公众参与其中,实现全员监管。最后提高信息公开力度,增强招投标透明度,更好地满足公众监督的需求。3、结语根据研究可知招投标管理中存诸多问题,既有参与主体的自身问题,也有法律制度、监管等外部问题。因此,必须根据招标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与之对应的措施。本文主要从评标流程优化、法律意识增强、征信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招投标管理优化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招投标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