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血性疾病危急值专家共识(2023 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出血性疾病危急值专家共识(2023 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最新:出血性疾病危急值专家共识(2023版)出血性疾病是各种原因导致的以止血或凝血机制异常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快速准确地诊断和及时适当的治疗措施对改善出血性疾病患者临床预后至关重要。本共识拟从实验室检测、放射影像及超声检查角度全面评估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危急状态,并通过整理文献、广泛征求和整合专家意见,制订出血性疾病临床危急值专家共识,为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出血性疾病是一类由先天性或获得性原因导致的以止血或凝血机制异常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按其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出血性疾病和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两类。出血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常导致严重临床后果,快速准确
2、地诊断以及及时适当的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临床预后至关重要。危急值是指当出现这种检查结果时提示患者处于临床危急状态,随时可能面临着生命危险,需要迅速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口。目前,对于出血性疾病患者临床危急值的制订和管理缺乏统一的临床标准,从而给出血性疾病患者临床救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本共识拟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形成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同时广泛征求和整合专家意见,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的标准,将证据水平分为5级,即I级、级、In级、IV级和V级,推荐意见分为A级、B级、C级、D级,制订出血性疾病临床危急值专家共识,为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一、出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危急值出血性疾病病因较
3、多,包括血管因素、血小板、凝血以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等原因,实验室检查对出血,雌病临床诊治及病情评估有重要作用。出血性疾病相关的检验项目较多,仅有部分检验项目需要设立危急值,由于部分检验项目缺少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本共识主要关注出血性疾病最常见的可达成共识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本共识也将随着相关研究的进展和积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对出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项目危急值进行更新和补充。(一)血常规检查推荐意见1:血常规中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应纳入出血性疾病危急值管理,患者血红蛋白水平50g/1或血小板501091时,其严重临床不良预后的风险显著增高(证据等级Ib,A级推荐)。(二)凝血功能检查推荐意见2:纤
4、维蛋白原1.5倍正常值上限提示止血失败及微血管出血,PT30s,APTT70S,INR3.5,纤维蛋白原1g/1对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安全管理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证据等级IIb,B级推荐)。(三)其他相关检查推荐意见3:D-二聚体500g1作为血栓与出血的预警危急值(证据等级Ia,A级推荐),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与大出血风险相关,需进行动态监测(证据等级HIbzC级推荐)。推荐意见4:将血清乳酸检测作为创伤出血性患者一项常规测试,以评估和监测出血和休克的程度,乳酸2mmo1/1纳入创伤出血性患者危急值管理,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证据等级Ib,B级推荐)。二、出血性疾病影像学危急值及预警征象CT
5、z特别是CTA是诊断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是评估包括创伤性出血在内的各种急性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出血性疾病,CT需要评估的内容包括:有无出血、出血部位、出血量、有无活动性出血。同时,CT还需对出血可能的原因进行甄别,为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重要依据27,34。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自动检出出血性疾病和出血量评估提供了智能化手段,尤其在颅内出血性疾病上已得到很好的应用35-38。多期增强CT或CTA是明确出血原因和诊断活动性出血的重要方法。双能量CT在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虚拟平扫+碘图有助于鉴别急性出血和碘对比剂外溢。碘图和低KeV重建帮助39-40更敏感检测活
6、动性出血。MRI比CT耗时、且更昂贵,在紧急情况下不易获得,并且在病重的患者中更容易出现运动伪影,41应用受限。便携式超声机自带电源,检查不受场地限制,42-44成像快速、成本低且能够进行实时动态观察,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起即有临床医师使用床旁超声快速整体评估创伤性或非创伤性急症病情45-46,并筛查出血性疾病47-48。目前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AST)以及增加了气胸检查的扩大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E-FAST)在急诊创伤的伤情评估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49-50。对于急诊出血患者不能及时进行CT等检查或情况危急时床旁超声可以作为替代检查。(一)胸腹部出血(创伤性和非创伤性)推荐意见5:超声引导
7、下诊断性穿刺如从胸腹腔抽出不凝血液应纳入危急值管理目标(证据等级Ia,A级推荐)。影像学发现活动性出血或出血量增加应纳入危急值管理目标(证据等级c,A级推荐)。实质性脏器损伤AASTIII级及以上和扁平下腔静脉征象应纳入危急值管理目标(证据等级He,B级推荐)。(二)颅内出血(创伤性和非创伤性)推荐意见6:幕上出血量30m1或颍部出血量20m1或幕下出血量10m1或出现脑疝/中线结构移位10mm,以及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铸形)为颅内出血危急值征象(证据等级IIcxA级推荐)。血肿体积增加33%或6m1及首次预测血肿扩大相关征象(混合征、黑洞征、漩涡征、岛征、CTA斑点征)应纳入危急值监测(
8、证据等级a,B级推荐)。(三)主动脉破裂出血推荐意见7: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应纳入危急值管理目标(证据等级Ia,A级推荐)。PAU初始溃疡宽度20mm、溃疡深度10mm、主动脉壁间血肿厚度超过11mm、主动脉瘤先兆破裂、主动脉屡、感染性动脉瘤征象应纳入危急值管理目标(证据等级a,B级推荐)。腹主动脉直径5.5cm及扩张率1cm/年应纳入危急值监测(证据等级a,C级推荐)。动脉瘤瘤体短期增大,内膜撕裂范围扩大,心包积液及心腔塌陷和心室充盈模式变异室壁活动度异常应纳入危急值管理目标(证据等级a,B级推荐)。(四)严重骨盆损伤出血推荐意见8:活动性出血骨盆血肿500cm3应纳入危急值管理目标(证据等级I
9、IczA级推荐);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动脉血管直接损伤征象以及间接征象(血管周围血肿)应纳入危急值管理目标(证据等级a,B级推荐)。出血性疾病是一类止血或凝血机制异常疾病的统称,出血性疾病种类繁多,发病机制各异,因此很难制订出适用于所有出血性疾病各复杂临床情况的危急值,建议根据不同病因及发病机制,结合不同疾病的具体病情,设定不同层次的危急值。此外,出血性疾病相关的检查项目较多,大部分检查项目缺少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建议随着相关研究的进展和积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对出血性疾病危急值进行更新和补充。出血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处于临床危急状态的患者,本共识受到临床证据及参考文献支持的局限性,仅提供参考。医疗机构需对出血性疾病的危急值进行追踪评估并与临床定期沟通,必要时调整危急值,并将危急值管理文件化、制度化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