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年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中学年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初级中学年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课程实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扎实开展新课堂达标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能,强化质量核心意识,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根据甲地市教体局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新学年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计划。一、聚焦新课程实施,培养“三有”时代新人1完善学校课程规划。全面贯彻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3年版),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
2、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科学规划学校课程蓝图,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科学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参加市优秀学校课程方案评选。2 .坚持育德为本。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育人目标中,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各年级依次递进、有序过渡。充分挖掘学科学习中的德育要素,将具体学科知识链接生活实际,形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性学习提升核心素养,实现教学过程的知行合一。坚持不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积极进行全环境育人规范学校创建。3 .加快育人方式变革。加强课程与生
3、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积极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加强跨学科教学研究,积极参加跨学科优秀案例遴选,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与路径,推进项目化学习和STEAM教育。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加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加强英语听力和口语人机对话训练,组织参加英语听力和口语人机对话测评。积极开展乡土资源研学实践,与跨学科主题学习融通,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抓好小初衔接教学工作。深
4、入推动阅读与写作衔接育人行动,上好语文、英语作文课,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思辨能力。组织参加教体局阅读小达人、阅读推广者、阅读引领者、书香校园评选。上好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中小学音体美特长社团化、链条式培养,让每名学生发展一项艺术爱好、掌握一种健身技能。加强劳动教育,指导学生掌握一种劳动技能。推动学生社团建设,组织社团展示交流活动,参加市优秀学生社团评选。加强安全课程教学研究,每学年召开上2次安全教育课程研讨会,参加安全教案、优质课评选。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团队,开发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资源,参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撰写优秀课例参与评选。利用“中小学生素养监测平台”,参加初中学生综
5、合素养监测。5 .培育学生创新素养。挖掘利用学科课程中的创新要素,将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与课堂教学、校园社团、科技节、文化节、社会实践、课后服务等有机融合,通过综合性社会实践、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发明创新展示、文体展演等活动,丰富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激发创新动力。组织参加中小学科技创新比赛,以及创新素养培育精品课程及案例评选。加强实验教学,确保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堂演示实验正常开展,分组实验开出率达IOO虬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教学开设,组织参加实验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组织参加八年级“筑梦未来”核心素养展评活动,提高学生学科能力和科学素养。6 .实施家校社协同共育。健全家校社共育机制
6、,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发展合力。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课程、致家长一封信、全员全覆盖定期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加强家校合力育人,提升教育满意度。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持续开展亲子共成长工程,教育、帮助家长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家庭教育本领。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家长委员会会议。二、聚焦新课堂达标,打造教学改革品牌7 .构建达标新课堂。加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究,构建“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达标课堂实施系统,建立目标导向、素养导向、高阶思维导向的课堂达标教学模式。探索大单元教学,加强学历案课堂实践研究。以学
7、历案为基点,实施大单元设计,从“课时学历案”走向“大单元学历案”。扎实编制好单元学历案、课时学历案,逐步形成基于学历案的课堂教学形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建构基于校情的高效课堂实践模式。优化教学方式,突出深度学习,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开展高效新课堂创建,参加新课堂达标优秀课堂模式遴选。8 .完善达标机制。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分阶段、分专项开展课程标准、课程纲要、学历案、学习目标、评价任务、作业设计、课堂实施等“七级达标测评”,不断完善“驾考式”达标测评新机制。加强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习与培训,强化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开发课程标准达标评估工具,
8、开展课程标准掌握与解读的达标评估。落实甲地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指南(试用),实施学历案、作业设计达标评估,参加学历案设计、作业设计比赛和优秀学历案、作业案例的遴选。根据评估标准进一步研制学期课程纲要,参加课程纲要评选和优秀学期课程纲要资源遴选。9 .强化教研支撑。加强课程改革理念培训,推介先进课改经验,组织新课程、新课标全员培训o深入推进新课堂达标,加强教学研讨,持续开展“三学”“三研”“三练”活动,积极申报教学改革、新课堂达标专项课题。强化教研指导,召开新课堂达标学科培训研讨交流会议,举办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组织同课异构、联合教研等研讨交流活动。增强教研供给,提供菜单式、融合式专项教研
