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18F-FES雌激素受体PET技术和应用标准(2023)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癌18F-FES雌激素受体PET技术和应用标准(2023)要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乳腺癌18F-FES雌激素受体PET技术和应用标准(2023)要点摘要约2/3的乳腺癌患者病灶为雌激素受体(ER)阳性。在活体内无创检测ER,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动态监测对作出个体化治疗决策至关重要。国内已有系列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提示16-18F-173-氟雌二醇(18F-FES)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可用于ER表达分析,但尚缺乏相应技术规范。本技术标准由国内开展18F-FESPET研究与应用的专家共同执笔,参考自身经验及国内外该领域研究进展后共同商议制定。本技术标准介绍了18F-FES的合成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给出其临床应用场景的推荐,并进行分级。此外,从显像前准备、显像流程、图像分析(正
2、常生物分布、ER阳性和阴性的判定、病灶部位、影响因素、假阴性和假阳性、报告书写)等全流程系统、详尽给出了专家建议,指出了该显像技术的局限性,并对未来应用前景予以展望。该技术标准的制定旨在推动18F-FESPET技术在国内的规范化应用,实现报告解读一致、结果互认、指标可比,为乳腺癌精准诊疗提供重要的分子影像技术支撑。乳腺癌位居中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年新发病例数超30万,且近年来仍呈较快增长趋势。雌激素在人体内几乎所有组织中均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与雌激素受体(ER)特异性结合后,通过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对细胞、组织的生长、复制等重要环节起调节作用。约2/3的乳腺癌患者病灶
3、为ER阳性,因此在活体内无创检测ER,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动态监测对于临床上作出体化治疗决策至关重要。目前,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仍是临床上ER检测最为常用的方法,但其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创操作;有增加肿瘤种植、转移的风险,且可重复性较差;某些部位的转移灶如骨转移等,存在取材困难而无法确定ER状态的情形。半定量技术,由于操作(如受所使用的抗体、固定时间等影响)或读片认知的不同,在不同实验室间、甚至同一实验室内,其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据美国临床肿瘤和病理协会的报道,全球范围内有高达20%的ER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存在错误。由于为离体检测,且受到肿瘤内部异质性的影响,局
4、部取材可能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全部生物学信息;其次,临床由于取材限制,一般仅根据原发病灶来判断整体的ER表达,而原发灶和转移灶ER表达有时可不一致,也使临床治疗决策面临困难。通过标记不同的化合物所形成的分子显像剂,可在活体内反映包括ER等多种信息在内的肿瘤生物学特性。雌激素衍生物早在1984年就由KieSeWetter等用18F标记成功以后16-18F-17-氟雌二醵18F-FES)作为最佳的ER检测的正电子药物已被广泛认可。目前,美国和欧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18F-FES用于乳腺癌临床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商品名Cerianna),通过无创、动态地观察ER表达,可协助临床医师作
5、出治疗决策。1技术标准的制定方法2显像剂的合成和质控2.1 合成以3-0-(甲氧甲基)-16,17-O-磺酰基-I6-表雌二醇(MMSE)为前体,采取一锅-两步法的放射化学合成路线。首先,干燥活化的18F离子与前体MMSE在无水乙睛中100加热氟化反应Iomin;然后再加入盐酸溶液,90加热水解反应10min最后加入0.2mo11NaHC03溶液调节PH值,经过HP1C分离纯化及固相萃取即获得18F-FES乙醇溶液。经稀释和等渗配制过滤除菌后进入产品收集瓶。2.2 质控18F-FES的质量分析除药典规定内容外还需有以下内容具体包括性状:为无色澄清溶液,pH值范围为6.08.0;放射性核纯度例珍
6、谱仪测定时,能量谱图上除511keV外,无其他峰;化学杂质:氨基聚酸(K222)低于50gm1z乙睛不得检出;放射化学纯度:达98%以上;异常毒性试验:阴性;无菌检查和细菌内毒素检测:阴性;无菌过滤器完整性检查:完整且不漏气;放射性浓度:10mCim1;比活度:建议为13Cimo10可保证注射量为6mCi的18F-FES中,其FES的含量仍低于5g,从而实现一次生产供多人使用的目的;此外,也不会因过高比活度产生假阴性。3临床应用推荐18F-FESPET临床应用推荐见表1。表1临床应用推荐诊断和分期活体内评估病灶ER表达,尤其是难以活检的部位(IA)对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已明确为ER阳性的乳腺癌,1
