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临摹与创作(一)》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篆刻临摹与创作(一)》课程教学大纲.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篆刻临摹与创作(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考核方式:考试其中实验学时:O学时课程名称:篆刻临摹与创作(一)适用专业:书法学总学时、学分:68学时4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1. 以熟悉中国古文字书法为前提,了解和掌握刻印工具和材料,将古文字书法表现在印材上,提高学生的篆刻艺术基本技能和篆刻艺术水平。2. 了解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过程,重点了解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的过程。3. 了解和学习秦汉实用性书体卜篆,重点学习秦汉印章文字。4. 了解东汉许慎名著说文解字的基本情况,认识“六书”之说,强调正确用字的重要性。5. 了解刻印工具印刀;了解刻印材料印石的特点及各品种性能,并通过对工具材料
2、的把握进行有效实。二、课程教学要求注意理论和实践并重。三、先修课程中国书法史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占八,、篆刻临摹与创作的基本技法。难点:篆刻的基本刀法掌握。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 .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和教师进行课堂互动教学。不但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刻印的教学示范,学生也要进行实际操作(临篆、写印、临印、设计、创作等),使学生普遍掌握篆刻学习和创作的基本方法,既有理论方面的收获,更有实践技巧方面的受益。2 .讲授篆刻发展简史,引领学生领会中国篆刻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3 .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名家名作进行赏析。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鉴赏能力。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篆刻的工具材料与
3、基本理念(4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篆刻的工具材料,主要介绍创作中所需要的工具材料与参考资料。其中初学必备的主要有刻刀、印石、印泥、砂纸、笔墨纸张及篆字工具书。第二部分篆刻艺术的基本理念,主要介绍篆刻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习惯原则,包括篆刻技巧的构成内容及品评标准。这部分内容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形成的,初学者应加以认真理解并牢记,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遵守和把握。第三部分篆刻的刻印步骤、刻字方法和篆刻的用途及分类。2.重、难点提示作为学习篆刻所必需掌握的技能,学会使用工具书查找篆字字形,应当让学生作为重点来认识和掌握。不仅要能够利用工具书熟练查找到所需字形的正确篆体,而且还应该学会辨别篆字种类
4、,以保证在实践中能够统一协调地选择和使用篆字。本课的难点在于对篆刻基本理念的理解。由于篆刻的技法要求和审美标准主要来自于实践总结和习惯积累,而且具有很强的程式化和规定性,所以初学者往往难以理解,即使如此,也必须先抱着认同和遵守的态度予以接受,然后在以后的学习实践中逐渐加深认识和体会。第二章印章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4学时)1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为印章的起源及其演变,概括介绍印章的起源与功能、性质,以及从实用印章到篆刻艺术的转换。第二部分为印章的使用方法及种类,介绍古代印章使用方法的发展,以及古代印章的不同品种类别。第三部分为印章的审美特点,简要介绍实用印章的审美价值及其来源,这是构成篆刻艺术审
5、美原理与技法原则的基础和依据。2 .重、难点提示篆刻艺术是从古代实用印章发展演变而来的,篆刻创作的许多审美原则、技巧标准以及常用术语,也都是从古代印章承袭延续而来。因此,在学习篆刻的初期,应该首先对古代实用印章的基本情况有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重点是古代印章的种类及风格样式。篆刻的形式技巧主要包括篆法、章法、刀法三个方面,核心是对篆字形体的安排塑造和刻画,对于印章的审美原理与特点,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去理解和也会,这是学习篆刻艺术所必须具备的观念。第三章篆书与印章文字(4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为篆书源流,概括介绍了汉字早期的发展,以及篆书书体的主要种类、风格与演变情况。第二部分为印章文字与篆书,介
6、绍了印章文字与篆书的关系,对于印章文字的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变化原则也作了概括分析。3 .重、难点提示对于学习篆刻来说,熟悉篆书的不同种类与风格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只有了解篆书的结构规律与风格变化,才能比较正确地在篆刻创作中选择并运用篆字,或者对古今篆刻作品作出评价与鉴别。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应该把对篆书基本特点的认识理解作为重点。在对印章文字的认识上,需注意从整体形态和体势上理解印章文字与篆书在结构上的一致和风格上的差异。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印章文字虽然变化丰富而且灵活,但有一定法则约束,并不是随意改变和臆造,学习篆刻必须遵循篆书的自身规律和传统的习惯。第四章实用印章的发展演变(一)(16学时
7、)1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介绍古玺的范围、形制、种类及文字特点,同时分析古玺在章法布局上的处理手法及艺术效果。第二部分介绍秦朝的印章制度,秦代官私印章的差别,以及秦印在形制、风格、文字各方面的艺术特征。2重、难点提示本课内容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古玺和秦印形成比较明确的辨认能力,能够理解并表述古玺和秦印的差别及各自的风格特征。由于本课是学生接触古代印章的开始,所以会有陌生感,对印章文字的理解也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图版认真阅读和理解课文,从而对古代印章加强认识,培养兴趣。第五章实用印章的发展演变(二)(20学时)1 .教学内容帖分别介绍汉印、魏晋南北朝官印、隋唐官印和宋元官印。在每一部分的介
8、绍中,都是通过对形制、字体、制作工艺等方面的介绍,构成对这一时期印章风格特点的分析,便于从整体沿革上把握古代实用印章的发展脉络。2 .重、难点提示汉代印章(尤其是汉官印)在印章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代表了古代印章艺术的高峰。因此,对汉印面貌及其形制、文字特征要形成明确的感性认识,并且具备比较熟练的辨别能力,这是学习篆刻艺术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对于汉代以后各个时代印章的风格特点,应注意通过对比它们之间的差异来加以认识和把握。这种风格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字体结构和制作工艺上,如汉印与魏晋南北朝官印的异同,隋唐官印与宋元官印的异同,差别变化都比较微妙,需要认真比较和细致观察才能加以辨别。第六章流
9、派篆刻及风格特征(20学时)1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介绍清代主要篆刻流派及代表性印人,结合其作品着重分析各自在技法上的独到之处与艺术价值。第二部分概括介绍近现代著名篆刻家及其作品,同时指出近现代印人对清代主要流派的传承和拓展,从而体现篆刻艺术发展创新的规律。2 .重、难点提示清代以来篆刻艺术长盛不衰,异彩纷呈,有成就的篆刻家无不对古代玺印和前人风格认真体会学习,同时又在具体技巧上反复锤炼,追求个性化的艺术效果。对于这一时期的篆刻艺术,应着重从传统的延续和演变的脉络上加以把握:而对于代表性印人及其作品,则应认真观察体会其技巧的独特之处,通过比较来加深印象与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要学会从作品中
10、观察并总结出作者的技巧特点与审美取向,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七、学时分配章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理论教学学时实验教学学时篆刻简史40二印章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40三篆书与印章文字40四实用印章的发展演变(一)160五实用印章的发展演变(二)200六流派篆刻及风格特征200总计680八、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3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期末考评成绩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师范书法基础教程(第二版),路棣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2中国篆刻技法(第一版),王本兴著,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年:3秦汉石刻的篆书(1982年1版1印),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4印学史,沙孟海著,西泠印社,1999年;5历代印风系列,黄惇编,重庆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