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规教育问题研究57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常规教育问题研究5700字》(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谈幼儿园常规教育目录1引言12幼儿园常规教育概念22.1 概念阐述22.2 幼儿园常规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22.3 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23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33.1 幼儿园教师观念陈旧33.2 常规制定方式忽视幼儿主体参与33.3 常规教育内容要求过细,过于繁琐43.4 常规教育评价忽视幼儿评价主体43.5 家庭教养不当4四、提升幼儿园常规教育质量的对策54.1 增强教师对常规教育目的的认识54.2 常规规则的制定让幼儿参与54.3 考虑幼儿特点和差异性,摆脱繁琐的常规束缚64.4 常规教育评价“倾听幼儿声音”64.5 坚持家校共同教育6五、结论7参考文献81引言在如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
2、之下,“以幼儿为中心”的观念在学前教育界风靡开来。这种观念是一种对于传统教育的反省和改进,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有种种的阻挠和困难,这种情况在幼儿园常规教育进行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常规教育中,对于幼儿自由和课堂秩序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起来尤为棘手。从本质上来说,这二者都是属于没有处理好教育权和自由权的结果。所以在实际教育中,深入了解并探析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并对其中出现的幼儿不良行为进行纠正有重要意义,需要教育者在实际过程中对度迸行拿捏准确。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存在部分幼儿教师素养欠缺的问题。由于幼儿教师对于常规教育理念等的了解不够深入,从而影响幼儿园常规教育活动的开展,影响对于孩子
3、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幼儿在幼儿园中,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幼儿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作为承担幼儿主要教育任务的家长与教师,必须重视幼儿对幼儿的活动常规教育。对幼儿园儿童不守规则的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增进教师对3-5岁儿童不守规则的行为得到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帮助幼师能合理地对待不守规则的行为;改善儿童不守规则的行为教育建议将为教师工作者应对违规问题提供经验借鉴,促进幼师能够高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工作,进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2幼儿园常规教育概念2.1 概念阐述对于常规的界定,有些学者给出的理解就是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例行公事,日常行为准则,是孩子
4、们每天都要遵守的准则。或称“教学常规”,即幼儿园日常的基本规章制度,包括教学秩序管理、教学环节管理等方面。一些学者直接将幼儿园的日常行为定义为规则和规范。例如,幼儿园班例是指幼儿日常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和每个环节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这是一套老师需要孩子们遵守的管理班级的规则。张其龙将平时的行为看作是一种规定,具体的利用以下三种方式来进行概括:(1)对平时的活动和休息时间顺序进行规范;(2)对平时生活中的事情进行制度的规定;(3)遵守儿童行为准则的规定。2.2 幼儿园常规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幼儿园常规教育对于幼儿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点作用,它会影响到幼儿今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其教育的最终目的就
5、是为了加强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自律和自理能力,提高其自主生活的能力。2.3 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根据例行和幼儿园例行的概念定义,从字面上看,幼儿园例行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生活、活动、学习等方面的例行教育。李丽根据幼儿园日常生活的三个方面将幼儿园日常生活分为三类:生活日常、活动日常和学习日常。日常生活包括洗澡、吃饭和睡觉。生活习惯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生活态度意味着孩子们愿意每天去幼儿园,愿意和学校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和学习;生活习惯则是指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过程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独立的好习惯。活动常规是在平时老师组织的各种互动活动当中所制定的规则和制度每个小朋友都要去遵守。学习习惯是指对
6、孩子们在课堂上或者平时布置的学习任务要积极的按照要求去完成,如上课认真听讲、举手回答问题等。第一类,基础性的常规。这类常规往往是底线层面的规则,是保证集体利益、人身财产安全、社会秩序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是任何人、任何时刻都应该遵守的不变的规定。如幼儿园常规要求幼儿“不打架、不骂人”、“不拿别人东西”、“不损坏公共财物”等。第二类,发展性的常规。这类常规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可变的规则。发展性的常规涉及的范围主要是随着幼儿能力的发展需要做出相应变动的规范。如小班常规要求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穿脱衣服,而中大班的常规应要求幼儿能够独立穿脱衣服4。第三类,灵活性的常规。
7、这条规则是为了短期教育目标制定的规则。这种历程非常灵活和灵活。它是根据幼儿园活动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实际需要,在幼儿园活动过程中制定和完善的。3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3.1 幼儿园教师观念陈旧很多幼儿教师对于常规教育的理念产生了一些错误理解。他们认为只有进行好常规教育,产生进一步地进行幼儿软教学。这样导致他们经常会花费很多时间在纠正幼儿行为上来,导致幼儿并没有很多时间进行活动。虽然幼儿常规教育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幼儿的纪律是靠自己的自主控制能力而非一味的外部管控来达成的,为了进行教育活动而实施常规教育,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3.2 常规制定方式忽视幼儿主体参与常规的制定者主要是教师。教师常常
8、为了活动的秩序性,顺利完成活动计划,将中班幼儿生活活动中的常规教育倾向于常规管理,过于注重常规教育的管理功能,而忽视中班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在中班幼儿生活活动常规教育评价中,常规教育的效果好坏应体现在中班幼儿的自控能力上,而不是班级秩序上,因此不能用是否有序片面的评价常规教育的效果。中班幼儿生活活动中的常规教育是要通过具体的活动情境帮助中班幼儿内化规则,进而学会运用社会规则。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过分关注即时性的教育秩序和管理策略,却忽视了中班幼儿的自控、自律等能力的发展。3.3 常规教育内容要求过细,过于繁琐在幼儿园,孩子们通常由老师领导。他们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他们盲目地跟着老师走。他们只