9、、送课助研服务。培育先进典型,挖掘典型经验,参加新课堂达标经验交流会、校长论坛,参加新课堂达标优秀团队、教学成果、案例与模式遴选,努力成为达标典型。10 .优化协同发展机制。根据市局以整体建构、项目驱动、多元协同的推进思路,注重教研环境、教研制度、教研行为、课程教学、教师实践等要素的优化整合,在市、镇(街)、学校三级联动推进机制中发挥作用。整合优化学校联研共同体,开展城乡帮扶、联盟发展,召开学校联研共同体现场会,推介联研成果。参加优秀学科中心团队、工作室评选。做好教研工作评估,迎接市教研工作专项视导。三、聚焦提质赋能增效,推动教学管理水平提升11 .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学科(备课)组建设,优化基
10、础年级师资与教学资源配置,建立高效的教学组织和运行机制。合理调控教学进度,规范日常考试行为,严控考试频次。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抓好单元达标和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做好阶段性教学质量评估与评价。落实巡查课制度和听评课制度,领导干部深入课堂、深入备课组。每学期,校级干部不少于30节(兼课不少于25节),中层干部不少于35节(兼课不少于25节),教龄不足三年的教师不少于30节,教龄超过三年的教师不少于20节,听后即交流反馈。12 .抓实教学常规。规范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讲评、课后辅导、单元检测等常规性教学活动。优化一课一研,抓实集体教研和集体备课。推进单元整体教学,建构基于“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课堂实
11、施样态。加强作业教学监控,发挥作业的矫正、巩固、促学效能,优化作业布置,精心设计基础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作业。完善单元达标机制,确保单元达标检测完成率达到10096,逐步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常态化单元教学质量评价和补偿机制。13 .实施信息化赋能行动。依托我市“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教与学”项目优势,进一步构建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融合实验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市阅卷中心进行网上阅卷,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的自动化,开展精准高效的教学活动,建立新型精准化教学评价模型和学情反馈机制。引导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合理筛选资源,适度运用课件,真正让信息资源服务教学,避免不加筛选、
12、不加节制的滥用PPT的现象。引领学校和教师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信息化+”教研、“信息化+”备课新方式常态化实施。积极推进“甲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甲地教科研”网的建设和应用,提供高质量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件、微课、试卷等资源。建立常态化网上巡课和巡考制度。14 .实施名师领航工程。推动名师梯队培养,完善从新秀到骨干、能手、带头人、教学名师的培养机制。完善“校、镇(街)、市”三级教学名师培养平台,推动名师工作室建设。开展名师送教助研活动,组织结对帮扶和协作交流。组织开展“阳光学校教育大讲堂”,引进名师专家来校讲学。四、聚焦教学评一致性,提高学业质量监测水平15 .建立学业质量
13、监测体系。加强学业质量监测,推动学生课堂达标。完善涵盖各年级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市一镇街一学校”三级学业质量监测运作机制形成,不断优化教学质量监测过程,考察学生学业达标情况。实施合格率每年提升10%的行动,推动教师从最后一名抓起。16 .提升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命制水平。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学业质量监测,坚持教一学一评一致性。试题命制以立德树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导向教学为方向,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要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
14、、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强化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加强命题与质量监测研究,开展命题评价,全面提升试题评价能力,参加市考试命题评价研讨会。17 .强化学业质量监测结果运用。建立监测问题反馈机制,找准学业质量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依据“数据描述一价值判断一科学预测一改进提升”的路径形成学业质量监测报告。全面准确把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状况,找准学生学业发展的“痛点”,合理归因、科学施策、靶向改进。坚持问题诊断和示范引领并重,推动建立结果运用机制,有效发挥监测诊断、改进、引导功能。加强监测数据挖掘运用,鼓励开展监测相关学术研究,引领推动教学改革、改进教育管理。18 .加强备考指导。20
15、23年初中学业水平复习备考,继续坚持以山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科命题指南(2023版)和学科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以考试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中心”的备考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以“学历案”为基本抓手,落实“拆卷、组卷、整卷”训练,夯实“反馈、纠错、补偿、回扣”等关键环节,提高训练效能。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将学科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参加九年级文化学科和八年级地理生物学科教师业务考试。19 .精心组织三轮复习。本届初中
16、学业水平复习备考,分为三个阶段组织实施:(1)基础复习(2023年3月上旬5月上旬)。明确核心素养导向,强化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教学,落实“完善、整合、拓展、迁移”的教学要求。依据课标,用足教材,完善学科知识建构。重视教材习题的演练,抓好“拆卷”训练和课时达标、单元达标、分册达标,强化学科知识的应用迁移和实践创新。语文、英语学科要上好作文指导课。(2)专题复习(2023年5月上旬5月下旬)。以提高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落实“综合、强化、应用、提高”的教学要求。打破教材界限,科学划分专题,重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以“组卷”训练为主导,优选习题,精心编制专题卷,实施精准训练;抓实反馈纠错,重视补偿性教学,抓好即时回扣,提高训练效能。适度穿插整卷模拟训练,基于错题反馈,优化专题设计,提高专题训练的指向性。(3)模拟训练(2023年5月下旬6月上旬)。聚焦应试能力提高,落实“反馈、矫正、回扣、调节”的教学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四精”“四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