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二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二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 .举例说明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2 .举例说明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3 .阐明种群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1 .科学思维:进行因果分析,如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等2 .社会责任:介绍种群研究在濒危物种保护、渔业生产、有害动物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知识自主梳理知识点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非生物因素1阳光: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皿光照强度物温置一般来说,温带地区.种子春季-萌发.蚊类等昆虫在寒冷时死亡一水分:酸!干旱缺水会使许一植物种
2、胖的死亡率升一.但却是东亚6蝗爆发式增K的主要原因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画综合性的。2 .生物因素(1)种群内部随着种群的增长,两种内竞争会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画受到限制。(2)种群外部其他生物的影响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除顶级捕食者外,每种动植物都可能是其他某种生物的函捕食对象,每种动物都需要画以其他生物为食。如果食物匮乏,动物种群会出现画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的现象,种群数量下降。种间竞争关系:植物之间竞争阳光、养分等资源,动物之间竞争猎物等,导致种群数量变化。其他生物因素:作为宿主的动物函被寄生虫寄生,细菌或病毒1引起传染病,会影响种群的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进而影响种群
3、的数量变化。3 .思维训练分析循环因果关系(1)定义:在生物学上,许多同生理或生态过程的因果关系是同循环性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事件作为引起变化的旧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又会成为回新的条件,施加于原来作为原因的事件,使之产生回新的结果,如此循环往复。(2)举例: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猎物和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阿星图回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1)密度制约因素定义: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举例: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因此,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2)非密度制约因素定义: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
4、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举例: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知识点二种群研究的应用4 .种群研究的意义研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规律,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画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5 .种群研究的应用濒危动物的保护调直获知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以及影响该物种群数M变化的因素了斛种群生存状态预测则种群的数拈变化趋势采取合理保护时策,如降低环境阳力,提陶N值(环/容纳量)一(2)生物资源的利用指导渔业捕捞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处在K/2左右)
5、有利于画拄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渔网网目不应过小,否则会影响来年渔业产量。划定“休渔期”和“禁渔区”。(3)有害生物防治鼠害防治a.采用画化学和画物理的方法控制现存害鼠的种群数量;b.通过减少其获得画食物的机会等方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使鼠害得到有效防治。对农林害虫的防治a.化学防治如果一味依赖喷洒农药的方法,既造成两环境污染,又伤及害虫的天敌。b.生物防治有效保护或引入回天敌生物,则有利于将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课堂小结阳光、温度、水响群量化因影种数变的素1 .种群数量的变化受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2 .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到捕食、种间竞争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6、3 .密度制约因素包括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气候、干旱、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是非密度制约因素4 .研究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有助于保护濒危动物和有害生物防治/学习目标检测1 .(目标1)下列描述中,没有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是()A,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B.一年蓬的种群密度随林木郁闭度的增加而降低C.引起传染病的某种病毒使某种群的种群密度降低D火山喷发时火山口附近的植物几乎全部死亡答案C解析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主要体现了气温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一年蓬的种群密度与林冠层的郁闭度有关,即与一年蓬受到的光照强度有关,体现了阳光对种群密
7、度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引起传染病的某种病毒对种群数量变化有影响,该种病毒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C符合题意;火山喷发时火山口附近的植物几乎全部死亡,体现了自然灾害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2 .(目标1和2)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因素就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竞争、捕食等B.生物因素的影响一般与种群密度大小相关,故又称为密度制约因素C.植物可以是生物因素,作为栖息地也可看作是非生物因素D.光照虽然是非生物因素,对绿色植物的影响却与植物密度相关答案A解析生物因素有种内关系、种间关系(捕食、寄生、种间竞争等),所以也包括同种生物之间,
