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材的整体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重教材的整体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注重教材的整体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整体性”的含义有:整套教材是一个整体、每个学段两个年级四册教材是一个整体、每个年级上下册是一个整体、每一册的八个单元是一个整体、每个单元从导语页到精读课文到略读课到口语交际到习作到语文园地也是一个整体。想要用好统编教材,就要从整体着眼,了解全套教材的体系结构以及内容安排的系统性、能力训练的层次性和发展性,从而增强整体教学观,在教学中实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一、关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交流平台”,把小学六年学到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了回顾、总结。例如,根据文章的题目、找出文章中的关键句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理清事情的起因、
2、经过、结果来把握主要内容,这些是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就已经学习的方法;把文章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把握主要内容;边读边列提纲、把各部分的内容写出来再连起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不同的文章可以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这些则是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学习的方法。教师教学六年级的这些内容时,需要知晓前面教材相关内容是怎么安排的,学生在不同年级掌握了哪些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相关能力发展水平又是怎样的,从而避免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事实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的基本功,需要我们在教学每一篇课文、在每一节阅读课上都要着力培养的一种能力。很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上习惯了“讲解内容”,而忽
3、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做到了在细读品味时让学生品词品句品读,这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但是,在学生进行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自己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并恰当地表达出来,是进行深入品读的前提。有些老师是重视了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但却是用老师的直接“告诉”代替了学生的学习,常常看见老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之后,直接用课件把教参书里写的文章主要内容打出来让学生读一次,有时候还是老师自己读,学生连读的机会都没有,这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我们要像指导学生写作文一样指导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在评价时关注到学生表达出的效果,并要不失时机地渗透和总结方法
4、。二、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对小学阶段需要培养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行了回顾、总结。例如,读课外书的习惯,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用批注的习惯,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又如,修改的习惯,查找资料的习惯,勤问勤查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都需要在前几个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进行培养,逐一落实。习惯是一种养成教育,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起来的。如果在学生刚入学时就从一点一滴进行要求,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年级学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后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在高年级,即五年级以前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就较难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了。因此,对语文学习而言,低、中年级学生良好
5、习惯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到了六年级才重视培养习惯就来不及了。三、关于默读和朗读目标的设定再如,教材第一次提出默读要求是在二年级上册雪孩子一课,即“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第二次提出默读要求是在纸船和风筝一课,也是“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但这时还是有学生做不到默读时不出声。)到了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时,教材还会提出“默读课文,不要指读”的要求,体现了能力训练目标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到了中高年级,对默读的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能够快速地阅读,根据阅读的目的跳读、浏览等,但在低年级就要打好默读的基础,如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嘴唇。另外,并不是每篇课文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如统编教材中所有的文言文,都没有要求“有感情地朗读二有些教师总是拔高教学目标或不按照教材的内容开展教学,所以教得很累。当然,熟悉、用好统编教材需要一个过程,大家如果在理解教材、确定教学目标上有困难,除了通读整套教材外,还要看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