7、8F-FESPET有望提高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传统影像学手段或18F-FDG无法明确性质的病灶(aB)临床治疗决策指导双原发肿瘤转移来源的辅助诊断(bC)病灶良恶性辅助定性(bC)疗效预测通过ER异质性和(或)治疗前后变化的动态观察,可用于氟维司群、CDK4/6抑制剂等药物早期疗效预测(aB)药代动力学研究基于治疗前后ER表达差异进行新药疗效学观察,为临床剂量爬坡提供定量依据(aC)4显像前准备4.1 详细询问病史4.2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慎用该检查4.3 药物干扰4.4 禁食4.5 肝肾功能5显像流程5.1 显像剂注射推荐剂量为111222MBq(通常为185MBq),以20m1生理
8、盐水稀释后以12min的速度缓慢注射。5.2 注射后准备注射显像剂后等候期的要求同常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显像,但无需禁言允许自由行走。建议患者注射显像剂前饮水11或注射后饮水0.51,以加快泌尿系统排泄,减少辐射。5.3 显像时间因注射18F-FES后1020min其在血液中浓度达到高峰之后迅速清除,在20120min内维持稳定,故需在注射显像剂后120min内显像,但不得早于20min。多数研究中,显像时间设定为注射显像剂后的(6010)mino5.4 图像采集同常规18F-FDG显像。5.5 辐射剂量和安全性18F-FES的有效剂量在允许范围内,可安全地用于临床显像。6图像分析
9、6.1 正常生物分布肝、胆道系统、肠道和膀胱内的生理性分布较为明显,全身其余部位本底较低,故需根据所需观察的部位选择合适的阈值范围。6.2 ER阳性和阴性的判定在进行病灶分析时,建议先行视觉判断,当病灶摄取高于周围正常本底时,需行最大标准摄取值(SUV)等半定量分析。鉴于所用仪器和采集条件等不同,ER阳性和阴性的界值从1.02.0不等。迄今为止一项最大的研究根据SUVmax,将病灶ER表达分成3类:1.5为ER阴性,1.52.5为可疑阳性,2.5为阳性(图21建议各中心结合自身实际,提出自己的参数用于分析。6.3 病灶部位18F-FESPET在包括骨骼、淋巴结和脑等多个解剖部位对ER阳性病灶有
10、较高的检测敏感性,其可作为18F-FDG或磁共振成像(MRI)等的有效补充,对传统影像学检查无法明确的病灶有提示作用(图31肝脏和胆道系统由于较高的本底,在分析图像时或不够准确,但利用背景校正或有助于提升对肝脏病灶ER的判断能力以靶本比0.33和0.73作为肝脏ER阴性和阳性区分的界值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高达100%和75%,但该结论尚待进一步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6.4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因素:雌激素水平和月经状态,外周血中雌二醇水平30pgm1或影响18F-FES摄取,由于生理性雌激素与ER竞争性结合,可导致肿瘤部位ER表达降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
11、HBG)与SUV呈负相关;体重指数(BM1)与SUV呈正相关,但可被基于瘦脂体重的SUV校正。外部因素:治疗史,内分泌治疗药物影响见前述,放疗会引起肺部弥漫性摄取增高,其机制尚不明确;设备分辨率:随着PET设备的更新,目前其分辨率可达24mm,甚至更小,此外,若病灶ER表达强烈,即使很小的病灶也可存在显著的摄取增高。6.5 假阴性和假阳性假阴性主要见于绝经前的妇女,或由绝经前妇女外周血中的高雌激素水平所致。假阳性结果可见于:骨纤维结构发育不良;肋骨不全骨折;放射性损伤。6.6 报告书写一份完整的18F-FESPET报告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描述正常生物分布,如肝、肾代谢、排泄情况等;描述18F-F
12、ES摄取增高的病灶(SUVmax1.5),并记录SUVmax等;对其他影像学检查计算机体层成像(CnMRI和18F-FDGPET等提示的病灶,进行ER判读;对临床诊断困难的病灶,提供该部位18F-FES摄取情况,若为高摄取,进行半定量分析(即SUVmax等),并给出ER阳性/阴性的判读,以提示临床;对进行ER异质性分析的患者,列出所有已知转移病灶ER表达信息;若为疗效评估,列出所有病灶治疗前后的18F-FES变化差异;列举非特异性摄取情况,如放射性肺炎等。7局限性(1)18F-FES显像仅可检出有功能的ER病灶,对无功能ER阳性病灶和ER阴性病灶无检出能力,故临床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不
13、能单纯以18F-FES显像作为筛查转移灶的工具。进行转移来源判断时,需考虑其他ER阳性的原发性W瘤,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因上述部位来源肿瘤的转移灶亦可表达ERo肝脏作为18F-FES主要代谢场所,本底较高。因此,对仅有肝脏病灶的患者,不建议行18F-FESPET评估ER表达。8展望目前,欧美等国已有商品化的18F-FES显像剂上市,为不具备合成条件的医院开展18F-FES显像提供了可能性。随着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的发布,中国将大力推动核医学服务基层。作为无创评估活体内ER表达的手段,随着个体化精准治疗模式的深入发展,18F-FESPET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