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83566 上传时间:2024-07-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T-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36T-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36T-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36T-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36T-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B36T-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T-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技术操作规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DB36江西省方标准DBXX/XXXXX-XXXX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技术操作规范Standardizedmanipu1ationsofheat-sensitivemoxibustiontherapyintheatingbronchia1asthma(ChronicDuration)(征求意见稿)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诊断15适应症26施灸前准备27操作方法与流程28疗程39注意事项310禁忌3本文件按照GB/T1.1-202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木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2、。木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日新、谢丁一、迟振海、黄仙保、张波、焦琳、李巧琳。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诊断、适应症、施灸前准备、操作方法与流程、注意事项和禁忌症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技术操作全过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3、)适用于本文件。GB/T12346-2006腌穴名称与定位DB36/T1480-2023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3术语和定义DB36/T1480-2023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Asthma(chronicduration)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3.2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Iumeinonesecond;FEV1最大深吸气后做最大呼气,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为一秒用力呼气容积。3.3最大呼气流量peakexpiratoryf1ow;PEF指用力肺活量测定过程中,呼气流量最

4、快时的瞬间流速。4诊断4.1病情诊断符合以下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I增加15%以上,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1); 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20%

5、。4.2分期诊断4.2.1急性发作期: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然发生或加剧。常有呼吸困难,呼气流量降低为特征。4.2.2慢性持续期:每周均有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的出现症状。4.2.3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未经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5适应症适用于符合疾病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且哮喘分期属慢性持续期的患者。6施灸前准备参照DB36/T1480-2023执行。7操作方法与流程7.1 探敏定位按照以下方法探查热敏穴位:a)探查高度:艾条与体表的距离调节在以被灸者热感强度舒适而无灼痛的范围内;b)探查区域:在背侧足太阳膀胱经两外侧线以内,肺

6、俞穴和心俞穴两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前胸部第一肋间隙、第二肋间隙自内向外至6寸范围内区域内(胸穴体表定位原则和方法参照GB/T12346-2006执行):c)探查穴位:有无具体穴位?d)探查方法:用点燃的艾条,对准上述选择的热敏穴位高发部位作为施灸部位进行悬灸探查(距离皮肤3Cn1左右处),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常用的悬灸探查手法有回旋灸、循经往返灸、雀啄灸、温和灸等(可参见附录B)o探查热敏穴位可以采用单一手法,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也可采用4种手法的组合。采用组合手法时,按上述顺序每种手法操作1分钟,反复重复上述手法,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23遍即可。在探查区域内进行悬灸探查,被灸者出现舒

7、适的深透、远传感的位置即为热敏穴位。7.2 辨敏施灸参照DB36/T1480-2023执行。通过辨别热敏穴位的艾灸得气特点,从而选取最优热敏穴位施灸。按下列顺序依次选择最优穴位:a)出现非热觉的热敏穴位;b)出现艾灸得气感应指向或到达病所的热敏穴位;c)出现艾灸得气感应较强的热敏穴位。7.3 灸敏得气在施灸过程中,根据热敏穴位点特点,采用特定手法,激发艾灸得气。7.4 敏消量足每穴、每次的施灸时间以艾灸得气感应消退为度,平均施灸时间约为40min08疗程患者初诊开始连续治疗8d,每日1次,第一个月内的后22d保证12次治疗;后两个月保证每月治疗15次(每日W1次)。7.5 事项(参照)9.1

8、施灸前应告知被灸者艾灸过程,消除对艾灸的恐惧感或紧张感。9.2 应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病情,采取舒适的并能充分暴露施灸部位的体位;9.3 施灸剂量根据病情不同、个体不同而各不相同;9.4 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等,不宜施灸;9.5 局部出现水泡,水泡较小时,宜保护水泡,勿使破裂,一般数日即可吸收自愈。如水泡过大,用注射器从水泡下方穿入,将渗出液吸出后,外用消毒敷料保护,一般数日可痊愈;9.6 施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患者,或烧坏衣服被褥等物;9.7 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条熄灭,以防复燃。10禁忌有以下任何情况之一者,不宜单纯进行热敏灸治疗。一一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可造成气喘或呼吸困

9、难的其它疾病患者,如支气管扩张、肺心病、肺纤维化、肺结核、肺脓疡、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及影响其生存质量的严重疾病;激素依赖型病人,或入选前4周内,使用过全身性肾上腺皮质激素注射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口服)者;对艾烟不耐受者。附录A(资料性附录)人体穴位图定位:在官部,当后正中战匕第7胸椎韩奥下,凹陷中肺金穴定位:在背部,当第3期椎碌突下,旁开“寸功效:疏风敢隼,宣利肺气J附录B(资料性附录)探查手法8. 1回旋灸用点燃的艾条,与施炎部位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均匀地往复回旋熏烤施炎,以施灸部位皮肤温热潮红为度,回旋灸有利于温热施灸部

10、位的气血,主要用于胸腹背腰部穴位(参见图。图A.1回旋灸B.2循经往返灸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匀速地沿经脉循行方向往返移动施灸,以施灸路线温热潮红为度。循经往返灸有利于疏通经络,激发经气(参见图二)。图A.2循经往返灸B. 3雀啄灸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活动施灸,如鸟雀啄食一样,以施灸部位皮肤温热潮红为度。雀啄灸有利于施灸部位进一步加强敏化,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产生灸性感传奠定基础(参见图三)。图A.3雀啄灸B. 4温和灸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cm左右处熏烤,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以施灸部位皮肤温热潮红为度。温和灸有利于施灸部位进一

11、步激发经气,发动感传(参见图四)。图A.4温和灸附录C(资料性附录)施灸方法C. 1单点温和灸此手法既可用于探查穴位,同时也是治疗的常用手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选择的个热敏穴位,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法,每2分钟插入30秒钟的雀啄灸法,以患者温热而无灼痛感为施灸强度。每穴施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不拘固定的时间(参见图-)。图B.1单点温和灸C.2双点温和灸同时对两个热敏穴位进行艾条悬灸操作,手法同单点温和灸。每穴施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不拘固定的时间。双点温和灸主要用于左右对称的同名穴位或同一经脉的两个穴位(参见图二)O图B.2双点温和灸C.3三点温和灸同时对三个热敏穴位进行艾条

12、悬灸操作,手法同单点温和灸。每穴施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不拘固定的时间。三点灸的适用部位为颈项部、背腰部、胸腹部(参见图三)。图B.3三点温和灸C.4循经往返灸此手法既可用于探查穴位,同时也是治疗的常用手法。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脉循行方向往返匀速移动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而无灼痛感为施灸强度。每次施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此法适用于正气不足,感传较弱的患者(参见图四)。图B.4循经往返灸C. 5接力温和灸如果经气传导不理想,在上述单点温和基础上,可以在经气传导路线上的远离施灸穴位的端点再加一单点温和灸,即双点温和灸,这样可以延长经气传导的距离。每次施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参见图五)。图B.5接力温和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