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六单元《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568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第六单元《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第六单元《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第六单元《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第六单元《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第六单元《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第六单元《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第六单元《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图片、字理、组词等方法,认识“墨、染、碎”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2 .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3 .通过想象,说出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4 .通过比较,初步了解组诗的特点。有兴趣的学生尝试进行“小诗记录快乐童年”的小创作。5 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紧扣“水墨画”,了解“组诗”特点1 .猜诗,欣赏“水墨画”。(1)导语:我们一起来欣赏4幅画(图略),猜猜它们分别画的是哪首古诗的意境。(2)

2、背诵:这四首诗(池上小儿垂钓村居所见都是我们学过的,一起背一背。2 .交流,理解“水墨画”。导语:你们发现这四幅画有什么共同特点吗?预设1:四幅画里都有“儿童”。画的内容是儿童在大自然中的快乐生活:小娃偷采白莲、小儿专心垂钓、儿童忙放纸莺、牧童悠骑黄牛。预设2:四幅画都是“水墨画”。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画种,是由水和墨调配成不同深浅的墨色所画的画。画家寥寥几笔就让古诗的意境跃然纸上,别有韵味。书写生字“墨”。3 .朗读,初识“组诗”特点。(1)朗读课文:作家张继楼创作了童年的水墨画,他是怎样用简练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向我们描绘的呢?生自主朗读,师指名轮读,相机正音。染:翘舌音爽:翘舌音、鼻音。菇的菇

3、读轻声。)(2) 了解“组诗”:跟我们常见的儿童诗相比,你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每首小诗分别写了童年的什么事?(溪边钓鱼、江上游泳林中采蘑菇)童年的水墨画围绕着“童年”这个主题,由3首小诗组合而成,我们称这样的诗为“组诗”。(设计意图:从欣赏水墨画猜古诗导入,将古代“童年的水墨画”与现代“童年的水墨画”进行对接,诗题中抽象的“水墨画”也达到了形象化的注释。学生边读诗边观察,整体感知内容,了解“组诗”特点。)板块二 聚焦难懂句,品味“垂钓”之乐1 .自由读溪边让学生说说不理解的句子。预设:”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2 .聚焦”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4、想象“静谧的画面。(1)学习“染”字。先结合图画理解意思,再字理解读:“染”中的“木”表示古代染料是从植物中提炼出来的,“乡”表示染料要加水成液体,“九”表示染需要反复多次进行,所以不能写成“丸”。小诗识记书写“染”上山割草木,加1水反复煮。熬出颜色来,再放丝和布。搅和九次后,白布变彩布。“染”可以组成哪些词?(染器、染料、染色等)(2)难句理解。根据句子提问:“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这句话,大家都觉得难懂,能提出你的问题吗?(预设:为什么是染“绿” 了,而不是其他颜色? “人影”是人在水中的倒影吗?这“人”又是谁呢? “人影”在水中怎么会那么清晰呢?)根据问题点拨: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理解句子呢?

5、引导学生回顾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进行方法迁移。在这里,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联系上文,感受“水”的“绿”和“平静”,联系下文“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感受垂钓儿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沉静。(3)朗读想象。出示诗的前面4行,学生朗读,想象描述看到的画面。有感情朗读,读出安静、舒缓的感觉,享受诗句呈现的静态之美。3聚焦“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想象“跃动”画面。(1)出示句子,教学“碎”字。读句子,相机呈现“碎”字。指导并书写,注意“人”的捺要变成“点”,最后一笔的竖是悬针竖,要长伸。(2)朗读句子,想象画面。水中原先清晰的人影怎么“忽

6、然碎了?草地上怎么会“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练习朗读,感受“水动” “鱼动” “人动”的“跃动”画面,要读得活泼与欢快,读出儿童钓到鱼的喜悦之情。4.朗读溪边熟读成诵。(D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同桌合作读、配乐读等。(2)指导学生进行背诵。5.生字书写。出示要写的字“竿、腾”。重点指导“腾”字,左窄右宽,注意右边上半部分的书写。(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本板块教学中,特别强化指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诗句。聚焦难懂的两句诗以及句子中的“人影”变化,学生反复联系上下文,将跳跃的诗句以及“静与动的反差用想象建构起连续的画面,从中感受

7、儿童的情趣。)板块三 合作作究,感受“戏水” “采蘑菇”之欢1 .学生自主学习。朗读江上林中想象看到的画面,画出自己难懂的句子。2 .组内学习交流。(1)汇报自己觉得难懂的句子。(2)组长组织大家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汇报时,可以这样说:“这个句子意思是我们是运用方法理解的。”(3)合作朗读:组员合作朗读读出诗的画面和情感,准备展示。3 .全班交流展示。(1)难懂句的交流。预设一:“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引导学生理解“水葫芦”“两排银牙”是指什么。比较句子,你更喜欢哪句,说说理由。“是哪个孩子一下钻人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一个孩子。” “是哪个水葫芦

8、一下钻人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读句子,想象孩子“人水一水中一出水”的画面。预设二:“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理解“斗笠”:诗中有两个“斗笠”所指的意思一样吗?出示“蘑菇”和“斗笠”图片,感受互为比喻的妙趣。想象,一声欢叫:谁在欢叫?怎么叫?描述你想象到的画面。(2)合作朗读的展示。学生合作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配上表演,还可以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合作朗读,如江上的结构是“群体+特写”,朗读时就可以“群体”的大家一起读,“特写”的一个学生读。在合作朗读展示和朗读赏评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描写的画体会童年的快乐,能够入情人境地朗读。4 .生

9、字书写。(1)出示生字“拨、浪、葫、爽、蘑、菇”。(2)生观察交流:这几个字可以怎么分类写?(“拨、浪”都是左窄右宽;“葫、蘑、菇”都是同偏旁。)“爽”字的笔顺是怎样的?(3)生书写。(设计意图:基于溪边的教学,学生对理解句子已有一定的经验。本板块主要以小组学习为主,基于组员真实的问题展开,使学习真实发生。在交流展示中,聚焦大部分学生觉得难理解的句子,将理解诗句、想象画面和合作朗读有机结合,以达成学习目标。)板块四拓展读诗,飞扬诗心1 .回归组诗,拓展读诗。拓展阅读童年的水墨画组诗的另外三首-街头花前树下你最喜欢哪首?说说感受。2 .回忆场景,小诗记录。交流:童年的水墨画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中的一个个欢乐场景。你们童年生活最有趣的场景是发生在哪里?是做什么事情呢?选做:我们也可以用小诗来记录童年的欢乐。试着用诗的语言,写写生动有趣的画面。(设计意图:童年是一首诗,一首永恒的诗。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从体验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起步,再细细品味童年的水墨画中那个纯真时代的儿童场景,最后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在自然中、在蓝天下自由舒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