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分析.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555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起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起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起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起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起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起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起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起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分析河北省廊坊市某县煤气公司的一台20t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于2002年10月19日在进入该县县城一家汽车修理所时发生事故,引起火灾爆炸,1人被烧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元。1、事故发生经过及破坏情况2002年10月19日15时许,廊坊市某县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司机,不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在罐车内尚有15t液化石油气的情况下,擅自将罐车开往该县一家汽车修理所,准备对汽车进行维修。由于司机对修理所门廊高度判断有误,致使罐车开进门廊的时候,罐车安全阀撞到门廊过梁折断。在罐内0.8MPa的内压作用下,大量液十七石油气迅速从安全阀断口喷射出来,修理所所在街道两侧100m

2、范围内,瞬间达到爆炸极限。15分钟后,由于静电作用导致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发生爆炸燃烧,司机被烧伤。由于安全阀断口恰好在过梁下,火焰在过梁处反向罐体猛烈喷射,罐车内15t液化石油气在烈焰的烧烤下,温度迅速上升,使罐内压力大大超过1.77MPa的设计压力,安全阀断口发出尖厉的啸叫声,这是发生物理爆炸的前兆。现场救援的消防人员,只好组织群众迅速撤离现场,避免造成人员伤亡。由于火焰过度烧烤罐顶部位,使局部温度达到1000C以上,超过材料的相变温度,被火焰烧烤处失去强度,在巨大内压的作用下,气体“噬”的一声从罐顶突破,冲起20多米高,随即燃起更大的火焰。大火整整燃烧了 37个小时,烧着了街道两侧准备修理的

3、汽车1辆,摩托车3辆,烧毁了修理所的二层砖混结构建筑一栋。所幸没有发生空间爆炸。2、事故原因分析分析此次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司机安全意识薄弱,不遵守安全管理规定,是事故引发的主要原因。煤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在罐车尚有15t液化石油气的情况下,竟然允许司机一人随便将罐车开到繁华市区修理,可见其内部安全管理之混乱。0罐车司机盲目自信不负责任也是事故原因之一。事故发生前,罐车司机将罐车开到修理所门前时,下车目测了一下高度,尽管有人反对,他还是将车开进门廊,造成事故。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的结构容易造成事故。尽管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安全阀采用内置式,但仍然高于罐体大约70mm左

4、右,汽车在通过桥梁、建筑时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据某省消防部门统计,2002年该省共发生液化石油气事故1。余起,其中汽车罐车事故占48%,在汽车罐车事故中,由于安全阀折断、泄漏所造成的事故约占90%。3、事故启小这起事故给我们的启示有:各经营液化石油气的单位必须根据公安部颁发的61号令,自觉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部门要加强对液化石油气经营者、液化石油气公司工作人员、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司机、押运员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对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司机、押运员的资格年审不流于形式,要实实在在地进行每年一次的安全及业务知识培训。压力容器监督部门要对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做好年检工作,防止汽车罐车带病作业。建议有关

5、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攻关,改造汽车罐车的安全阀、紧急切断阀及液位计等容易发生事故的安全附件。二.某省2002年关于对四起液化石油气钢瓶燃爆事故的通报:今年以来,我省发生多起液化石油气瓶爆炸或泄漏燃烧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将情况通报如下:2002年3月20日下午6时,平顶山市湛南路一经销液化气的个体商店内发生气瓶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死者系店主的妻子和孩子),毁坏简易房3间。爆炸原因是个体老板违规采用瓶对瓶倒气,造成液化气泄露,遇到明火引起爆炸。2002年7月3日上午10时,周口市太康县朱口镇刘程楼村发生液化气泄漏着火事故,6人被烧伤,流动气贩刘某及用户等4人住院治疗。气贩刘某开

6、三轮车(当时拉有14只气瓶)走村串户销售液化气,采用瓶对瓶倒气四、进一步加强对气瓶充装单位的检查力度和深度,检查中要重点落实气瓶托管和气瓶产权改革、气瓶定期检验和气瓶警示标签张贴的执行情况,强调气瓶充装单位只能充装自有气瓶和托管气瓶,所充装的气瓶瓶体上必须有所属充装单位的名称(代号)和气瓶档案编号,充装单位必须建立气瓶档案。各充装单位按月上报气瓶托管情况和检验情况,2002年底前,各市将气瓶情况统计上报省局锅炉处。五、各气瓶检验单位要全力配合安全检查工作,积极开展气瓶检验,确保检验质量。六、气瓶的安全工作情况复杂,事关重大,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协助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和企业

