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docx(2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工作成果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XX县实现新时代“三步走”的战略支撑。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XX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如下决定。一、总体要求1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三、四次全会、市委七届五、六次全会决策部署,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
2、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规划引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 .目标任
3、务。按照中央、省委、市委提出的乡村振兴三个阶段目标,XX县实施乡村振兴新时代“三步走”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5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初步构建乡村振兴及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村路网、水网、电网、通信网等基础保障条件持续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四好村”创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贫困村全部退出、贫
4、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基本建成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创新水平高、农业质量效益好、三次产业融合深、服务体系建设优、农村生态环境美、乡村善治文化兴、职业农民队伍强的农业强县。乡村产业全面升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加速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培育“XX产”“XX造”品牌并大幅提升知名度,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新体系基本构建,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取得重大成效。乡村更加生态宜居,城乡融合发展
5、的规划体系整体构建,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合理有序,农村人居环境更加整洁优美,全面建成生态宜居的幸福美丽新村。乡风文明大幅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乡村优秀文化遗产得到全面保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基本形成。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全面增强,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现代农村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农民生活富裕美好,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始终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6、。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全面建成农业强县,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居民实现共同富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3 .基本原则坚持党管农村、共建共享。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政府统筹,落实规划引领、政策支持、要素投入、强化服务等责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受益者O坚持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切实把农业农村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全面优先。坚决破
7、除体制机制弊端,统筹公共资源在城乡间的均衡配置,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均衡融合发展。坚持主体地位、合作发展。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做好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分配,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坚持全面振兴、分类施策。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将乡村四大类型、适合发展的产业、扶贫情况、幸福美丽新村规划建设情况等相结合,充分挖掘乡村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划分先行区、重点区和攻坚区,因
8、地制宜设计包含并满足乡村振兴二十字要求的振兴路径和发展模式,多形式、多层次、多路径加快发展。注重协同性、关联性,实现“五路共进,全域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着力解决乡村环境突出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全面激活主体、要素和市场。培育一二三产融合新业态,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实现农业高端化、
9、精细化、品牌化,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二、产业兴农,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立足资源禀赋,瞄准市场需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提质升级。4 .推进“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根据XX县的优势农业资源,建立以XX、藤椒、生猪三大特色产业和粮油、蔬菜两大基础产业为主导的“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实现从种子资源培育,现代科技化种养殖,产品初、精深加工,品牌认证,产销平台建设到文旅康养等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尤其重视农产品附加值高的
10、环节,通过产业集聚和产业分工,实现产镇、产村的同步发展和村镇融合,打造全产业带动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域。围绕“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产业链条,在不同环节培育龙头(企业或产业链相对完善的产业园区),以“精细化、规模化、智能化、品牌化、市场化”为要求,促进农业产业本身提质升级,为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5 .推进品牌建设,实现科技质量强农。制定实施质量兴农规划,以科技化和品牌化带动,推进县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优势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行业协会争创著名、驰名商标,培育名牌产品,抢占品牌制高点。加快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推进“三品一标”
11、认证。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构建从山林湖泊、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坚决守住耕地质量底线。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智慧农业。加强农机装备建设,实现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6 .提升农业组织化社会化水平。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优化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农户在自愿基础上,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实现连片耕种。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12、。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示范作用明显、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加强和规范农民合作社建设。大力推动与相关组织、单位等的衔接对接(农业+园区、农业+社区、农业+公司、农业+机关单位等),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7 .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文旅新业态。挖掘农村、农业多种功能和价值,大力发展乡村体验产业,推进与旅游、文化、康养、研学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农业+”产业融合体系。加强整体规划和资源整合,支持利用乡村闲置民房建设特色酒店和民宿,打造具有区域知名度的乡村度假目的地。三、生态提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乡村振兴,生态
13、宜居是关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既要坚守生态环境底线,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发展,又要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让生态环境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生态、经济与宜居的三重奏。8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乡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加强山水林田湖修复和完善其综合治理体系,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农村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将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加快转变
14、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重大机遇,从理念、行动、技术三个方面落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并渗透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方方面面。构建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施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导向的生态经济体系,实施生态经济重点工程,打造循环农业产业园,创建省、市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建立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9 .实现生态宜居乡村与幸福美丽新村一体建设。建立生态宜居乡村指标体系。梯次推动山水林田路等整体改善,落实XX省
15、“农村土坯房改造行动”实施方案,坚持“拆保改建”相结合,不搞强拆强建,注重保护性改造,留住历史记忆。不断拓宽筹资渠道,采取政府引导、农户自筹、社会帮扶、金融扶持等形式,到2025年基本完成农村土坯房分类改造整治任务。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路水电气讯防“六网”建设,以“1+6”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基础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创新理念、思路和举措,坚持以推进城乡空间融合为重点,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同时与生态宜居结合,严防环境卫生问题反
16、弹,扎实推进“生态宜居”与“幸福美丽新村”的一体化融合,到2025年,全县80%的行政村建成可持续发展幸福美丽新村。四、文化兴农,倡导乡村文明新风尚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挖掘提升XX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聚乡村振兴强大精神力量。10 .建强用好“乡村振兴讲习所“。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以综改区“乡村振兴讲习所”为引领,实现全县行政村(社区)“乡村振兴讲习所”高标准、全覆盖。坚持党组织重点抓、宣传部门具体抓、各方配合共同抓的工作格局,使其成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窗口,加强基层党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引领社会新风尚、展示基层干部群众新风貌的重要平台。I1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好用好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大院等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打造农村十里文化圈,巩固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