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台市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烟台市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烟台莱州市濒临渤海湾,海岸线108公里,属干旱少雨城市。上世纪70至90年代,因长期降雨偏少、过度开采地下水等因素,造成海水入侵,沿海镇街出现大量盐碱土地,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莱州市聘请省内外专家,全面开展盐碱地成因分析和相关科研攻关,不断加大资金、项目、工程投入,通过建设防潮堤、拦海坝、地下水库、调水工程,以及实行最严厉的水资源管理、调整种植品种、优化种植结构等方式,多措并举减少海水入侵,逐步降低盐碱土地面积,提高盐碱地农业作物产量,截止到目前,盐碱地大幅缩减,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莱州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濒临
2、渤海。全市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8公里,总人口86万。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末,由于长期降雨较少,且随着经济发展,工农业用水量增加,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滨海平原形成地下水位负值漏斗区,导致海水入侵,形成部分盐碱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多年来我们以防治海水入侵为重点,坚持综合治理、保护与修复同步,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全面遏制海水入侵情况,降低盐碱地范围,不断提高盐碱地综合利用率。一、基本情况莱州市多年平均降雨量约600mm,其中80%集中于69月份,由于地理位置所限,没有客水入境,降雨时间集中,雨水大多直流入海,年蒸发量达2116m,为年降水量的3.5倍。境
3、内水资源贫乏,又无过境客水,降水不仅是莱州市地表水的唯一来源,也是地下水的最主要补给来源。上世纪70年代末,全市多年降雨量仅40Omm左右,降雨大量减少,存蓄的水资源满足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用水的需要,导致了过量开采地下水。井深由原来的78米,逐步加深到4050米,个别区域到达上百米,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莱州市1976年左右发现海水入侵,面积仅有几平方公里,到90年代末扩大到200多平方公里。在海水入侵盐碱化区域,群众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曾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农业方面,受入侵的滨海地区大量机井变咸报废,土壤盐碱值改变,高产田变成低产田,农作物和粮食出现减产。工业生产方面,由于供水水井变咸报废
4、,增加了生产成本。入侵地区水中氯离子含量升高,企业设备锈蚀严重缩短了使用年限,影响了正常生产。生活用水也出现困难,由于地下水被污染,侵染区群众吃水受到影响,各级财政为保障安全用水投入了大量资金。经过多年来的集中整治和综合利用,经市农业部门调查,目前我市盐碱地总量控制在1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土山镇西部、北部和城港路街道部分村庄。相关地块已种植高粱、地瓜、花生等耐盐作物,正常开展农业生产,海水入侵造成的盐碱地基本得到了有效利用。二、主要做法及成效多年来,本着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我市投入大量财力,通过修建王河地下水库,实施以淡压咸,停止开采地下水等措施,积极开展海水入侵综合治理,保护修复水生态
5、环境,海水入侵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海水入侵面积有所回减,进入海水入侵回退期,对海水入侵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1加强盐碱区域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展海水入侵科研攻关。从上世纪80年代至近年来,我市聘请中科院海洋所、省水科所、山东师范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等院所专家,对海水入侵现状及防治途径与措施进行了研究,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对莱州湾海水入侵现状、发展规律与趋势及防治途径、措施进行了研究。对莱州湾一些地段开展了海岸带水文地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调查,并利用遥感技术对莱州湾海水入侵进行了分析。山东省水科所与莱州市水利局共同承担的水利部“七五”科技攻关项目“莱州市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试验”工程,取得
6、了在海水入侵区推广此项节水农业技术措施的成熟经验。尤其在莱州的王河流域,中科院、山东省农委、山东水科所、莱州市有关单位组成了“山东省莱州市王河流域综合防治海水入侵研究”课题组,重点开展了王河海水入侵区地质条件,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拦蓄补源,节水及饮用水,良性高效农业生态系统等有关问题的研究。通过野外物探,采集了大量海水入侵的特征数据,验证了王河流域海水入侵现状,进行了海水入侵严重区摞地雨养培植甘薯的试验;在海水严重入侵区选择典型试区,开展了节水农业措施与技术的试验研究。2 .加强工程建设,积极防治海水入侵,修复水生态。为充分利用水资源,缓解滨海区域缺水矛盾,莱州市统一规划,大力建设水网工程,
7、合理开发调配地表径流,采取“引、蓄、拦、调”等综合措施,大力实施拦蓄补源工程建设。一是修建王河地下水库。王河地下水库位于王河下游,库区总面积68.49平方公里,总库容5693万立方米,最大调节库容3273万立方米,主要包括地下截水北坝、西坝及副坝工程,人工补源工程及供水工程。地下截水坝阻挡海水向内陆入侵;人工补源工程包括地面拦蓄补源工程和地下回灌补源工程两大部分,地面拦蓄补源工程通过2座拦河闸、1座橡胶坝,扩大河道拦蓄水量,延长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转化时间,增加入渗量。地下回灌补源工程,包括王河河道内机渗井工程及过西引水回灌渠、回灌坑(过西人工湖),河道和引水渠内渗渠187条,机渗井1200眼,加
