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是对师生彼此的成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好的教育-是对师生彼此的成全.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最好的教育,是对师生彼此的成全转载一位禅师在夜里行走,路窄,夜黑,行人间难免磕碰,禅 师就被撞了好几次。这时,他看见有人提着灯笼走过来,而 旁边的路人说:“这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还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禅师也觉得奇怪,等灯笼到面前,便问:“你真的是盲人 吗? ”那人回答:“是啊,我从生下来就没见过一丝光亮,我甚 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禅师迷惑了: “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要提着灯笼呢? ”盲人说:“我听别人说,每个人晚上时都和我一样看不见, 所以就打着灯笼出来。”禅师感叹说:“原来你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别人! ”盲人想了想,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禅师更迷惑了: “为什么呢? ”盲人问:“
2、你夜里走路,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 ”禅师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还被两个人碰撞了。”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被碰撞 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 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到我了。”禅师心里一震,感叹道:“我辛苦奔波为了找佛,其实佛 就在我身边啊!”关于盲人点灯,有句歇后语,叫“瞎子点灯白费蜡”。 灯光对盲人,似乎没有意义。不过,那多半是盲人在安静不 动时。当盲人要在夜里行走,光芒的意义就出来了:尽管按 他的说法,点灯,主观上是为了自己不被人碰到,但客观上, 灯光也照亮了别人,让别人看到了自己这和禅宗的修行, 有异曲同工之妙:表面上看,修行是为自己
3、,求心安,但修 行者悟道后,也往往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心灯,去照亮别人、 开示别人。正因如此,禅师会有那样的感叹:佛就在身边盲人给 他上了生动的一课。“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尽管在道德层面,赶不上 “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那样高尚,但它揭示出了社会的本 质一一互惠双赢:我们做工作,取得报酬,这是为自己,但 我们的劳动,也给别人提供了方便,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好 比写博客,主观上是为了表达和展现自己,但是当博文发布, 也给阅读者带来了新的讯息和识见。再比如说,我写这些文 字,主观上是要表达我的发现和看法,但当你读到,其实也 为你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向度。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说,这是“合理的利己主义”。他
4、 认为,每个人行为的出发点都是利己的,但结果是对己、对 人都有利的做教师也是如此:我们选择教育这个职业, 首先是为了养家糊口,安身立命,但教书育人,不仅是在普 度众生,也是在传承文明,不仅是在影响现在,更是在改变 未来。普度也好,传承也罢,影响也好,改变也罢,教育的对象, 都是人,一切教育活动也都是围绕着“人”展开。古希腊智 者普罗泰戈拉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自然,人也应该 是教育的尺度。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让人“好”,而让一 切都好。有一个牧师,正为第二天布道时的讲话主题冥思苦想,五 岁的儿子跑过来,要他陪自己玩。牧师被缠得没法,便把一 张印有世界地图的画报,三五几下撕碎,对儿子说:“你
5、把 这张地图拼好了,爸爸就陪你玩。”他想,那么复杂的地图,儿子一时半会肯定拼不出来,自 己正好可以清静思考问题。不成想,十分钟不到,儿子就拿 着拼好的地图过来了。牧师大吃一惊,问儿子怎么做到的。 儿子骄傲地说:“地图背面是一个人的画像,人好了,地图 就好了。”牧师一听,如醍醐灌顶一一人好了,一切就都好 了。这就是明天的讲话主题了,他想。我很喜欢“生命化教育”的一个观点:教育,就是对可能 更健全的生命的一种成全。就像每个人都有等待点燃的心灯 一样,每一个生命个体,也都具备健全发展的可能,而且, 是天然地内含着这种“可能”一一这正是教育行为能够实施、 能够有所作为的前提。而通过教育,这种潜在的“可
6、能”, 就会变成显在的“能力”: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不断 获得进步和发展的能力。所以,简单说,教育之道,就是成 全之道。据说,甘地有一次乘火车时,因为人多,拥挤,他的一只 鞋子,不小心掉到铁轨下,而火车已经开动,鞋子无法再捡 回来。甘地赶忙把脚上的另一只鞋子脱下来,使劲扔到第一 只鞋子附近。一位乘客不理解,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甘地笑 着说:“这样一来,发现鞋子的穷人,就能够得到一双鞋子 了。”第一次读到这故事,就觉得感动,为甘地的爱心和温情。 面对无意丢掉且无法找回的那只鞋子,甘地并没有沮丧或懊 恼,而是毫不犹豫地想到,用另一只鞋子,去成全捡到鞋子 的穷人。从甘地的这一举动,不由想到我们的教
