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艺术课程指导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艺术课程指导纲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XX小学艺术课程指导纲要一、课程背景艺术是离灵魂之门最近的一门学问,任何一个受教育的人,如果缺少基本的艺术能力,就不算是受到了完备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艺术是人类运用特定媒介、形式和方法,将思想和情感表现为审美形象的创造性活动。艺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必修课程,是包含了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课程。对学
2、生美感的形成、人格的陶冶、情感的丰富、创造力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依据现在国家对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制定,人们对学生艺术教育价值认识不断深入,艺术教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在艺术教育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教育目标功利化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现在很多的学校、家长在让孩子学习艺术时大多数都带着成名成家的思想、装点门面的思想这样的后果就是特长学生学的苦,大多数学生永远做艺术的配角。(二)教学内容专业化我们艺术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学习方式。现在的艺术课堂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灌输,欠缺对学生生活实际的关联性。像音乐课上注重乐理和学唱,美术课上注重临摹,舞蹈课上注
3、重动作的标准导致了艺术脱离儿童生活世界,陶冶情趣变成了学习负担,磨灭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出现了学生非常喜欢艺术,但不喜欢艺术课的现象。同时在表达内容的过程中,欠缺了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的思维逻辑方式。(三)教育评价单一化儿童的世界是童真、童趣、童话般的世界,艺术应当是儿童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课堂上老师的评价标准就是画得像就是画得好,唱得像就是唱得好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儿童在创作过程中的热情和创造力。二、课程理念(一)核心理念:触及这一个灵魂i艺术课程就是“我”的课程,就是为每一个孩子设计,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课程。它的特点是有趣的、个性化的、有创造力的、互联网+,同时还体现
4、了传统化、学术化、生活化和综合化。我们的目标是关注到“这“一个,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让每个孩子的一生成为一个精彩的故事。(二)基本理念1引导学生在各门类艺术的联系中形成综合素质。艺术课程围绕特定的人文主题,创设表现这些主题的情境,从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中选择最能表现这些主题的图像、声音、身体动作、情节、镜头等,探究不同艺术和不同媒介在表现同一主题时节奏、比例、重复、渐进等艺术规律方面的相通之处,让学生的图像感受、声音感受、身体感受、情境感受之间相互联系和融合,使学生的体验、探究、个人表达、合作、创造等自然地融为一体,形成综合素质。2 .培养学生适应当今社会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
5、艺术能力。艺术课程所培养的艺术能力,不仅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门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的基本能力,这也是实现艺术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3 .强调整体性和关联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整体性是指整体概念认识艺术,整合艺术信息,感受艺术魅力;培养学生从单向思维转向整体思维,从单科知识的学习转向综合能力的提高。关联性是指各艺术门类既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又有相互之间的共性联系;学生通过探究各艺术门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超越简单的形式叠加,并认识艺术的真谛及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4 .开展情境化教学,
6、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不同文化、生活和科学的情境,进行艺术教学,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艺术、建构艺术,积累艺术经验,用艺术解决实际问题。5 .变革教学方式,探索271BAY与艺术教学的深度融合。在互联网思想引领下,在it技术的支持下,开展“互联网+艺术教育”实践,面向未来,创造和发展艺术教育新形态。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6 .运用多样性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通过交流对话、问卷调查、课堂任务、档案袋等过程性评价,书面测试、展示展演的结果性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审
7、美价值判断,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艺术成长、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三、课程目标(-)课程总目标:1实现i艺术的核心素养艺术核心素养: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i艺术核心素养:激情创造美感2 .实现学校育人目标一一学子八大品质(二)课程目标指向能力1感知与体验能力。包括对艺术形式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形状、色彩、声音、动作、情节等要素的敏锐感受力,以及为获得这种感受力而应具有的好奇心和不断获得新发现与新体验的探索能力。这些能力是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解决问题、适应不同坏境和创新能力的基础。2.创造与表现能力。包括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及时地转化成特定的艺术性的身体动作、图像、声音的独创能力;在动
8、作、图像和声音之间即兴地相互转换和变化的能力;愿意并积极与同伴们沟通和互助协作,将自己的动作或表演形成更完整作品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需人才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团体创造力的基础。3 .反思与评价能力。学生通过相互评价、赞赏自己和他人的艺术创造,形成对艺术的反思能力和评判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面对竞争社会需要的自信和判断力的基础。四、课程内容为使学生达到“激情、创造、美感和271学子八大品质”的总目标,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具有趣味性和丰富多样性,艺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主要艺术领域的综合中产生。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主要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三大领域的
