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临武君与孙卿子议兵于赵孝成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日:“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孙卿子曰:“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阵与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临武君曰:“不然。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孙卿子曰:“不然。臣之所道,仁者之兵,王者之志也。
2、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所行,攻夺变诈也;诸侯之事也。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涣然有离德者也。”孝成王、临武君日:“善!”(节选自荀子议兵)材料二:太宗日:“分合为变者,奇正安在?靖曰:“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三军之士,止知其胜,莫知其所以胜,非变而能通,安能至是哉。分合所出,惟秒衣能之,吴起而下莫可及焉。太宗日:“吴术若何?靖曰:“臣请略亨之。魏武侯问吴起两军相向。起曰:使贱而勇者前击锋始交而北北而勿罚观敌进取。一坐一起,奔北不追,则敌有谋矣。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臣谓吴术大率多此类,非孙武所谓以正合
3、也J太宗曰:“卿舅韩擒虎尝言,卿可与论羽、吴,亦奇正之谓乎?”靖曰:“擒虎安知奇正之极,但以奇为奇,以正为正尔。曾未知奇正相变,循环无穷者也。”(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孙卿子:即荀子,名况,字卿。靖:即李靖,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使贱A而勇者B前C击D锋E始F交而北G北而勿罚H观I敌进取。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造父,相传他为助周穆王平乱,驭马载周穆王自西王母处返回,日行千里。B.孙武,字长卿,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又称“兵圣”“兵家至圣”,有“百世兵家之
4、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之誉。C.非,违背,与论语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的“非”意思相同。D.言,谈论,议论,与过秦论中“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的“言”意思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临武君和荀子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用兵之道,临武君认为除了要得到天时地科,用兵还要善于观察敌方的动向。B.荀子不认同临武君的观点,他认为用兵的要领在于善于依附百姓,正如后羿射中微小目标需要借助协调的弓箭。C.面对唐太宗用兵的奇正表现在哪里的询问,李靖回答说善于用兵的八,处处将正兵与奇兵相结合,令敌方无法判断。D.韩擒虎认为李靖可以与孙、吴相提并论,但李靖并不认同,他觉得舅舅
5、从来不懂得奇正相互变化、循环无穷的道理。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所行,攻夺变诈也;诸侯之事也。译文:(2)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译文:14.对孙、吴的用兵之道,临武君和李靖的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答案】10. DGH11. C12. D13. (1)您所崇尚的,是权变谋略、形势有利;所实行的,是攻取掠夺、诡变巧诈;这些都是诸侯干的事。(2)如果敌人全军追击败兵,士兵行动毫无秩序,那么这说明敌人没有才能,立即攻击他们,不要迟疑。14. 临武君认为,孙、吴的用兵之道是变化极快,神秘莫测,使敌人摸不清他们的行动。李
6、靖认为,孙武的用兵之道高于吴起,前者能通过分合军队而产生奇正的变化,后者则通过计谋(佯装战败逃跑)来观察敌方,再定下攻退计划。【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让勇敢的下级士兵向前攻击,刚一交锋就败退,败退了也不要处罚,趁机观察敌军进攻的动作。“贱而勇者”为“使”的宾语,“前击”的主语,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处D断开;“锋始交而北,“锋始交”作状语修饰“北”,句意完整,处G断开;“北而勿罚”,“勿罚”针对“败北”而言,以“而”连接,单独成句,H处断开。故DGH三处需要断句。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通假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正确。C.错误。不,
7、不是。/违背。句意:如果不是把奇正变化灵活运用到了极点。/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说。D.正确。说明,谈论。/著作。句意:请让我简略说明一下。/烧毁了诸子百家的著作,使百姓们变成愚昧无知的人。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韩擒虎认为李靖可以与孙、吴相提并论,但李靖并不认同”错误,原文“卿舅韩擒虎尝言,卿可与论孙、吴“,意思是你的舅菖韩擒虎曾说,你可以和他谈论孙、吴兵法,并非说李靖可以与孙、吴相提并论。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贵”,崇尚;“势利”,形势有利;“所行”,所实行的。(2) “追北”,追击败兵;“
8、纵横”,无秩序;“才”;才能。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从出,孑卜、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可知,临武君认为,孙、吴的用兵之道是变化极快,神秘莫测,使敌人摸不清他们的行动。结合“分合所出,惟孙武能之,吴起而下莫可及焉“起曰:使贱而勇者前击锋始交而北北而勿罚观敌进取。一坐一起,奔北不追,则敌有谋矣。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可知,李靖认为,孙武的用兵之道高于吴起,前者能通过分合军队而产生奇正的变化,后者则通过计谋(佯装战败逃跑)来观察敌方,再定下攻退计划。【参考译文】材料一:临武君和荀子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如何用兵的问题。赵孝成王说:
9、“请问用兵的要领。”临武君回答说:“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察敌人的动向,虽然后发兵,却能先到达,这就是用兵的要领。“荀子说:“不是这样的。我所听到的古代用兵的道理,凡是用兵攻战的根本在于统一人民。弓与箭不能协调,那么后羿也不能射中微小的目标;驾车的六匹马不和谐,那么造父也不能使车到达很远的地方;百姓不亲近依附,那么商汤、周武也不能一定取胜。所以善于依附百姓的人,就是善于用兵的人。所以用兵的要领就在善于依附百姓而已。”临武君说:“不是这样的。用兵所崇尚的,是形势有利;所实行的,是诡变巧诈。善于用兵的人,变化极快,神秘莫测,敌人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出动,孙武、吴起运用这种方法,在天下没有对手,难道一
10、定要等待依附百姓吗!”荀子说:“不是这样的。我所说的,是仁德之人的军队,是称王天下之人的意志。您所崇尚的,是权变谋略、形势有利;所实行的,是攻取掠夺、诡变巧诈;这些都是诸侯干的事。仁德之人的军队,是不可能被欺诈的;那可以被欺诈的,只是一些怠惰荒疏的军队,羸弱疲惫的军队,君臣上下之间涣散且离心离德的军队。”赵孝成王、临武君说:“说得好!”材料二:唐太宗问:“军队在进行分合变化的时候,奇正表现在哪里?”李靖说:“善于用兵的人,无处不用正兵,无处不用奇兵,使敌人无法判断,所以正也能胜,奇也能胜。全军官兵,只知道胜利了,却不知道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如果不是把奇正变化灵活运用到了极点,怎能做到这样的地步
11、呢。由分合而产生奇正的变化,只有孙武才能做到,从吴起往下没有能比得上他的。”唐太宗问:“吴起用兵的方法怎么样?”李靖说:“请让我简略说明一下。魏武侯问吴起两军对垒的情况。吴起说:让勇敢的下级士兵向前攻击,刚一交锋就败退,败退了也不要处罚,趁机观察敌军进攻的动作。如果敌人停止、前进都有秩序,见到我军败退也不追击,那么这说明敌人有智谋。如果敌人全军追击败兵,士兵行动毫无秩序,那么这说明敌人没有才能,立即攻击他们,不要迟疑。我认为吴起的方法大都是这一类,不是像孙武所说的“用正兵交战。”唐太宗问:“你的菖男韩擒虎曾说,你可以和他谈论孙、吴兵法,也是说的奇正吗?”李靖说:“韩擒虎怎能知道奇正变化的奥妙,他仅仅知道以奇为奇,以正为正罢了。从来不知道奇正相互变化,循环无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