7、育一一在教 育过程中,教师要成全学生的地方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做, 才能像甘地那样,以温情和爱心去成全美好?以我的理解,这种成全,首先应当建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和 理解他是怎样的人?他能够成为怎样的人?在成为他 可能成为的样子时,教育能够为他作些什么?应该怎样作才 会更好?等等。其次,这种成全,应当植根于对学生的体谅 和顺随顺从,随和。每个孩子不可能都一样优秀,面对 不同层次的学生,顺从他的天性和本能,给予适当的引领和 点拨,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施以援手。再次,这种成全,应 当建立在对学生的欣赏和尊重上一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 所以要尽可能赏识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哪怕是幼 稚、可笑的。最后,就是
8、坚信和因为坚信而来的耐心期待一 一坚信教育能够促进人的改变,或迟或早,所以要有耐心, 有悯忍,能够始终保持一种坚定的期待。而教育的更为美好之处在于,教师在成全学生的同时,其 实也在成全着自己。对教师而言,教育首先是一种职业。从社会学意义说,任 何职业的存在,都有它的依据,也就是我们“执业”的根本: 医生是因为病人而存在的,人不生病,就不必有医生这个职 业,也就不可能有人成为医生,所以,是病人成全了医生。同样的道理,教师是因为学生而存在的,人如果不需要教育, 就不必有教师这个职业,也就不可能有人成为教师。所以, 是学生成全了教师没有士兵的“光杆司令”,或许会有, 没有学生的教师,绝不可能有。一个
9、人成为教师,并非始自他站上讲台那一刻,而是在他 与学生的交往中,在与学生的交流里。就像在游泳中学会游 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一样。作为教师,我们其实是在教书 的过程中学会教书的,是在做教师的工程中,成为教师的一 一没有生育孩子前,我们不是父母,是孩子的出世,让我们 成为父母;成为父母前,我们并不知道怎样做父母,是孩子 的成长,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做父母。同样的道理,是学生的 到来,让我们成为了教师,是学生的成长,是他们成长过程 中的种种问题和对问题的解决,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做教师。简单说,就像孩子成全了我们做父母的愿望,学生成全了 我们做教师的可能。有个沙弥总是怕麻烦师父,每次向师父请教,都不免犹豫,
10、 忐忑。师父开导他,让他点燃一盏油灯,然后说:“再多取 几盏油灯来,用第一盏灯去点燃它们。”沙弥照做了。师父 问他:“所有灯都由第一盏点燃,第一盏灯的光芒有什么损 失吗? ”沙弥说:“没有啊!”“所以,我也不会有丝毫损失的。”师父说,“欢迎你随 时来找我。”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却无损自身的光芒这多像我们 的教育,多像我们教师的工作。而比这种灯灯相传更美好的 是,在师生之间的传承里,还会有能量的提升,亮度的提高。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交流和发现。所谓交流,不只 是两个苹果的互换,而是师生之间,两代人的思想、观念的 碰撞和融合就像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一样,在这过程中, 必会有新的东西生成,也必将促
11、进我们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有新的理解和思考,有时,它甚至会改变我们对于人生和世 界的看法,就像它必然会改变学生的人生和世界一样。当然,这一过程,是复杂的,曲折的,甚至艰难的,哪怕 再熟练的教师,再优秀的教师,也会遇到以往经验难以解决 的问题:某个知识点位,或许是自己的认知盲区;某个孩子 的症状,或许是自己所不曾了解的;而且,随着社会发展, 教师所面临的学生,及他们的社会文化背影,本就处于不断 的成长和变化中一一诸如此类,问题存在的地方,就是我们 出发的地方,问题存在的地方,也正是需要教师不断努力, 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的地方。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业成长。我愿意相信,所谓成 长,就是不断地发
12、现更好的自己,不断地创造和展现更好的 自己;或者说,成长就是让自己不断地变得更加优秀,而让 自己优秀,让自己更加优秀,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最好成全。看过不少教育案例,大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遇有 美好的相遇,也有一开始并不美好,但是经过碰撞、交流, 经过教师的艰辛努力,终于生发了影响,从而变得美好的。 特别感动于一位老师,他详细记录了与一个“问题学生”的 交往,记录了他对学生的改变和努力,记录了其间过程的波 折和起伏,艰辛和痛苦。但是最后,他深有感触地说,问题 生是教师成长最好的教科书,因为在转变学生的过程中,教 师更容易获得专业能力的提升,获得对教育更深切、更本质 的理解。这正是教育的最美好之处,或者说,最美好的教育,就应 该是这样的“成全之道”:它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能由 此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成长。就像那个点着灯笼的盲者,他不仅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 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