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教育》读后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活教育读后感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变化的孩子,教育需要不断更新,需要研究型的教师,书籍是巨大的力量。每一次阅读专业书籍,都会使我对教育教学有更深层的理解和体会。静心品读活教育,感悟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智慧传承,百年之后依然光彩夺目,体味教育的魅力。活教育作者陈鹤琴先生,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他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幼儿园一一南京鼓楼幼稚园,开创了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先河,称之为幼教之父;他创办了第一所公立幼儿师范学校,倡导活教育,开创了幼儿师资培养的先河;他通过对自己长子808天的跟踪、观察和系统研究,出版了
2、家庭教育专著,开创了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先河。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在阅读本书时,我深刻体会到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超前性与专业性,百年前所提出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做法,从本质来说至今没有过时,教育自然要是“活的”、鲜明的、生机勃勃的,正如教育的对象儿童一样。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园长还是教师们,都应该把握教育的初心,从而审视我们当下的教育教学,不断地纠正错误做法,按照新时代的新要求,砥砺前行。接下来我从以下几点来分享我地感悟:一、“活教育”的理论体系“活教育”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它既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又有着深
3、厚的理论基础,是中西文化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纵观陈鹤琴先生的儿童教育思想,着眼如今的幼教工作,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儿童教育科学化的基本理路。如陈鹤琴先生提出“首先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是活教育,而不是死教育二研究教育从研究儿童开始,儿童是如何发展的,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是怎么样的,儿童的行为特点是怎么样的。陈鹤琴明确提出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他指出:“游戏也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J同时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认为“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多给幼儿感性的知识,创造各种环境和条件,多让儿童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多观察,多活动,扩大他们的眼界。”他也主张关注儿童
4、的个性,注重儿童之间的差异。主张:“儿童的个性不同,我们不能强之以同。“他提倡理解儿童、尊重儿童,主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主张“幼稚园教师应当做儿童的朋友,同游同乐地去玩去教的J正是通过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指导下的实践,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发现和反思,我国的儿童教育才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科学轨道。陈鹤琴将幼儿园课程的研究,幼儿园环境和设备的研究,幼儿园故事、读法、音乐、图画、玩具、习惯等内容纳入研究的视野,并逐一研究,形成科学的认识。陈鹤琴对儿童教育领域中各类内容的研究是细致的、深入的,也是充满感情的,他的每一个研究都让人感动,这样一个广闻博识、乐学乐行、醉心研究的教育家实在令人敬佩。陈鹤琴先生经
5、过7年的教学实践建立了“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它既是陈鹤琴先生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中西文化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是我国学前教育科学中的一份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认真地从中吸收营养。(一)活教育的三大目标1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J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个条件是要有创造的能力,第三个条件是要有服务的精神,第四个条件是要有合作的态度,第五个条件是要有世界的眼光Q以上五个条件是“做人”的先决条件。更是培养儿童具备的五个先决条件。
6、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做人”是教育最起码的任务,他将“做现代中国人”定义为:首先是身体的健康,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够有幸福的生活和成功的事业;其次是要具备创新的精神,教育应激发儿童本性中潜藏的创造欲望,以培养其探索和创造能力,现今社会的发展依然要求现代人不断地创新,开拓进取;同时还要有服务的精神;要有合作的态度;有世界的眼光。他不仅要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质,他还要了解世界的潮流。他不仅要为中国的民主独立而独立,他还要为世界和平而奋斗。所以活教育要求进一步做世界人,现代世界人。而“做世界人”的主要条件是:“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J由此可见,“活教育”的目的论从普遍到抽象的人类情感和认识理性出发
7、,目的是改造国家,改造人,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强调了民族意识、国家观念、时代精神和现实需求,表达了陈先生对人的发展,教育社会变革的追求。这个看似简单直白的命题,却有着十分深刻的思想和时代内涵。而要培养具有“四性”的人,就必须是让其拥有健康身体、创造能力、服务意识、合作态度、世界眼光。2 .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地研究。其意义在于改变人们对于教育的错误观念,把教育的领域扩大到整个社会,培养儿童直接去接触各种活的知识。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
8、,也似乎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林立的高楼挡住了他们的视线,其实孩子们对于神秘而亲切的大自然充满了憧憬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似乎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林立的高楼挡住了他们的视线,其实孩子们对于神秘而亲切的大自然充满了憧憬。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论强调了课程的目标性、生活性、自然性、社会性、综合性。是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有价值的活教材,在大自然中多得很。为贯彻这种理念,我们在园所中设置的自然区小南院,给予幼儿种地、饲养家畜的机会,例如种植蔬菜,山薯,玉蜀黍,什萝卜,无数
