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2264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一、工作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的工作要求,坚持“愿留尽留”原则,为放学后自愿留校的学生提供具有公益属性的课后育人服务。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课后服务,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课后服务新样态。二、基本原则(-)以校为本,多方参与。(-)安全第一,教育为先。(三)规范管理,创新实施。三、准备工作(-)需求征询:愿留尽留全覆盖;多渠道排摸需求;定期征询家长需求;建立“准入准出”机制。(-)报名与安排:组织家长线上报名;学校审核与汇总;制订课后服务排片表,服务开始时间能早则早。四、组织实施根据ZS市教育局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

2、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我市课后服务实行“1+X”模式,“r为基本服务,包括看护、指导完成作业,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与答疑等;“x”为拓展服务,学校在完成基本服务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组织开展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影视欣赏、兴趣小组、社团等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各学校应立足本校实际,积极探索凸显海岛特色的校本化课后服务新模式。(-)开展作业辅导1 .对学科作业进行及时反馈、答疑。安排学科教师轮班为学生作业答疑解惑,加强对学科作业与练习的及时反馈、订正、面批等。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特征,一、二年级要重点组织好户外游戏、手工操作、课外阅读、

3、经典诵读、休闲活动等。2 .重视学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对学科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补差补缺,及时订正、面批,适当安排针对性帮扶。加强班主任、导师和学科任课教师等对个别学有困难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辅导。3 探索实践性作业、跨学科作业指导。为培育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社会情感与合作能力等,可整合学校师资力量,开展学生实践性作业、跨学科作业指导。(-)开展丰富多样的拓展活动1 .丰富活动内容。学校应利用校本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等内容与形式,开展德育、科普、体育、科技、艺术、影视、劳动等各类教育活动。鼓励学校用好区域校外教育资源(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

4、地等)和优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资源,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2 .处理好课堂与课后的关系。课后服务内容不能替代课程计划中的课程,不得将课程计划内的课程转移到课后服务时段进行(课程计划中明确可安排在课后的社会考察、公益劳动、职业体验、安全实训、体育活动等除外)。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段讲授新课或组织大面积补课。3 .鼓励教师与学生结伴成长。充分发挥各类教师的业余爱好、特长,设计各类创意活动,带领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体育游戏、劳动实践等“玩中学” “做中学”活动等。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索、学习、比赛、游戏。五、校内管理与保障(-)人员管理1 .人员构成。课后服务人员一般以本校教师

5、为主,教师力量不足时,可聘请退休教师、优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专业教师、具备资质的体育、艺术、科技等领域社会专业人员等参与。学校应完善服务人员管理制度与保障机制,同时做好校内、校外两类人员的管理和指导,充分激发和调动参与课后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 .人员安排。学校应积极调动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的主动性,在参与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做好教职工参与意愿的征集工作。围绕安全管理、活动安排、运行保障等方面,精准测算校内课后服务的岗位需求,将合适的人员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学校应充分挖掘教职工的优势、兴趣和特长,为教职工提升课后服务能力创设条件和平台,支持教师参加相关专业培训。3 .权益保障。学校要突出教师人

6、文关怀,多渠道多形式关爱教师,建立教职工弹性上下班、课后服务AB岗等制度。要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教师报酬发放的指导意见(试行)制定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学校课后服务教师取酬方案,方案经教代会通过后,报主管教育部门审核并备案。4 .评价考核。加强对教职工参与本校课后服务的考核评价,确保各类管理台账记录真实、完整。要定期征集课后服务学生活动优秀方案,有效促进教师研究课后服务,切实提升学校实施课后服务水平。要不断健全激励机制,将课后服务质量和贡献度作为教师考核和职务晋升的“加分项”。5 .校外人员管理。对进入校园从事课后服务的校外人员做好入校导引,加强与校外服务人员的双向沟通,帮助校外

7、人员尽快熟悉学校及学生基本情况。学校尤其要加强对校外专业人员课后服务情况的不定时检查、巡视。有条件的学校可为校外专业人员配备本校助教,协助开展签到点名、秩序维持、安全规范等工作。(-)组织与资源安排6 .服务组织我市课后服务推行“5+2”模式,放学后托管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后20分钟,初中晚自习结束时间不晚于8:30o(1)设置弹性离校。各学校要在充分征询家长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学生分批有序离校。(2)明确服务内容。根据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及服务定位,统筹安排作业答疑、补差补缺、兴趣和社团活动等不同服务内容。鼓励学校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同时设置多种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3)