8、A错误;植物作为生物,可以是生物因素,植物作为栖息地,也看作是非生物因素,C正确。3 .(目标2)蓟马是一种靠吸取植物汁液生存的昆虫。如图是澳大利亚昆虫学家连续6年对玫瑰园中蓟马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这6年间蓟马种群数量不断波动B.蓟马种群数量多的年份,通常玫瑰数量较少C.蓟马与玫瑰之间竞争阳光等资源D.蓟马种群数量主要受种群内部因素的影响答案A解析种群数量经常呈现波动,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蓟马是一种靠吸取植物汁液生存的昆虫,不与玫瑰竞争阳光资源,蓟马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食物来源更为丰富,即玫瑰数量多。4.(不定项)(目标3)如图所示种群数量增
9、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左右以保持较高的增长速率答案ABC解析由于环境资源有限,种群密度越大,种内竞争会越剧烈,从而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A错误;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受非生物因素(包括气候条件)的影响,B错误;C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不利于防治蝗灾,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前进行,C错误;C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左右,有利于种群数量得到快速恢复,D正确。5.(目标2和3)前些年,某地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
10、当地的原始森林改造成了人造马尾松林。随后的几年中,该人造林受到松毛虫的侵害,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林场工作人员用药物进行了局部灭虫,但效果很难持久有效。(1)灭虫前松毛虫的数量变化整体呈“S”形增长,其增长曲线中的K/2处对应的年龄结构为o防治松毛虫的最佳时间是(填“K/2”“K/2之前”或“K/2之后(2)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虫害数量,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农药防治不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3)一般认为对某种害虫的防治主要是控制害虫种群数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请分析其中的循环因果关系:答案(1)增长型K/2之前(2)农药会使害虫抗药性逐渐增强(3)在该
11、捕食关系中,不彻底消灭害虫是“因”,以害虫为食的天敌数量增加是“果”,松林被破坏导致害虫食物减少也是“果”;害虫食物不足又会成为新的“因”,害虫数量下降又是新的“果工如此循环往复,可把害虫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重点题型突破题型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种类例1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林冠层的郁闭度较高,会使林下所有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B.种群外部生物因素可以影响生物的繁殖力,进而影响种群数量C.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外因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气候干旱是东亚飞蝗种群呈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解题分析林冠层的郁闭度较高,导致林下光照不足,会使林下部分植物的种群数量下
12、降,但有些阴生植物种群数量可能会增加,A错误。答案A例2生态学家将生物大体上可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即R对策和K对策。R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制约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也大体分为两类: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包括食物、疾病、寄生物等;非密度制约因素如干旱、大寒、洪灾等自然灾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熊猫和蟾蛛的生活史对策分别为R对策、K对策B.蝗虫易受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如蝗灾发生前往往是第一年洪灾,第二年干旱C.羚羊易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如种
13、群密度过大时,资源匮乏且易爆发传染病D.改善栖息环境可以有效提高K对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解题分析蟾蛉,个体小、寿命短、生殖能力强,但是成活率低,蟾蛛的生活史对策为R对策;熊猫,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熊猫的生活史对策为K对策,A错误。答案A题型二K值和K/2值的应用例3如图表示出生数量、死亡数量和种群数量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出生数片或死亡数H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题分析在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因此对于有害动物不宜在此时防治,A错误;
14、该图示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因为人类与自然种群不同,受其他因素如计划生育的影响,B错误;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生产实践,C正确;在接近K值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D错误。答案C例4(不定项)近几年某地由于频发旱灾进而引发蝗灾,正尝试引入某种生物进行防治。如图曲线I表示蝗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曲线U是a时期引入的某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进行生物防治的最佳时期应是蝗虫数量达到C点时B. AD段,食物等生物因素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C. a点时引入的生物可通过与蝗虫竞争食物来降低蝗虫的环境容纳量D.可通过适当引入蝗虫天敌控制蝗虫数量解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I表示蝗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AE段为形曲线,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曲线H是a时期引入的某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使蝗虫种群数量有更明显下降,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引入的生物是蝗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的最佳时期应是蝗虫数量达到C点(K/2)前,A错误;AD段,由于蝗虫种群数量增大,食物等生物因素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B正确;由分析可知,a点时引入的生物可通过捕食蝗虫来降低蝗虫的环境容纳量,C错误。答案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