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浦江县创新“15分钟亲水圈”建管用机制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华市浦江县创新“15分钟亲水圈”建管用机制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5年.docx(2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金华市浦江县创新15分钟亲水圈“建管用机制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5年)浦江县以“创新全域”5分钟亲水圈,建管用机制,打造幸福河湖+共同富裕县域样板”为主题,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三批试点名单。根据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为进一步明确试点目标、重点任务等内容,特编制本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浦江县全域为范围,以20232025年为期限。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深化,高水平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创新“15分钟亲
2、水圈”建管用机制,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构建“安全、健康、宜居、智慧、富民”水生态体系,形成幸福河湖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整体方案,打造“水利+共富”县域样板。(二)破解问题浦江县作为全省首批幸福河湖试点县,率先探索全域“15分钟亲水圈”建管用机制,通过打造亲水环境、提供亲水服务、发展亲水产业等,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为全省乃至全国幸福河湖建设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先行实践。试点重点破解当前幸福河湖建设面临的共性问题:一是水生态健康评价修复机制不健全,智慧化管理水平不高。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价体系不健全、水生态修复专业支撑不足、监管部门间协同处置机制不完善,智治水平有待提高。二
3、是“15分钟亲水圈”品质和共享度不高,群众感知度不强。“15分钟亲水圈”建设缺乏标准和规范,与水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融合不足,功能单一且同质化;城乡建设标准不平衡,城区段普遍高于乡村段。三是“15分钟亲水圈”运营管理体系不健全,可持续发展活力不足。“15分钟亲水圈”建设维护以水利部门、生态环境部门为主,资金保障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缺乏长效运营理念和力量,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四是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不畅,水利带动共富能力不足。河湖沿线资源呈现碎片化、零星化分布特点,缺乏整合利用机制,存在大量“沉睡资源”;部分水生态资源权属不清,资产化机制不健全,价值转化通道不畅。二、主要目标(一)总体目标
4、力争到2025年,形成较为成熟的“15分钟亲水圈”建设运营模式,全域幸福河湖发展水平保持全省前列,群众亲水乐水,物质精神协同共富水平显著提升,幸福河湖建设示范经验全省推广。地表水断面达到或优于HI类的比率持续保持100%,累计新增及提升滨水绿道16公里,亲水岸线达到290公里,水文化载体达到17个,水美乡镇覆盖率达到86%,高品质水美乡镇数量达到8个,重要河湖水域岸线智慧监管率达到68%,沿河(县级以上河道)乡镇镇区范围内防洪达标率达到100%,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到93%o幸福河湖建设带动全县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44亿元,年均增长13%,带动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
5、达到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万元,年均增长约9%。(二)标志性成果和普遍性经验试点预期形成五大标志性成果。“255X”全域幸福河湖格局。实施河湖综合治理项目,建立健全河湖生态评价、修复和多元管理机制,完善滨水绿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全域构建形成以浦阳江、壶源江2条水脉为主线,以翠湖、金狮湖、月牙湖、上河、前明5大亲水综合体为龙头,以“15分钟亲水圈”为珍珠,以秀丽山水游线、慢享生活游线、滨水休闲游线、文化寻踪游线、浦韵体验游线为串联,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金丝银线串成行”的全域幸福河湖发展格局。水域监管一件事改革省级试点。依托浙江省九龙联动治水平台,推行水域监管“一件事”集成改革