9、联结而实现。(一)i艺术课程主要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又分为国家课程、主题课程和校本课程。1 .音、美领域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课程标准,掌握音美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跨界领域课程的目的是发展孩子的综合能力和跨界思维,在音美整合中对于音乐来说,是对原有音乐的丰富、拓展和跨界,对于美术来说是对原有美术的丰富、拓展和跨界。2 .校本课程分为葫芦丝、口风琴、陶艺和书法。目的是帮助孩子掌握一项愉悦终生的艺术爱好。3 .主题课程和节日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孩子终生难忘,不放弃每一次唤醒、激发孩子的机会。4 .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六、课程实施艺术课程是一门注重体验、综合和创
10、新的课程。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音美老师合作开发、集体备课,可以分头实施、也可共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把握课程标准确立的“激情、创造、美感,学子八大品质”的总体目标,注重教学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趣味性。国家课程的实施(-)对如何整体把握课程的建议为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和跨界思维得到综合发展,艺术教师首先要全面地领会课程的理念、目标和各个学段的课程内容,并将课程理念贯穿于课程的每个环节。在课程实施中,音美教师在遵循艺术课程独特的教学规律的同时,基于每个班、每个学生的实际,重视对艺术课程研究和学习方式的创新,注重学生艺术学习的感性体验和积累,启发学生从生活和直接经验的积累中升华认识,获得学习的
11、基本方法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艺术学习充满情趣和快乐。(二)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建设的目标是:3.0版课堂。1.271特色+教师个性271课堂特色:自主、合作、探究、生成落实课堂基本要求: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任务就是做什么事,就是学生要去完成的事情。要完成任务,必须学会相关的知识,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学习,得到发展。情境是能够体现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的,能够引起学习者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强烈的学习动机的事件或场景。情境体验并不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是与完成任务有关的一切要素,涵盖完成任务的环境、氛围、方式
12、和全过程。做到了“任务驱动”和“情境体验”,必然会发生“真实探究”。对于音美来说,画一幅画、学唱一首歌曲就是任务,完成作品的过程就是探究,作品本身就是情境。2 .整合的主要形态(1)综合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解决生活问题(2)用一种艺术形式来强化另一种艺术技能如:用美术增强音乐的画面感,用音乐增强美术的节奏感(3)寻找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共同表现手法如:对比(浓淡、强弱、高低、粗细等)、夸张、情绪(喜悦、忧伤)案例:二年级下学期十二生肖,学生或唱、或演、或画、或剪演绎十二生肖大联欢,就是综合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解决生活问题;六年级唱大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脸谱色彩和谱式绘画并进行表演,整体感受我国京
13、剧的魅力,就是用一种艺术形式来强化另一种艺术技能;三年级上学期神奇的线,学生们从大自然中寻找长短、粗细、曲直的线,音乐中旋律的对比、长短的变化,就是寻找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共同表现手法。3 .以“大概念”为引领,基于单元主题,采用逆向设计,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大概念是学科的核心,即体现主题本质的概念,是理解和把握主题的最主要的方面,它能够强有力的解释现象,可以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迁移,而不仅仅局限于事实。大概念可以以各种形式体现一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问题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大概念就是一个概念、主题或问题,它能够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相互联系并有一定意义。例如音乐中的音乐要素与
14、情绪之间的关系、节奏与节拍的区别等。(1)确定预期结果: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理解?什么是值得持久理解的?(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设计学习体验和活动: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根据表现性目标,我们需要教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要完成这些目标,哪些材料和资源是最合适的?(三)课程整合的方法1 .目标的分析与对比2 .内容的梳理与重组3 .主题的选择与确定4 .活动的设计与建构5 .评价的设计与贯通(四)课程整合的原则。能
15、融则融,不能容的则单独进行。(五)学历案的设计和使用学历案是学生学习的支架,每个任务的设计都是指向目标的,注重学科探究生活化和生活探究学科化。在实施中学历案中的活动要与备课设计的活动一致,可以在上课过程中进行修改。1 .学历案体例设计:我发现、我探究、我展示、我评价、我收获。其中“我发现”就是单元简介以及学生提出的i目标;“我探究”就是音美跨界领域具体的课程内容,其中里面又包含了小体例,音乐有听一听、唱一唱、想一想、练一练、演一演、评一评,美术有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看一看、做一做、评一评;我展示就是单元完成后整体展示;我评价是单元评价(指向核心素养、指向目标,可以是连线、填空、问答
16、、档案袋等形式,注重鼓励和过程,体现技能、技法,);我收获就是学生学完了本单元后,用艺术语言总结自己的收获。2 .设计原则:1)基于任务驱动、情境体验和真实探究十二字要求。2)体现四化:即儿童化,立足儿童世界、用儿童情境、儿童语言、儿童规律、儿童音像图画;素养化,学历案中的每一句话都要体现核心素养,我们的任务、情境、探究、评价都指向核心素养;大概念化,在学历案中建立学科观念,实现深度学习,强烈的体现迁移运用,变化生活情境,到生活中不同的情境中进行迁移;271bay化,建立互联网思维,拓宽学生学习资源,利用it技术,建立学习社区平台。3)深度学习:突出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探究设计的专业性、活动设计的梯度性。4)有效的课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