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引领 以文育人”打造南疆国门教育新高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心引领 以文育人”打造南疆国门教育新高地.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初心引领以文育人”,打造南疆国门教育新高地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形成以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为特色骨干专业,艺体类、工业应用技术类专业为辅助专业,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相协调发展办学思路。该校聚焦崇左市边境和多民族地区的文化特点,注重初心引领,以文育人,做好专业特色建设,不断提升西南边境地区民族教育的品质,积极助推边境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南疆国门高职教育的新高地。一、聚焦“民族”:立足多民族文化背景,打造“美丽崇左,红色边关”教育品牌立足“立德树人工该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的文件精神,将中华民族共同
2、体意识培育纳入教育教学改革体系,突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主线,找准教与学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价值结合点,构建课堂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形成“全员全程全心全媒全域”全面贯穿的“五全育人”工作体系,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认同。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为指向,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创新融合为抓手,优化培育课程体系设置,狠抓课堂教学主渠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一切组织资源和学生心性力量,朝着促进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发展方向凝心,聚焦同心共筑中国梦接力者的培养目标
3、发力。立足“为民族铸魂”。该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体系,积极培育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精品课程,以挖掘桂西南文化,培养具有深厚壮族文化底蕴,具备民族文化技艺传承与创新能力和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紧密围绕师范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教学,在小学教师基本技能培养方面增加了“琴艺(天琴)、歌舞(壮族山歌、民族舞蹈的创作)、手工(壮锦的编织、绣球)、体育(板鞋、抛绣球、民族健身操)等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内容。以小学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搭建小学教育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选修课课程体系,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小学教育人才。通过专业联动和对中华民族文化和壮族传统非遗技艺的系统学习
4、,建立“师范教育+民族文化+N”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立足崇左经济的发展。该校作为崇左市唯一一所市属的高校,着力培育学生对崇左的美好情怀,引导学生积极奉献崇左、建设崇左。围绕崇左经济发展设置了相关专业,如制糖、旅游等专业,着力打造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相关专业,为崇左市和广西各地乡镇输送各类人才。据统计,2023届毕业生现有203人留在崇左工作,在崇左就读本科院校的学生330人,一共有533人。立足教育的生活实现。该校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春风化雨,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专业特色和民族特色,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教育各专业不但开设有民族特色的选修课程,还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和日
5、常生活中融入民族优秀文化,将民族文化传承贯穿于学生培养的过程。如初等教育系在晨读活动中,要求学生朗读经典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朗读经典美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师范生的技能,对学生进行“三笔字”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书写任务,定期上交书法作品,使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感受中国文字和书写艺术的魅力。除此以外,在文学概论、现代汉语、现当代文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教学中,鼓励教师尊重边境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文化背景和知识文化背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进行跨文化
6、教学,并鼓励教育回归生活,调动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二、聚焦“边境”:关注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与边境地区农村小学协同发展该校与崇左市一些知名小学联合,线下携手,助推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送教下乡和崇左市的小学教学名师给农村小学师生上课,一起研讨教学问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助推崇左市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不定期地到崇左市农村小学开展“大手拉小手”的讲本地革命故事、学雷锋活动、植树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共建活动,努力构建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的党团队一体化阶梯式培养模式,让党的基层组织在基层单位“强”起来。该校发挥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实现教育理论的引领。近年来,
7、连续举办了三届崇左市小学教育论坛,邀请专家把脉崇左小学教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与崇左市各县乡镇小学签订实习基地协议,聘请一线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担任学生的教学技能教师,使学生的教学技能得到了快速提高。在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我校加强校校合作,协同育人,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实习实训等方面与实习基地联合开展工作,在推行“双导师”制的基础上,推进系列教材共建、课程共建、课题共研,开展示范性共建课程教学观摩。三、聚焦“内涵”:以项目带动日常,以试点辐射全校,不断提升教育品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该校认真、科学、合理地规划师范生课程体系,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以教学项目凝聚亮点,推动教学改革,以项目带动特色教学,如实施了小学教学名师工作室项目、崇左市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工作室项目、“崇德+”团队系列项目、民族技艺传承工作室项目、“民族文化+N”现代教育模式太平古城文化基地项目等。依托民族技艺传承工作室,开设了山歌、天琴、壮锦等选修课;近两年,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先后获批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立项,其中学前教育专业的项目已经建设完成,其他专业的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