8、速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王河地下水库建成后,经计算年增加回灌量1000多万立方米。王河地下水库的建成,对王河下游海水入侵的治理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建设调水工程,科学调度洪水资源。重点实施了三河六库联网工程、加快水源工程建设,通过工程措施对全市水源地水资源进行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建设引调水工程,科学调配水资源。从坎上水库铺设输水管道6.6公里,实现了从坎上水库向驿道水厂调水,日调水能力达到15万方。实施了小沽河调水隧洞修复工程。工程修复隧洞2450米,将庙埠河水库的蓄水通过隧洞自流到临瞳河水库和饮马池水库,为城乡供水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以上工程措施,科学调度水资源,大大提高了水源地可供水量,提高了
9、我市城乡供水保障程度。三是建设拦海工程,降低海水入侵。在土山、珍珠、虎头崖沿线建设防潮堤工程,对海水入侵的治理进行初步的尝试。在城港路街道朱家村,于1995年和1997年建成两道拦海大坝,同时开挖淡水库、栽植防风林、铺设地下管道等配套工程,摸索出一条“筑坝拦海,人工造河,引淡蓄淡,以淡压咸”治理海侵方式。3 .全面节约用水,减少水生态环境破坏。根据莱州地下水超采的现实,采取综合节水措施,实施集中供水,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技术,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收到明显节水效果。一是实施集中规模供水。为合理调配水资源,有效防治海水入侵,鼓励引导沿海地区发展集中规模供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到目前城市集中供水
10、管网已覆盖村庄511个,人口40.5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0.03%。集中规模供水,不仅为沿海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而且有效地减少了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二是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农业是用水大户,约占全市总用水量的80%o为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地下水开采,阻止海水入侵,我们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到目前,全市发展各类节水灌溉面积57多万亩,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85%,年节水3000多万方。4 .坚持依法管水,有效保护水生态。海水入侵防治工作,保护是前提,治理和修复是手段。多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加强水资源有序管理。对全市范围内17条主要河流全部落实了市级河长管护责任,建立了从市委书
11、记到村庄支部书记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市、镇、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实现了市、镇、村三级“河长”全覆盖。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规范取水许可审批和对取水大户安装取水计量设施的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打击了违法取水等不法活动。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划定了地下水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内一律不申批新证,一般超采区内逐步核减取水量。以上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秩序,有效保护了水生态。5 .加快农业生产设施建设,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针对我市耕地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对症治理。自然资源、财政、水利、发改、农业等部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政策、资金,扎实推进中低产田改
12、造、土地整理、小农水、标准粮田、千亿斤粮食等涉农项目,在农作物品种选用、耕作制度、节水农业、拦蓄补源、围堰造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工程措施对大部分盐碱地配套了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了海侵地水浇条件,使我市大部分盐碱地都能正常进行粮油生产。在盐碱程度相对较高的土山镇,农业部门通过农艺措施调整种植业结构,引进棉花栽培,增加农民收入;即使盐碱程度最高的荒滩,我市林业部门引进了桎柳进行大面积栽培,建造了生态公益林。这些措施的应用,都大大提高了我市盐碱地的产出效益,相比菊芋、鲁梅克斯等作物经济效益高出很多。三、经验启示1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防御海水入侵的最有效途径。多年来,我市通过实施河道综
13、合治理、王河地下水库建设、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等系列工程的建设,有效阻挡了海水入侵。2 .加强舆论宣传,提高人民群众节水意识,减少地下水开采,是巩固防治效果的有效补充。通过近年来的多渠道宣传,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普遍提高,加之水利部门的实施严格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海侵区、禁采区的地下水开采量大幅度降低,也有效阻止了海水侵蚀。3 .依靠农业科技创新,科学选择和推广耐盐碱植物品种,生物修复、农业耕作、改良剂应用相结合是综合防治最为有效的途径。四、意见建议4 .建议加大对海侵地区防治工程项目、资金、政策扶持,提高防御海水入侵能力。5 .进一步加大盐生植物的推广力度,培育更加耐盐碱的优质农作物和植物品种,满足盐碱地区的种植需求。6 .加强对盐生植物可利用价值的开发,将有经济价值的盐生植物栽培引上产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