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李正莉).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84228 上传时间:2024-07-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李正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李正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李正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李正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李正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李正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李正莉).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学校麻栗坡县二小年级六(2)学科语文设计者李正莉主备人李正莉参备人车佩仙、易华课题1、山中访友课时安排1教材内容分析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一读题目,触发思绪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了。但读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时,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

2、,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倍感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本文作为本组“感受自然”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通过感受作者描绘的境界,体会他一路上的好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学习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积累语言。本课的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学情分析本班学生48人,女23人,基础差异较大,有部分学生转入时间短,还没有完全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大部份学生能够跟随教师思路及按相关要求完成

3、课文学习,但不足之处是知识面较窄,部份学习朗读及分析课文的能力较差。教学1、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目标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2、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自主阅读并搜集描写景物的诗句,课上积极探究;以陶渊明饮酒和本人拙作作为拓展延伸;拟用一课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及解决策略(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策略:小组合作探究。教学难点及

4、解决策略2、难点: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策略: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资源和媒体PPT教学过程(可续页、可续栏、可自由调整表格大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时间安排设计理念一、情景导入二、初读1、导入导语: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之春如诗如画,扣动过多少人的心弦;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又是那么美好可爱、温暖如春,真是个理想的境界。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又怎样呢?古人有梅妻鹤子之高雅,今人有草木为友之境界。那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童话世界!物随心变、景随情迁,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走进去吧!去领略一下作者那寄情山水,热爱

5、大自然的情怀。5读准、读通课文是感悟课文、体会感情的前提,是朗读感课文,整生开始默读,师顺手板书课题。悟的必要体感知二、生带着几个小问题去读。(快速默读)1、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用笔做上记号)2、内容写的是自然景物,为何题为“山中访友”?这样行文有什么好处?你感受到什么?环节。三、检查预习,抽生朗读,其余人静听准引导学备点评指正。生自读自一生主动读过后,别人主动点评。师提醒注悟、合作交意“玄奥”的“玄”字读音XUdn,与弦(Xidn)10流品读和舷(Xidn)不同。“露”有两个音“hi”和“1课文,培养三、朗读u,本文中“露水”和“露出”都读“1心”,了学生质疑课文,感“116u”用于口语,

6、如“露怯”和“露马脚二解疑的能悟积累四、师范读,生静听,准备点评并准备回答“二”中的两个问题。师读过后,也请生指正。(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其实是对老师的帮助)五、把握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理出线索。(解决问题1)生说师板书写了哪些朋友(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生读、说一遍。六、讨论问题2(题略,见前面)生各说看法感受后,小结:(1)设下悬念,使人产生追问心理,想知道15力。到底是谁,是什么样朋友。在品读(2)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理解内容的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基础上再感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情朗读,让(这是课后第一题中第2小题:“作者为什么把读变得

7、有滋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的答案)(3)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七、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问,启发学生有味。小组合作探究升华主题回答。八、概括写作技巧。九、朗读感受画面美、语言美。(你喜欢哪一句哪一段就读哪一句哪一段,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十、有没有诗句与本文相通,可概括本文内容和情感。落花水面皆文章,好鸟枝头亦朋友。十一、作业:(一)拓展延伸。欣赏情感有相同之处的诗词。1、陶渊明的饮酒(五)2、本人的拙作西江月育盆景(二)完成课后练习二自由写作。结束语:本文作者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朋友是一个不尽的话题,又是一个广泛的话题:朋友犹如火红的辣椒,越辣越真;朋友犹如

8、陈年佳酿,越陈越香;朋友犹如一杯白开水,越淡越纯。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下课.155在身临其境的学习中升华感悟板书设计古桥老朋友山泉一一姐姐清晨访友悬崖一一爷爷夜色归家(好心情)老柏树一一慈祥(好记忆)教学反思本堂课中,把教学流程设计为:先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与作者情感,再以品味作品中精粹的语言为支点,以诵读为抓手,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仿写,进一步感受作品的魅力,实现学生与文本、教师、作者等的多重对话。其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语言、个性美读、模仿写作这

9、三个环节上。在这里,品味语言就是发现、咀嚼语言之妙,个性美读就是感悟、欣赏语言之美,模仿写作就是触摸、习得语言之本,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诵读的基础之上。如果说品味语言只是“明于心”的话,那么个性美读就是“明于口”,而模仿写作就是“明于手”,这样的教学流程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由模糊到清晰,从鉴赏到创造,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收到了品悟式对话教学模式应有的效果。另外,随着这三个教学环节的逐步展开,课堂对话的宽度和深度也随之扩大。学生由着重于生本对话(品味语言)转到着重于立足文本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与作者的对话(个性美读),最后开始与大自然、与自我对话(模仿写作),整个课堂教学就这样呈阶梯式对话进行,将对话进行到底,将对话逐步深入。山中访友这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美丽的景色、表达美好的情感的散文,采用这种多读、多品、多悟的品悟式对话的教学模式实在可以收到异曲同工之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