8、优化组织形式。学校可根据学生参加数量、服务内容等情况,在保证服务质量和学生服务体验的前提下,综合采用行政班、年级内混班、全校混班等组织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实行学生、教师走班等组织形式,提升课后服务组织与管理效率。7 .资源安排(1)加强资源有效整合。学校应充分挖掘校内外的红色教育、科技艺术教育、劳动教育等资源,形成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清单,并纳入课后服务的资源安排序列。(2)完善校内空间安排。学校应综合利用各类教室、体育运动场馆、图书馆等教育教学空间资源,确保应开尽开、能开尽开。(3)细化设施设备安排。学校应优化设施设备配置、使用、维护的全流程管理,确保各类课后服务空间设施设备可及可用。根据学生需

9、求、办学条件和基础、服务内容与特色、天气等因素,适度调整、重组课后服务设施设备,提升设施设备的利用效率。(三)安全保障L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学校应健全“学校一年级一班级”三级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学校党政管理职责、课后服务教师职责、学生课后服务细则等。2 .完善安全工作体系。学校应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强化课后服务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等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考勤、巡查、交接班制度,切实消除场地、设施、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安全隐患。3 .细化学生离校管理。加强校园内及校门口安保人员配备,组织教职工或志愿者配合护校民警或协管员维护校门口交通、治安秩序。加强校园出入口和校园通道的灯光、视频

10、监控等设备维护和建设,确保完好有效,保障学生离校安全。(四)经费保障1 .明确收费标准。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当地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民办寄宿制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不得收费。课后服务费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收取,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由学校根据开展课后服务的实际支出列支。2 .建立收退费机制。课后服务收费以学期为计费周期,不得跨学期收取,原则上在学期开学第3-4周完成缴费。缴费后未参加课后服务的,课后服务费全额退还。六、校外资源利用(-)引入人员学校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等参与课后服务。学校可视实际需求引入社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公益力量。引入的校外人员根据学校要求,可开展

11、兴趣和社团活动、体验活动、专题讲座等活动。(二)丰富资源校外资源来源广泛,既包括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研学基地及青少年宫等,还包括经遴选符合相应要求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鼓励学区、集团在课后服务中共享场地、师资、课程等资源。(三)创新方式1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百名科学家进中小学课堂” “文化进校园” “非遗进校园” “戏曲进校园”等项目,优化校内课后服务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探索让学生“走出去”就近在社区、社会场馆、实践基地等场所开展体验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2 .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在充分用好线下课后服务资源的同时,学校可灵活运用各级政府

12、和社会提供的丰富线上资源,如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之江汇教育广场“空中课堂”等,拓展课后服务在线教育内容。跨地区教共体结对学校要用好支援学校共享的线上拓展课程,区域内教共体也要进一步拓宽结对帮扶内容,共享课后服务线上优质课程。(四)健全机制1.建立健全资源和人员引入与退出机制。弓I入校外教育资源应符合政策要求,引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根据省厅相关要求从优从严。按照有关规定签订课后服务协议(合同),明确服务的具体方式、服务内容、安全措施等事项。对责任心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师生满意度低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与人员,应建立有序退出机制。2,建立校外人员的资格审查机制。学校应规范执行校外参与课后服务

13、的人员入校查询制度,严格进行资格审查和违法信息查询,并对其品德、身心健康状况等严格把关。3 .建立流程管理和质量评估机制。学校对校外资源实施的课后服务要加强巡视与督查,可通过随机抽查、阶段性考核、展示汇报等不同形式,加强对服务规范性、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过程监督。定期开展质量评估,评估结果应与校外资源的引入资格等挂钩。4 .完善家校社合力育人机制。探索建立家庭、学校、社会联合服务机制,加强与文化旅游、科技、共青团、少先队、妇联及社区等相关单位与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统筹协调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的资源供给,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的课后服务长效机制。七、质量保障与

14、监控(-)市级层面质量保障与监控将各县(区)、市属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情况纳入对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学校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统筹协调、调研指导、总结推广、典型培树等工作,定期组织课后服务优秀案例遴选和现场观摩。通过随机调查、网上问卷、专项调研等方式收集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意见与建议,组织满意度调查。建立市级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引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相关制度。(-)县区层面质量保障与监控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通过随机调查、网上问卷、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意见与建议。建立县(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引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相关制度。通过数据核查、专题调研、责任督学日常督查等方式了解课后服务开展情况,及时对学校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监控学校应定期和不定期以问卷调查、座谈会、随机访谈等形式开展学生、家长满意度调查。对校内和校外人员实施的课后服务进行过程监督与服务质量评价,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