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7002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2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2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2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2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2章 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本章学习要点学习完本章后,要求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含义,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了解市场及市场经济的含义,能够运用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与生产者行为进行一般分析。理解掌握市场失灵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内含。明确管理的概念与职能,了解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与管理学派的主要思想与观点。理解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内含。掌握企业系统与企业分类的主要内容。在了解现代园林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了解并掌握现代园林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趋势。第一节园林经济理论概要一、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一)经济学的含义从经济学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稀缺资源如何配

2、置和利用的问题。什么是资源的稀缺性?在人类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相对于人类社会的需求和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的物品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社会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称为稀缺性。如果世界上所有的物品资源都是取之不尽,可以永远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那么也就不会产生经济问题,经济学也就没有存在和研究的必要了。从这一点上而言,资源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正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经济学才产生了。所以资源稀缺性也是经济学研究的根本假设前提,离开了这个假设前提,任何经济问题都失去了研究的意义。(-)经济学的内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

3、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的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亦称为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内容。2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来研究,通过研究经济运行中各有关总量的确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亦可称为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具体而言,它所考察的是经

4、济增长和衰退的原因。(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指排除了主观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做出客观分析的方法。它只考虑经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所要回答的只是客观事物“是什么”。如目前的失业率是多少?失业率如何影响通货膨胀?汽油税会怎样影响汽油的消费量?等等。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说明某一具体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标准,它要I4答的是某一事物“应该是什么”。它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如通货膨胀的容忍限度应该是多少?是否应当向富人课以重税以帮助穷人?2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

5、分析也称为均衡分析,它是一种对经济运行活动进行静态短期分析的方法。它主要研究什么是均衡状态,以及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条件,但它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和所需的时间。但如果把时间因素导入经济分析之中,具体研究分析当自变量发生变化后,原来的均衡点如何过渡到新的均衡点的实际变化过程,就是动态分析。由于动态分析的重点是研究实际变化的过程,因此,它也称为过程分析。3 .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所谓边际(marginal)分析有两层含义:一是增量的意思,二是一定数量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增量,这一增量在数字上可正也可负。因此边际概念就是指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的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增量。二

6、、市场与市场经济(-)市场的内涵在经济学中,每个独立的经济单位都可以按照各自的功能分成两大类:卖方和买方。当买方和卖方同时相互作用时,就形成了市场。市场是买卖双方通过相互作用来决定某一种或一类商品价格的集合。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是经济学划分市场类型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和非完全竞争性市场。完全竞争性市场的特点是市场内拥有许多买卖双方,但没有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能对价格有显著的影响力。这种市场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就是农产品市场,比如在小麦市场中,有成千上万的农民生产小麦,同时也有许多厂商来购买小麦进行再加工。显然这个小麦市场内的任何一个农民或厂商都不能单独决定或影响小麦的价格

7、,这就是一个完全竞争性市场。而非完全竞争性市场则是相对于完全竞争性市场而言的,除了完全竞争性市场以外的其它市场都可称为非完全竞争性市场,它包括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这些市场的特点都是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垄断因素,具体表现在生产者或厂商的数量有限,或者即使生产者或厂商的数量较多但它们之间也是彼此联合的关系,这样它们就可以影响商品的价格,这个市场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控制。如垄断竞争的香烟市场、寡头的石油市场、完全垄断的水电市场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也称为自由经济,萨缪尔森在其论著经济学中是这样定义市场经济的:“市场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在这一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有

8、关资源配置问题主要是由市场供需所决定简而言之,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自由调节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或工具的一种经济形式。而计划经济也称为指令性经济。在计划经济中,政府控制着生产要素,并对其使用和收入分配作出决策,并且所作出的决策也是集中进行的。所以计划经济就是以政府计划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工具的一种经济形式。由此可见,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市场经济注重的是市场本身的调节能力,而计划经济则以政府职能来替代市场机制进行经济活动。市场经济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呢?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起到了资源配置的功能,这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涵和本质。三、消费者与生产者行为理论(一)消费