9、的东西都可以做种植的好材料;养鸡养鸭,养兔子等都富有生产意义的。儿童智力是在游戏中、作业中、劳动生活中、自然社会中获得基本知识的累积。因此教师们必须设置各种游戏的环境、工作的环境,并组织儿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随时随地向大自然大社会进攻,追求事物的真理。这是发展儿童智力的钥匙,我们应好好地掌握,为儿童打开智慧之门。以大自然为活教材,冲破幼儿园这一狭小的天地,让孩子们到自然和生活中去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知识,要获得直接的知识,确实而经济,应当从大自然中去追求,去探讨。大自然是我们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当向它领教,向它探讨。作为教师要注意,在日常教学设计活动时要尽量
10、让幼儿多参与,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从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联系,让教学“活”起来;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把握孩子的兴趣点,发掘孩子发现的问题的价值,让交流“活”起来;创造空间让孩子自由探索、发现,这样才是真知识,自己探索的才是真世界,让空间“活”起来;走近自然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时事、节日等开展活动,让内容“活”起来。总之,教学中要将“活”教育贯彻到活动中,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让孩子在实践中提高兴趣,真正让教育活起来。大社会何尝不是我们生活的宝库,何尝不是我们的活教材、我们的活教师呢?儿童应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体验和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这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
11、养儿童动手操作的能力,有利于陶冶儿童的性情。人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界,也离不开社会,书本的知识固然也是若干经验的代表,但是活生新鲜的教材应该是直接采于大自然、大社会。这种教学,教师教起来多么生动,多么深刻;幼儿学起来,又是多么兴奋有趣。在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课程游戏化的新理念、新精神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和利用环境,支持儿童在感知、欣赏、发现、探索中进行艺术性表达,从而体现“活”的环境所具有的本真、生长、和谐、多元等特点,将“活教育”思想赋予新时代意义。3 .活教育的方法论陈鹤琴先生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基本原则,什么原则呢?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12、,他强调,教学中应注意儿童直接经验的掌握,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儿童去实践,去获得直接经验。这一原则,可说是脱胎于杜威博士当年在芝加哥所主张的“寓学于做”,但比较杜氏的主张更进了一步,不但要在“做”中学,还要在“做”中教,不但要在“做”中教与学,还要不断地在“做”中争取进步。杜威在芝加哥的时候,把课程都打破了,教师学生都在一起做,名之为“实验学校”。“活教育”的教学也并不注重过去班级教学的课程,而着重于室外的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作研究对象,以书籍作辅佐参考。换一句话说,就是注重直接的经验。这种直接的经验就是使人进步的最大动力。直接、的经验也就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第一个原则。“活教育”教学
13、方法的第二个原则,在幼儿园至小学六年级这一阶段之间,教学的目的是在使小孩子获得均衡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并不是专门培养儿童某一技能,或使他们精习某一特殊学科,我们不能让刚出芽的幼苗早熟结果。“活教育”教学法的第三个原则是“自动的研究二过去把学生牵着鼻子,耳提面命的教学方法未免有些落伍了。最宝贵的是儿童自动研究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小朋友们本已潜在的,不过因为种种的限制,使它不能流露出来罢了。我们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启发他们这种自动研究的精神。第四个原则就是“积极的鼓励“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责罚好得多,积极的鼓励更能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进步Q“活教育”教学的第五个原则是“具体的比较”比较就是衬托,我们
14、对于教学,应当常常采用比较法,有了具体的比较,事理就益加明了。第六个原则是“分组的学习”分组学习是小朋友以及小朋友教师双轨线的交流,适宜于互相讨论研究和工作。而在我们现在园所内进行教育活动时同样采用的是分组教学。“活教育”教学的第七个原则是“集体的竞赛”,集体的竞赛,可以养成爱护群体及牺牲小我的美德。在实际教学中,倡导孩子们动手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去学习,让所学的知识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同时注重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制定适宜的教育计划。应当引导幼儿自己发现规律,或是动脑猜想故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这里不要求孩子一定想到正确的结果,只是锻炼他独立思考的能力,让
15、幼儿学会思考。直接经验,自己思想,是学习中的唯一门径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正是这个道理。正如陈鹤琴先生所提到的,活教育的教学应“着重于室外的活动,着重于生活的经验,以实物做研究对象,以书籍做辅佐参考。换句话说,就是注重直接的经验二他说“这种直接的经验就是使人进步的最大动力”。陈鹤琴先生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活教育教学论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他强调所有的学习都要靠“做”,基于他的“做”的教学原则,他把活教育的思想贯彻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幼儿是需要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来获得发展的
16、。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空间开放、材料充足的创意区。这里的材料以低结构材料为主,大多由幼儿在生活中自主收集,并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类与整理,有序地收纳到自己看得见、拿得到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幼儿参与环境的布置,要用自然物、幼儿作品作为环境的装饰物,要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幼儿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要经常更换幼儿的作品。可以增加了空间布置的灵活性,让幼儿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延展、体验、探究、表达。幼儿亲自动手,将自己的艺术作品用悬吊、张贴、摆放、堆叠等方式巧妙地布置在上空、墙面、地上或是角落。同时幼儿在为自己作品布展的过程中,多方面的经验也得以生长。幼儿在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氛围中与材料互动,并且在感知、探索、发现、创造的过程中引发更多领域的学习,获得更加丰富的经验建构的可能。这也充分突出了一个“活”字、一个“做”字,体现了陈鹤琴先生的“一切设施、一切活动都以儿童为中心的主体工(二)“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原则一: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没有一个儿童不好动,也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自己做。做了就与事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