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练习(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单选题1 .联合国将中国的安阳殷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根据是该地发掘出重要的文物。该文物是()2 .考古学家在辽宁西北部牛河梁遗址中发现了女神庙遗迹,以神庙祭坛为中心,周围分布着众多积石冢组成的基群。女神庙、祭坛、积石冢都是一种特权象征,这说明当时该地区()A.原始先民的手工艺水平精湛B.代表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C.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发源地D.产生了等级分化和神权色彩3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里,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新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里,社会贫富与不平等出现,大汶口文化等考古发现表明,这时私有制也已经产生。由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出现
2、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制度的完善B.生产力的发展C.思想文化的进步D.阶级分化明显4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里的周公”是B.受封于地的姬姓贵族C.受封于地的姬姓贵族D.受封于地的周王功臣5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放宽历史的视界一书中曾提到:“中国的封建制度只有古代商周间的一段。”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A.宗法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6 .西周人认为:上天无上尊严,但管不到人间每一人的私事,只有天子有资格与上天沟通。但天子的请求,不是天子一人的要求,而是代表公共利益。这一观念A.蕴涵着一定的民本色彩B.削弱了“家国一体”的基础C.扩大
3、了“天人感应”的影响D.旨在限制周王专制权力7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以下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属于下图山东文化区的是()8.如图是周朝权力传承图,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D.红山文化诸侯“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年均以德”“德均以卜”A.宗法制中诸侯是绝对的大宗B.周天子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周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D.西周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9 .孔子认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他指的是诸侯与士大夫的僭越,即“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等。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上述现象反映了()A.礼乐制度的目的是维护等级观念B.
4、礼乐制度已变质并完全失去作用C.礼乐制度是当时治理国家的主要工具D.社会价值观与行为准则逐渐打破传统10 .西周的分封制有三种类型,其中之一是: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植焉。这说明分封制有利于A.实现周王君主专制B.推动小农经济发展C.扩大周朝势力范围D.维护国家财政秩序11 .有学者指出,西周时期的某项政治制度的实质是“用土地换取政治军事上的支持”,即以土地换忠诚。以下言论符合这一论断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禅让制12 .西周时期,鲁、晋、齐、卫、燕等封国都呈现出不同族群居民混居的情形,如曲阜鲁城遗址就展示了一幅周族居民与地方土著杂居的场景。这说明分封制的推行A.显
5、示了华夏文明的先进性B.有利于国家组织发展C.破除了政治上的血缘壁垒D.体现出华夷一体理念13 .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A.隶书B.金文C.小篆D.草书14 .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宗法制度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起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B.宗法制下的家族等级关系,同时也是政治隶属关系C.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D.礼乐制度起到了维护宗法制的作用15 .如果要研究距今约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长江下游的历史,可选择A.良渚古城遗址B.姜寨遗址C.牛河梁遗址D.陶寺遗址二、材料分析题16 .商朝的政治制度特点材料一“国之大事,在祀
6、与戎。”左传“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尚书盘庚“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材料二“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史记思考:上述史料反映商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17 .文字是人类进入古代文明的最主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苏美尔人的遗物中,文字是最惊人的发现。在很古老的年代,苏美尔人的文字似乎就已非常成熟。这些文字不单已够宗教、商业之用,而且还作成诗文,表达极其复杂的感情及思想苏美尔人留于泥板上的文字,以其笔画若楔,故称楔形文字。在出土的泥简中,其所记载的内容,种类极其浩繁,有官文书、私文书、宗教记录、文学作品、法庭判决
7、和流水账簿。埃及的古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个观念,用一幅图画来代表。例如房屋,埃及人叫per,表示Per便画栋房子。有些观念,因为太抽象画不出,于是便只有会意。会意所采用的符号,有的是基于习惯,有的是基于少数人的创造,多数人的跟从。由会意所形成的文字,叫会意文字。埃及属于会意文字的,例如,以狮子的前半部表示“权威”,以黄蜂表示“忠诚”等。沿着这条路线发展,有些无法以图画表示的观念,凑巧和某些用图画表示的声音相似,于是遂有假借。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材料二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
8、字了。汉字的“六书”(象形、指意、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商朝的人大都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通过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摘编自殷墟甲骨学大辞典(1)根据材料一分析早期楔形文字的主要用途,结合所学分析出土泥简的历史价值并用一句话说明楔形文字的历史地位。(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构成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作用,结合材料一、二分析甲骨文和泥简记载内容的差异。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夏、商
9、、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张海明鸟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材料二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三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主要是为了巩固君权,关于平民的政治权利,在战国的法令法规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影子。王利玲、李成生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的“法治”思想之比较(1
10、)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孔子对此所持的观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现象出现的原因。参考答案:1. A2. D3. B4. B5. C6. A7. C8. D9. D10. C11. A12. B13. B14. C15. A16. 神权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结合;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17. (1)用途:宗教、商业、文学。价值: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政治、经济、宗教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地位: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2)构成:表音符号、表意符号、限定符号。代表:那尔迈调色板(3)地位:甲
11、骨文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汉字由甲骨文发展而来。作用:汉字书法的三个要素、汉字的“六书”原则都受甲骨文的影响。差异:甲骨文记载内容较单一,以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为主:泥简所记载的内容,种类极其浩繁,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思想文化。18. (1)变化:从夏、商、西周时期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观点: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2)变化:新兴地主正在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加速;原因: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中国幅员辽阔,内陆平原广阔则更适合也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春秋战国时代农耕文明发展,小农经济兴起,出于巩固统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强化了对平民的政治控制;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国家逐步从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思想产生;同时百家争鸣兴起,法制思想和集权思想被多数统治者所采纳,难以形成民主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