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秋 | 中秋佳节诗词素材及名家语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中秋 | 中秋佳节诗词素材及名家语段.docx(2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4中秋I中秋佳节诗词素材及名家语段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秋佳节诗词素材及名家语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就要到了。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并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小文特别策划了本期推文,与同学们同度佳节,共赏美文,快来看看吧!节日来源中秋节源于古老的月亮崇拜。随着秦汉时期赏月活动和月亮神话的融入,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节俗庆祝活动日益丰富。及至唐宋时期,中秋节作为重要的节庆逐步确立。在唐宋变革的历史进程中,面对“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变乱,于民众
2、而言,对团圆、和谐、美满的情感诉求愈显强烈,中秋节所蕴含的团圆美满的人文因子因而逐渐凸显。明清之际,中秋节庆进一步发展壮大,并最终演化为我国的传统四大节日之一。中国古代社会以农耕立国,农业的发展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历代帝王都将观相授时作为富国兴邦的重要举措。尚书虞书尧典有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尧帝任命专职人员观察、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进而制定出专门的历法指导农事生产。久而久之,逐渐形成对于日月星辰的崇拜。”悬象著名,莫大乎日月“,古人对于日月的崇拜尤为突出,以致“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尴,号日祭月”。由以上文献记载可见,先秦时期我国已经具有崇拜月亮、并有在
3、秋季祭祀月亮的国家祀典。秦汉魏晋时期,祭月仪式一直隶属于皇家祀典,民间祭月拜月的习俗并没有流行起来,不过与月亮崇拜有关的神话传说却日益丰富。比如,晋代傅咸拟天问载:月中何有?玉兔捣药。唐宋时期,随着基础天文知识的拓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与月亮相关的神话故事逐渐流行开来,中秋节庆逐步确定。相传,唐玄宗在中秋之夜畅游月宫,忽听宫内仙乐阵阵,紫云曲清音悠扬,返回人间后即命人赶制霓裳羽衣曲。文人墨客于此月圆之夜,多有举头望月,妙笔抒怀的雅兴,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名篇,成为华夏儿女世代传唱的精神之歌。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
4、期。北宋年间,社会逐渐安定繁盛,中秋节俗逐渐演变为世俗欢愉的节日。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明月在人间把酒等中秋节俗具象的描写,将作者胸怀天地人的宽阔情怀尽情舒展,也将诗人在中秋之夜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内心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可以从史诗的角度理解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中秋节庆的欢愉场景。及至南宋,面对国家山河破碎,南北分离的破败状态,百姓向往团圆、渴求团圆的心理更加浓烈,中秋节的团圆主题也在该历史时期得以凸显,中秋节的节期逐渐固定在了农历八月十五。人们看到天上月圆,往往想到了人间团圆,并进而联想到家庭的团圆幸福、国家的圆满昌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为极具家国情怀的诗词文化符号逐渐融入
5、了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之中。O1八月十五日夜渝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西北望乡何处是,昨风一吹无人会,海浦沙头水馆前。东南见月几回圆。今夜清光似往年。【注释】港亭:在海浦口,在今江西九江西渝江汇入长江处。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大意】过去八月十五日的明月之夜,今年同样是八月十五明月夜,向西北望去哪里是我的故乡,昨晚的风吹了一夜无人领会,【鉴赏】我在曲江池畔的杏园边赏月。我已在荒僻的江州海浦水边。身在东南月亮已经圆了几次。今夜月光还和去年一样清凉。八月十五日夜遂亭望月承袭了琵琶行中的凄凉基调。全诗以对比的手法,抒发物是人非、今昔殊异的慨叹。前四句是对比
6、。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过去他在曲江杏园边赏月,曲江是京城长安的风景胜地,也是唐代的皇家御园,杏园在曲江边,朝廷经常在杏园举办宴庆活动。白居易作为左拾遗,官虽不大,但也有机会参加皇家宴会。八月十五,在繁华的曲江杏园赏月饮酒,他的心情无疑是欢畅的。作为强烈对比的,今年他已经被贬到江州来了,无论是环境还是心情,都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后四句抒发思乡之情。在环境不利、心情低落时更容易想起故乡,何况是在中秋明月之夜。白居易在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郅弟妹就写过”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著名诗句,抒发他强烈的思乡情绪。从“
7、东南见月几回圆”可以看到,首句说的昔年不能理解为去年,而是几年前,写这首诗时,他在江州已经有几年了。从中也能看到白居易还是在江州。他还是像去年一样处在苦闷之中,还是像去年一样思念他的故乡和亲人。末二句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耐人寻味。与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有近似之意蕴,表达了一种历经磨难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全诗通过昔之乐与今之苦、昔之欢与今之忧的鲜明比照,表露了谪居生活中的愁闷。张老师的工作室(ID:PeterZhangEdu)【素材拓展】月是故乡明故乡是根,故乡是魂。孤身在外,”梦魂常向故乡驰”,这是每个人的共同心理
8、。而月亮是最容易勾起人思乡情怀的媒介,因此,李白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杜甫浪迹天涯,仍坚信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尤其是在中秋之夜,思乡之情更是强烈而不能自已。古代诗人写下不计其数的中秋思乡的诗篇,唐代诗人韩偃中秋寄杨学士说:八月夜长乡思切,鬓边添得几茎丝。”因为思乡,鬓发也白了许多。李群玉中秋夜南楼寄友人说“他乡此夜客,对景饯多愁”,中秋之夜,远离故乡,即便有山珍海味,有怎能驱散这思乡的忧愁。张祜题于越亭“肠断中秋正圆月,夜来谁唱异乡歌”,对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中秋令人肠断,情不自禁的兴起怀乡之情。朱庆余旅中秋月有怀诗说久客未还乡,中秋倍可伤”,诉说了自己久居外乡,每逢中秋
