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市域社会治理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市域社会治理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市域社会治理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同志们:市域既是国家治理体系运转的重要节点,又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维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是我们党立足新时代、新阶段,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下面,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
2、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始终是为人民利益奋斗的政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道路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什么为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实质就是一个对谁负责、让谁满意的问题。“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城市是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和经济社会活动的集中之地,是多元社会利益进行分配、权力结构进行调整的政治社会场域,客观上要求市域治理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经济增长的物质需
3、求,而且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定社会秩序、美丽生态环境、高效公共服务等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城市发展面临人口大规模流动、利益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思想多元化等复杂严峻形势。市域社会治理在承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等刚性任务时,又融入了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为本和民生导向等包容性治理任务。因此,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的所有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解决市域内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先进的理念、
4、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细的标准,更好地解决市域社会治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升社会市域社会治理效能,确保人民群众能在市域社会治理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同一致的社会治理体制。市域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既是国家社会治理大政方针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又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指导者和推动者,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同一致的社会治理机制是解决当前基层治理实践中结构短板问题的关键举措。在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的纵向发展中,必须坚持党委领导,强化和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社会治理机制,使党的全
5、面领导始终贯穿于市域治理的全过程,着力打造市县乡三级联动的纵向治理结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因此,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必须从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出发,把党的大政方针、制度安排和基层的统筹谋划、实践发展科学对接。各市级党组织一方面要处理好省市间的上下联动关系,融入省情社情,充分发挥省级党委政府在规划设计、政策配套以及制度跟进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为市域社会治理造优质的行政生态。另方面要树立市域治理“一盘棋”的理念,完善权责明晰、上下通畅、层层递进的纵向治理架构,形成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组织实施、乡镇(街道)
6、强基固本的治理链条。同时,在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的横向发展中,必须有效发挥市域层面具有较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具有解决社会治理中重大矛盾问题的资源和能力,充分激发市域社会治理各主体的活力,打造全域协同、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横向治理结构。尤其是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市域作为社会突出矛盾的聚合地,市域内社会利益主体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趋势。因此,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以化解防范市域社会治理难题为突破口,建立政府、社会、市场、公民之间的一种合作与良性的互动关系,积极构建社会各方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平台和载体,扩大和完善多元主体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同政府
7、的优势、市场主体的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服务优势以及人民群众的主体优势结合起来,凝聚多元共治合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实现市域社会治理方式的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社会建设理念的突破、方式的创新。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正确理解和处理好维稳与维权、活力与秩序等关系,才能有效发挥市域社会治理所具有的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结构性优势、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性优势以及协调区域发展的整体性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
8、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社会阶层结构不断分化,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尤其是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城市中密集出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共享经济等新事物在城市中层出不穷,进一步增加了市域社会治理的难度。因此,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方面要持续深化对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的认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专项治理相结合,积极构建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先导、科技支撑的新型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树立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防控社会风险,不断提高统筹谋划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创新驱动能力、破解难题能力、舆论导控能力以及依法打击能力等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全方位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