6、,制定浦江县水域监管“一件事”考核细则,创新建立“空天地人”一体化感知体系,构建水域监管全立体管控智治体系和水域监管部门协同机制。“15分钟品质亲水圈”长效运营机制。制定“15分钟亲水圈”建设和服务标准,建立“15分钟亲水圈”评价体系和细则,完善考评和激励机制。开展“15分钟亲水圈”“一圈一品”特色文化打造,构建特色标识形象系统。实施“15分钟亲水圈”圈长制,组建“15分钟亲水圈”建设专家指导团,探索建立数字化管理模式。整合各部门力量共建“15分钟亲水圈”,引导毗邻“15分钟亲水圈”联建。“水利+共富”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盘活水利资产,整合“两单”(用水权价值清单、产权价值清单),建立水生
7、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拓展融资渠道。制定山塘水库用水权交易管理办法,培育和规范水市场,推动用水权合理流转。建立生态导向开发模式,构建“河湖+”产业体系。发挥“壶源江乡村旅游共同体”资源整合作用,推动河湖沿线文旅融合发展。幸福河湖沿线村“组团共富”机制。探索分段流域沿线村落共富联建机制,共同组建强村公司,整合各村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和品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设立“联合建设发展资金”,建立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三、重点举措(一)实施水生态健康保护修复提升行动1 .建立河湖生态健康评价和修复机制。一是建立水生态实时评价模式。优化“水生态健康在线”应用,通过智能感知设备和流域资源测算技术,实时监
8、管浦阳江流域及周边水生态环境。建立水生态体检预警机制,联动多部门数据和实时监测信息,定期生成县域范围内水生态健康体检报告。强化水文水质等重点指标风险预测,建立风险自动预警、反馈和审查机制。二是重塑水生态环境修复流程。梳理流域生态问题清单,形成河道护岸生态治理等水生态修复基本措施标准化方案。制定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数字化技术指南,通过设立河湖医院、应用水生态修复模拟技术、强化修复效果评估等方式,形成“问题诊断一方案推荐一效果模拟一专家评估成效跟踪,的修复管理体系,实现水生态修复事前科学诊断、事中精准评估、事后追溯问效的科学修复模式。(市生态环境局浦江分局)2 .深化水域监管一件事改革。一是打造水域监
9、管智治系统。创新建立“空天地人”一体化感知体系,基于卫星遥感、视频、A1等技术和采用单元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四乱”信息全县域普查和重点水域全天候监测机制,动态实时记录水域妨碍行洪,非法取水等水事违法行为信息。优化水域网格模型算法,推进疑似问题智能识别、预警预判、动态监管。二是建立水域监管部门协同机制。集成基层治理的水域监管综合事项,构建分层分级自动化流程处置机制,实现基层水域监管全链条闭环管理。建立跨部门水域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动态更新机制,梳理编制水域监管一件事执法事项清单,建立健全水域监管问题线索分办、转办和查处工作机制,形成协同合作、边界清晰的执法职责体系。建立水环境监管处置“监
10、测一核实一派发一处置一办结”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形成“横向协同、扁平高效”的工作模式。三是建立水域监管考评机制。制定浦江县水域监管“一件事”考核细则,明确水域监管一件事水域问题类型和一般处置流程,探索构建以水域监管“一件事”数字化应用协同赋分规则为基础的多部门考核评价体系。(县水务局)3 .创新水生态多方共治体系。一是持续实施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加快壶源江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与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全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协同保护,高标准建设翠湖、金狮湖、月牙湖、上河、前明5大亲水综合体,打造浦阳江、壶源江幸福河湖示范带。二是建立流域水污染上下游协商协助机制。建立健全县际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优化环境要素配