9、,思乡之情就格外强烈。让我们来改一下白居易的诗句:”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天下同。中秋明月让天下游子的思乡之情更为炽热,更为强烈。02御街行宋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注释】香砌(qi):砌是台阶,因上有落花,所以称为香砌。寒声碎: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细碎的声音。真珠:即珍珠。古代贵族之家的帘子往往用珍珠穿成,故称真珠帘或珠帘。玉楼:华美的楼阁。天淡:天高云淡,指天色清朗透明。银河垂地:谓银河斜挂空中,像是倾垂到大地上。今夜:
10、指八月十五中秋节之夜。我国古代风俗,中秋是希望与家人团圆的日子。月华:月光。练:素色的绸绢。形容洁白的月光。此句调皎洁的月亮像一条垂向大地的白绢。长是人千里:意思是说天公不作美,在这样的日子里,有情人或亲友却往往相隔千里。枕头欹:将头斜靠在枕上。欹(qi):倾斜。谙尽:尝尽。谙,熟知。此事:指相思。【大意】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夜深人静,那细微的落叶声更增添了凉意。卷起珍珠穿成的窗帘,楼阁里面空空荡荡,只见到高天淡淡,银河的尽头像垂到大地。年年中秋之夜,都能见到那素绡般的明月,而年年中秋之夜,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愁肠已经寸断,借酒浇愁也无法驱除忧愁。酒还没有入口,就已经化作了
11、辛酸的眼泪。灯火明灭之间,只好斜靠枕头,躺在床上,让人尝够了终日相思独自难以入眠的滋味。等待遥遥无期,整日沉浸在无尽的相思里,不是愁在眉头,就是愁在心里,无法回避。【赏析】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人情,情景交融。写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叶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树叶大都变黄飘落。树叶纷纷飘坠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静,并非说一片阅寂,声还是有的,但是寒声,即秋声。这声音不树间,却来自树间,原来是树上飘来的黄叶坠阶上,沙沙作响。这里写纷纷坠叶,主要是诉诸听觉,借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
12、感知到叶坠香阶的。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由秋声而感知寒意。这个寒字下得极妙,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真珠帘卷玉楼空,空寂的高楼之上,卷起珠帘,观看夜色。这段玉楼观月的描写,感情细腻,色泽绮丽,有花间词人的遗风,更有一股清刚之气。这里写玉楼之上,将珠帘高高卷起,环视天宇,显得奔放。“天淡银河垂地”,评点家视为佳句,皆因这六个字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实不减杜甫”星垂平野阔”之气势。因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写相思便成为古诗词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华如
13、练,长是人千里,写的也是这种意境,其声情顿挫,骨力遒劲。珠帘、银河、月色都写得奔放雄壮,深沉激越。下片以一个愁字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形态毕肖。古来借酒解忧解愁成了诗词中常咏的题材。范仲淹写酒化为泪,不仅反用其意,而且翻进一层,别出心裁,自出新意。他苏幕遮中就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词里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比起入肠化泪,又添一折,又进一层,愁更难堪,情更凄切。自诗经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古诗词便多以卧不安席来表现愁态。范仲淹这里说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自有一种凄
14、然的气氛。枕头欹斜,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更加形象,更加生动。谙尽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铺垫,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来此事”,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心头萦绕,就是眉头攒聚。愁,内为愁肠愁心,外为愁眉愁脸。古人写愁情,设想愁象人体中的气,气能行于体内体外,故或写愁由心间转移到眉上,或写由眉间转移到心上。范仲淹这首词则说“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两者兼而有之,比较全面,不失为入情入理的佳句。【素材拓展】中秋月明长相思思念亲人是中秋诗词中的主要内容。如果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中秋更因它团圆之月让人触景生情。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
15、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凄清,引出入骨相思。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范仲淹御街行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情人的人骨相思。宋代苏舜钦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则是怀念朋友,诗中说:”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中秋的月色虽然美好,但是景清境胜反不足,叹息此际无交游”,没有朋友共赏,成了莫大的缺憾,于是诗人“心魂冷烈晓不穆,勉为此笔传中州“,写下了这首诗。在说到中秋节对亲人的思念时,不能不提到苏轼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辗转反侧,“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责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宽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以旷达的胸襟写出了中秋相思的深情。名家语段O1老舍I四世同堂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张老师的工作室(ID:PeterZhangEdu)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