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破解“减负困境”的思索与期待.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38488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拐点”:破解“减负困境”的思索与期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拐点”:破解“减负困境”的思索与期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拐点”:破解“减负困境”的思索与期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拐点”:破解“减负困境”的思索与期待.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拐点:破解减负困境的思索与期待陶华坤教育格局的范式转变,即所谓的“拐点”。精明的领导者能预测拐点,并利用拐点创造出真正的竞争优势。一、减负困境:“负”从何来?谁最焦虑?1 减负要先消除家长焦虑。教育最值得吐槽的是家长:减负困境的症结:即社会注重追分文化、学校强调唯分数论、家长追求分数神话、校外机构鼓吹提分文化。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驱动家长行为选择的最大力量就是孩子的学业成绩,家长与校外补习机构达成“你要钱我要分”的利益默契。现行的人才选拔制度、升学考试政策以及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现状不变,中高考等升学考试对于家长的影响力是最大最直接的。有质量的家庭教育,需要在育人目标上回归生

2、活本位。2 .让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家长关注的是学生成绩;评价体制不改变、家长的知识观不改变,减负政策的实施将遇到难题。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特色发展的主要载体。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建构学校课程结构、学科课程体系,对教材“二次开发”,开发精品课程、精品课例。精讲精练,给学生多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45分钟的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3 .让作业发挥出更多的育人功能。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落实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协调各学科,规范作业总量与时长,杜绝重复性

3、作业;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实施监督评价。强化实践性作业:一是引导学生尝试、铺垫、准备功效的课前作业,二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建构功效的课堂作业,三是引导学生应用、拓展、创新功效的课后作业。二、破确路径:从社会治理到教育治理1 .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全社会教育观、人才观的转变是减负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减负的本质是课改的核心。整体优化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计分方式、录取标准等。重塑多主体参与下“家长、学校、社会”共育的教育生态?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明晰边界,保持“家长、学校、社会”独立价值;明确核心,确立“家长、学校、社会”关系结构;发挥优势,构建“家长、学校、社会”育人共同体。

4、2 .破解路径。挥之不去的阴霾。解决减负困局,治本之策在于推进教育均衡,改革中高考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切断各类考试、评价、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跨越减负陷阱,厘清“政府、家庭、学校、教师”的主体责任,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育人为本、协同治理。观念先行,落实社会宣传和监督;减负提质,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协同育人,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规范管理。改变教师和学生以分数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状态,增强社会和家长的减负共识。3 .减负之路任重而道远。教育是把被教育者带到他想去的地方。学业负担过重不能完全归因于教育本身,其有着复杂的社会渊源。社会中优质职业对高文凭的要求,形成社会对教育的反作用力,并从社会

5、转移到教育之中。要促进基础教育减负政策的落实,应遵循从社会治理到教育治理的路径。构建新型职业教育升学体系,完善“双轨制”升学机制,促进全民素质教育,终身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实现技能中国。三、拐点在哪:改革中高考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1 .领导必须学会如何寻找拐点。拐点能够指导人们预测、理解和利用那些促成教育市场变化的关键点。设计调控杠杆,影响学生个体、家庭以及学校的学习时间分配。深化考试改革,逐步调整教育竞争的规则,引导家长与学校调整博弈策略。改革的目光首先要落在以高考为代表的“高利害”考试上。把国际PiSa测试理念引入选拔性考试中,让学生从落后的考试形态与学习形态中跳出来,超越学科的藩篱

6、,增加有助于素养和能力的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家长与学校智慧地竞争、可持续地发展O2 .以教育评价倒逼良性循环的教育生态。攻坚克难,扎实推进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升学考试制度,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教育督导评估,转变家长、教师、社会陈旧的成才观念。深刻变革,提供更多成才发展渠道,重视技能培养,发展职业教育,缓解高考压力。改进社会选人用人评价机制,引导用人单位克服“唯学历”的用工取向,建立以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甄别机制。减负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疏通教育与社会互动共生的通道,解除减负目标群体的后顾之忧。3 .政府必须建立减负的长效机制。制度突破:“一尺难求”。“评价”是世界性历史性的实践难题,升学压力是负担过重的重要诱因。开发评价标准、评价操作工具,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多样化评价,利用新技术实施和完善评价功能,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学生进行追踪式、全方位、立体化评价。久久为功。把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在把学生培养成材这个基本点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