11、置效率。三是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河道生态治理管理机制。完善“绿水币”制度,打通公众管水护水监督管理“最后一公里”。优化县、乡、村、保洁员四级管护组织体系,引入第三方河道物业化管理服务。(县水务局、县河长办、市生态环境局浦江分局)(二)实施“15分钟亲水圈”品质提升行动4 .推进“15分钟亲水圈”扩面。一是持续实施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加快大陈江流域综合治理、浦阳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等工程,综合防洪排涝、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功能,优化全域幸福河湖基底。二是制定,15分钟亲水圈”布局规划。开展全域河湖普查,根据全县水系情况和各个社区到最近水体的距离,科学规划全县域“15分钟亲水圈”目标数量和整体布局。三是全
12、面布局亲水平台建设。优化滨水交通路网设施供给,加快滨水生态绿道建设,加强绿道管护,增加公共自行车、电瓶车站点和公共服务站布局,推动形成闭合线路。做好连通浦阳江和壶源江沿线主要干道和交通节点的生态交通网络维护提升工作,优化公交线路、站场,提升城乡河湖水体可及性。结合滨水绿道(游步道),布局建设滨水文化休闲公园,配套亲水平台和取用水埠头。(县水务局、县建设局)5 .建立完善“15分钟亲水圈”建设和服务标准。一是制定“15分钟亲水圈”建设标准。以快速抵达(步行15分钟以内可达)、安全生态、亲水便民、高效管护为基本要求,以滨水绿道、亲水平台、休憩健身设施、滨水景观小品、文化休闲设施等为基本功能,以滨水
13、产业等为自选功能,建立“15分钟亲水圈”建设标准和操作指南。二是制定需求导向的“15分钟亲水圈”服务标准。以群众有感、百姓受益为导向,开展“15分钟亲水圈”选址和功能需求征集,充分了解服务圈内群众需求,按需设计建设方案。建立“15分钟亲水圈”建设方案论证制度,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形成认可度高的建设方案。针对“15分钟亲水圈”内群众性服务项目,由第三方制定服务标准,同时,引导经营性项目提供普惠性服务。三是建立“15分钟亲水圈”等级评定和激励机制。综合考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群众参与度、群众满意度等维度,建立“15分钟亲水圈”评价体系和细则。开展示范型“15分钟亲水圈”以及“15分钟亲水圈”建设优秀
14、乡镇评选,根据评选结果,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奖励。(县水务局、县委改革办)6 .开展“一圈一品”特色文化打造。一是挖掘复兴水文化。扎实推进浦江水仓申报世界灌排遗产工作。全域推进水文化遗产普查,摸清浦江水文化遗产的具体地点、所在流域、周边环境、存续情况以及保护状况等细节,形成水文化遗产数字地图。实施水文化基因解码,解码水仓、河道、堰坝、古井等历史遗迹的文化密码。依托水文化遗产数字地图,结合“15分钟亲水圈”布局,打造水文化体验基地。二是挖掘复兴特色文化。挖掘“15分钟亲水圈”所在区域特色文化,如非遗、民俗、名人等,引导将当地特色文化元素融入亲水圈规划设计、风貌打造和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把“15分钟亲
15、水圈”打造成为传承地方民俗风情的新节点、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的新载体。(县水务局、县文广旅体局)(三)实施“15分钟亲水圈”运营提升行动Z建立圈长制和专家指导团。一是组建“15分钟亲水圈”圈长队伍。通过民主推荐、公示公告、考核评价等程序,选拔一批有意愿、有热情、有素养的“15分钟亲水圈”圈长。圈长既可以是河湖长、村干部,也可以是民间河湖长、乡贤、本村(社区)热心群众、企业家、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建立“15分钟亲水圈”圈长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建设运营能力。建立“15分钟亲水圈”圈长制管理办法,明确圈长职责,建立考核标准和奖励机制。二是组建“15分钟亲水圈”建设专家指导团。组织水利、文化、城市规划、生态环
16、境、社会管理等相关领域专家,成立“15分钟亲水圈”专家指导团。开展驻圈设计师、工程师试点,以单个村社或若干村社组团的形式聘请设计师、工程师(团队),通过“陪伴式”服务、“全过程”参与,有效提升亲水平台建设品质。(县水务局、县委改革办)8 .建设“15分钟亲水圈”管理体系。一是打造“15分钟亲水圈”标识形象系统。设计“15分钟亲水圈”1oG0,统一河湖沿线标识标牌,形成形象生动,简洁大气,线条流畅,色彩和谐,富有艺术美感和视觉感染力的VI系统。二是建立“15分钟亲水圈”数字化管理模式。结合“九龙联动治水”应用省级试点建设,开发“15分钟亲水圈”建设管理模块,集成全县域“15分钟亲水圈”建设运营信息,实现智慧化管理和资源智慧化配置。(县文广旅体局、县水务局)9 .推动“15分钟亲水圈”共建联建。一是整合各部门力量共建“15分钟亲水圈”。整合县委宣传、水利、文化、体育、教育等部门资源,在布局重大文化、体育项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