9、知道“老师希望我这样做“,对于每天的安排显得无所适从,老师的安排十分突然且着急,一些教师对转型中的组织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显得生硬。当孩子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时,一些老师也采取胁迫或恐吓得我方式。在午睡中有些幼儿不醒,想继续睡觉,老师会板着脸说:“马上起床,不然今天就不让回家。”孩子们在老师的催促与要求下,被迫进入了活动的状态。此外,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师的统一管理下,有极大地限制,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较少。教师总是要求所有的幼儿在同一时间都做同样的事情,比如,中午休息的时候,所有的孩子必须睡觉,即使睡不着的也必须卧床休息。在吃饭的时候,要等老师的统一指令才能开始吃饭等。事实上
10、,这种做法并不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也不利于孩子从他律向自律阶段过渡,自觉形成一个积极的纪律。经过相关调查发现,常规教育主要是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而一些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如进餐、污水哦、上厕所、洗手等方面,对这些方面的要求较多,特别是在午餐时间,幼儿与教师容易爆发矛盾,由于教师各种条件的限制,导致进餐、午睡等本来悠闲舒适的时间变得压抑。在这些常规教育中,教师将其以链条的形式串联在一起,往往忽视了这些同心锁式的常规给幼儿带来身体上的疲累和观念上的服从。34儿童不遵守生活常规在幼儿园,部分幼儿不遵守生活常,对教师的常规教育产生一种抗拒心理,甚至会故意违背教师的要求。当教师进行示范,提出“请你像我这样做”
11、的要求时,幼儿往往会表现出“我偏不像你这样做”的行为倾向。而不同的孩子的抗拒表现得不一样,有的幼儿的表现就像大海一样,海面看似风平浪静,海底却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它深藏不露,成人通常发觉不到它们的存在;有的幼儿的表现就像燎原之火,其势头之大,成人就是想察觉不到都难。总结来看,有的幼儿对常规的抗拒只是潜意识地存在着,即隐性的冲突;而在另一些幼儿身上却会明显地表露出来,即显性的冲突。3.5 家庭教养不当家庭是人生启蒙的场所,是儿童品德修养和良好行为的基础。通过对儿童家庭的分析非正式采访发现,幼儿园一些孩子的行为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关,主要原因是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另外,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生活负责。他们认为,
12、儿童的独立性很差,他们习惯于为孩子服务,这不仅抑制了幼儿的自发活动和独立意识,也扼杀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提升幼儿园常规教育质量的对策4.1 增强教师对常规教育目的的认识幼儿园提高常规教育的迁移就是要对常规教育有透彻的理解。还要结合幼儿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将常规教育融入其中,树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的价值观念。正确的常规教育的观念,是展开幼儿教育的基石,是幼儿讲规则内化的首要前提。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明确常规教育的本质,从其根本出发点入手,了解常规教育的意义与目的,以儿童的视角展开常规教育,以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常规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终身教育,使幼儿
13、能自主遵守必要的规则而终身受益。4.2 常规规则的制定让幼儿参与在日常的常规教育中,虽然教师是教育内容的制定者,但教育内容的制定要立足于班级里儿童是的具体情况,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如果知识教师单方面的制定内容,学生知识参与其中,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多以常规教育的制定应该要有幼儿与家长的参与,这样是的幼儿在参与常规教育时能够产生兴趣,又能够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吸收一些家长好的方式,更有利于家园合作,也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常规规则的制定中,教师要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主动与儿童交流,共同制定活动规则,在交流谈论中,要给幼儿充分的参与权与表达权,能够让幼儿自由地表达自己
14、的想法,可以帮助教师制定更适合幼儿的活动规则。除此之外,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比方说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儿歌等幼儿喜欢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培养常规;遇到违反常规的情况可以通过分析其带来的后果,以此让幼儿深入体验感受到常规的重要意义。这样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和体验常规,逐步内化,达到自律。常规规则的制定要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通过与家庭之间的交流,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首先接受的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接受学校的教育,所以教师要重视与幼儿家庭的而联系,积极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可以通入园、离园交流、家长会、家纺等多种形式,了解家庭常规教育及其幼儿的
15、基本情况,也能够将幼儿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共同促进幼儿的常规的养成,使家园保持一致,这样也有利于幼儿的发展。4.3 考虑幼儿特点和差异性,摆脱繁琐的常规束缚幼儿园常规必须要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个性自由发展服务,如果它们异化为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压抑幼儿个性自由发展的因素时,就变成了不得不废除的规U11o因此,幼儿园常规的重建需要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此外,在建立健全评价机制时,幼儿园园长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这样才可以保证评价机制的合理性。幼儿园园长要从不同的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如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等等。通过这样的评价机制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觉性,可以使他们不
16、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4.4 提供充分的教育活动幼儿的不成熟状态意味着他们具有更强大的成长能力,活力是童年最重要的特征,四肢的自由活动是活力最显著的外部表现。如果公园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没有给儿童提供足够的自由活动身体的可能性,那么某一时刻极有可能发生“集体失控”的情况口1。这种“不可控制性”不是儿童天性盲目传播的证据,而是警告教育过程中可能存在过度压制。因此,应在早操,体育活动和各种游戏中为儿童的自由活动提供足够的可能性。4.5 坚持家校共同教育一个班级管理工作是否成功,要看家园共育如何。资料显示很多教师把家园联系放在了最后,但笔者认为家园共育应放在重点位置,所谓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是家庭,而且家长对孩子最为了解和期待,所以教师也应尊重和倾听家长的观念和想法,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但幼儿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