7、的安全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气瓶的安全工作。三、某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站102号球罐爆炸(-)事故概况及经过1979年12月18日14点7分,某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站的102号400立方米液化石油气球罐发生破裂,大量液化石油气喷出,顺风向北扩散,遇明火发生燃烧,引起球罐爆炸。由于该球罐爆炸燃烧,大火烧了 19个小时,致使五个400立方米的球罐,四个450立方米卧罐和8000多只液化石油气钢瓶(其中空瓶3000多只)爆炸或烧毁,罐区相邻的厂房、建筑物、机动车及设备等被烧毁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400米远相邻的苗圃、住宅建筑及拖拉机、车辆也受到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6270000元,死36人,

8、重伤50人。该球罐自投用后两年零两个月使用期间,球罐经常处于较低容量,只有三次达到额定容量,第三次封装后四天,即在18日破裂。该球罐投用后,一直没有进行过检查,破裂前,安全阀正常,排污阀正常关闭。球罐的主体材质为15MnVR,内径9200毫米,壁厚25毫米,容积400立方米,用于贮存液化石油气。(二)事故原因分析1 .根据断口特征和断裂力学的估算,该球罐的破裂是属于低应力的脆性断裂,主断裂源在上环焊缝的内壁焊趾上,长约65毫米。2 .经宏观及无损检验,上、下环焊缝焊接质量很差,焊缝表面及内部存在很多咬边、错边、裂纹、熔合不良、夹渣及气孔等缺陷。3 .事故发生前在上下环焊缝内壁焊接的一些部位已存

9、在纵向裂纹,这些裂纹与焊接缺陷(如咬边)有关。4 .球罐投入使用后,从未进行检验,制造、安装中的先天性缺陷未及时发现和消除,使裂纹扩展、当球罐内压力稍有波动便造成低应力脆性断裂。国务院1980年曾以国发99号文批转关于吉林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厂恶性爆炸火灾事故时指出:这次事故暴露出来的压力容器组装质量差、使用管理混乱,领导干部不重视安全生产,不认真执行安全规章制度,不懂业务,不注意技术管理以及对设备长期不检验等问题,在不少企业、事业单位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严重注意。(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1 .在球罐设计、制造、安装中要把住质量关,特别是要保证焊接质量。2 .球罐投用后,使用

10、单位的领导要提高安全意识,重视球罐的安全。3 .要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质四.某煤气公司第二灌装站液化石油气瓶爆炸。1988年4月15日9时30分,某煤气公司,第二灌装站3000只(装量10. 15千克)液化石油气瓶和一台50立方米的液化石油气卧罐在充装过程中爆炸。爆炸后,燃烧火球高达数十米,震碎附近门窗玻璃。为保护相邻卧罐不致因烘烤超压爆炸,放空燃烧贮气,长达68小时。事故中,烧毁了厂房和由丹麦进口的液化石油气自动灌装线(价值370000美元),烧掉液化石油气118吨,直接经济损失估计100万元,7人受伤。违章操作是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该用户(天津注射器厂、玻璃器

11、皿厂)自己操作灌装四只大瓶(液氯钢瓶改装液化石油气),其中一只瓶超装,忙乱中未关闭瓶阀就拔掉充气管,液化石油气从瓶中猛烈喷出,一时关不住瓶阀,四、五秒后由于静电火花引燃着火,无法扑灭,高温烘烤引爆3000多只液化石油气瓶,最远的飞出206.2米。同时还引爆了一台50立方米的卧罐。1、事故概况及经过:1989年1月20日10时,某锅检所的儿个职工正在对液化石油气钢瓶进行定期检验。10时10分,一只充好压缩空气正待进行气密试验的液化石油气钢瓶突然发生爆炸,钢瓶爆炸后瓶体分成数块,最大的一块从气密试验台上飞出,击穿检验车间砖墙。一块约重2公斤的碎片击中一检验人员的腹部后又击穿花砖墙向外飞出50米远。

12、该检验人员腹部开裂内脏溢出当场死亡,另一块约重2公斤的碎片飞出后击中另一检验人员的胸部后又向外飞出50米后落地,该检验人员也因受伤失血过多死亡。另有几块小碎片将另两名操作人员分别致重、轻伤。钢瓶爆炸时产生的气浪震坏该所部分建筑的玻璃。2、事故原因分析:钢瓶爆炸后碎片断口呈撕裂状,瓶体内壁附着燃烧不完全的游离碳黑。引起这起钢瓶爆炸的直接原因是钢瓶在充入压缩空气前未进行瓶内残液处理,未进行置换,是一起违反液化石油气钢瓶检验工艺规则的责任事故。3、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检验单位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和设备。以压缩空气对液化石油气瓶进行气密性试验的检验站,必须具有蒸汽吹扫装置。用蒸汽对瓶内进行吹扫并确认瓶内可燃气浓度满足规定要求后,方可将压缩空气充入瓶内进行气密试验,否则不准用压缩空气进行气密试验,而必须改为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进行气密试验。检验单位必须制定科学的检验工艺规则和安全操作规程,检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执行。不得违章操作。以事故作为教训进行宣传,使有关领导和人员提高对检验安全的认识,避免检验事故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