9、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也称为消费者选择理论,它是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分析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用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以获得最大效用的问题。在有限收入的约束下,消费者获得最大化效用的现象,就叫做消费者均衡。(-)生产者行为理论在经济学分析中,生产者亦称厂商,一般被假定为理性的经济人。厂商通过生产将生产要素变为产品,厂商提供产品的目的就在于追求最大的利润。通常,企业的规模报酬的变化会呈现出这样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进入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当生产处于这个阶段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会下降,称为规模经济。反之,则称为规模不经济。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

10、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可能会比较长)。在这之后,企业如果再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四、市场失灵与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一)市场失灵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是在价格机制的调节下使市场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但在现实中,完全竞争以及其它一系列假定条件与现实的市场经济可能不符。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有四种,即垄断、不完全信息、外在性和公共物品。1 .垄断经济上的垄断现象,指个人、组织或集团排他性地控制某种经济资源、产品、技术或者市场。在现今的市场上,垄断不仅

11、仅有经济性的垄断,还存在其他垄断如政策性垄断。2 .不完全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是假定市场上的每个经济单位都享有完全信息。但在现实中,经济交易的双方往往拥有的信息在质和量上都存在差异性,这就叫信息不对称。3 .外在性外在性是指经济人的行为对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个人和企业所造成的影响。当这个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在性;当造成不利影响时,就称为负外在性。4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通常是指不具备消费或使用的排他性或竞争性的商品。由此可见,公共物品有两个特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例如:公用道路、城市绿化、国防安全就属于公共物品。对于公共物品来说,由于免费搭车者的存在使得市场很难或者不可能有效地提供商品即市场机

12、制很难对公共物品提供有效的供给。因此,政府必定是绝大部分公共物品的供给者。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一般由政府以行政的方式来决定。(-)政府宏观调控一旦市场经济出现了 “市场失灵”,就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即政府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节以使之恢复正常。第二节园林管理理论概要一、管理的概念与职能(一)管理的概念在人类的活动中,无时不存在管理,无处不需要管理。管理活动自古就有,但是把管理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则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在管理科学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管理理论体系和派别,对管理的认识和定义也不尽相同,没有完全统一。但一般来说,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管理者为了实现既

13、定的组织目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及控制等职能活动,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的过程。学习和运用管理,首先要准确地把握管理工作的特征。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科研、教学等具体活动,它有其自身的特性。1 .系统性管理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层出不穷,但是就整体而言,所有的管理理论和知识都并非各自独立,而是具有发展的时间承接性和内容内在的联系性,这就使得管理理论知识体系具有了系统性。2 .动态性管理工作所处的环境和所针对的组织对象本身永远都是复杂多变的,这就决定了管理科学必须具有动态性。在管理实践中即使管理者

14、具备了很多管理理论知识,但仍需要根据实践的变化和需要而做出相适应的动态变化。3 .科学性管理的动态性特征并非意味着管理活动没有科学规律可寻。管理科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揭示了一系列管理规律,总结出了许多管理原则。这些管理理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和验证,被证明是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科学的管理理论。4 .艺术性管理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对具体管理对象而言,管理没有完全有章可循的固定模式,每个具体管理活动的绩效都与管理者管理技巧的发挥相关性很大。而管理者对管理技巧的发挥与运用,正体现了管理活动的艺术性。5 .创新性管理是一种动态性的活动,并且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参照。所以管理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如果管

15、理活动没有了创新特性,也就不可能具备艺术性和动态性特性了。以上所述的管理的五种特性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管理在性质上具有二重性,即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社会化生产客观要求合理组织生产力。也就是说,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组织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生产力发展越快,社会化生产水平越高,对管理的要求也就越高。而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是为一定的生产关系服务的,这就使得管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本质上的不同。(-)管理的职能关于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和控制。也就是说,管理就是这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1 .计划由于组织的存在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管理活动从计划工作开始。2 .组织计划制定后,需要落实到行动才有意义,这就必须要有组织工作。组织工作包括明确组织所承担和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由谁去完成这些任务,这些任务如何分配,组织机构如何设置,信息指令的传递渠道如何建立以及权力的划分和组织任务与工作的协调等内容。3 .领导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与其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