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工作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南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工作常规.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城南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工作常规总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2)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3)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的基本原则。实施本课程教学,要树立新的五大教学理念:一是立足价值引领,从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转变。二是基于真实情景,从知识教学向真实情景下的问题解决转变。三是尝试自主探究,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四是围绕议题设计,从问题向议题转变。
2、五是追求情理交融、个性张扬,从过于追求理性、程式化课堂向情与理、共性与个性交融的课堂转变。本课程教学常规一般包括制订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辅导、考试评价、教学总结、教研活动等基本环节。为了加强教学管理,现对常规各环节作如下规定。一、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包括以下内容:1 .教学指导思想。根据时代特点、道德与法治课的要求、学生实际,提出教学的指导思想。2 .教学目标任务。根据课程标准、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提出教学的目标任务。明确本学期学科教学要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3 .学校、班级情况分析。主要分析学校的传统和特点,包括校园文化特点等。分析本年
3、级(班级)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情况,了解学生的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做到知情、知心,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 .教材简析。在学习课程课标和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本学期教材内容和基本线索进行简要分析。5 .确定教学内容和进度。按照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写出单元和课的教学时数。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必须包括社会实践和时事政治教学的安排。每学期必须安排至少一次社会实践活动。6 .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措施及教研活动安排。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上交。教学计划要在教师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制定,经教研组协商形成。总之,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三个熟悉二熟悉课标:明确道德与法
4、治课教学目标任务,了解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标高,弄清本科应遵循的原则。熟悉教材:通读教材,明晰教材编排意图,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各框节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明确本学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难点。熟悉学生: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认真与任课教师、班主任交谈,掌握学生的概况。二、备课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的准备过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它的基本任务是在把握课标、吃透教材、摸清学情的前提下,进行课堂教学的创造性设计。按课时备课,写好教案。设计课时教学方案不论详简,一般包括以下九个方面:(1)课题;(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难点;(4)教法与学法;(5)
5、课型特点和课时分配;(6)教学过程和媒体(详写);(7)板书设计;(8)作业或活动设计;(9)教后记等。具体要求如下:1、超前一周备课,备课节数要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周课时标准。上课时可作适当调整。教龄三年内教师必须写详案。2、必须紧扣课标、教材备课。要求做到“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和实践活动(1)备课标:即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正确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落实,对教学中的各项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深浅适当。(2)备教材:要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和编写思路,把握教材的内在结构,对照课程课标的要求,紧扣本课主题词,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做到重点突
6、出、难点抓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思想教育、智能培养和创新训练。(3)备学生:即熟悉学生。重视学情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确定教学起点,注重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4)备教法: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课型,设计操作性强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要求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科学利用教材。根据正文合理使用教材的“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以及“阅读与感悟”、”方法与技能”、“拓展空间”等栏目内容。发挥它们的教育教学功能和对正文的辅助作用。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努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努力利用课程资源
7、创设情境,结合情境设计具体、明确的问题。问题情境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体验。教师、学生活动环节明确。特别是学生活动的目的性要明确。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能力和知识的提高,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提倡写过程式教案。教学过程书写(或电子稿)一般要包括:情境、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5)备学法:设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和路径。注意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生成体验;注意组织讨论交流,在互动分享中习得新的认知等。(6)备设计板书和作业:教案中要设计好上课的板书。板书设计和作业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板书设计要有科学性、整体性、条理性。
8、板书提倡创新。3 .及时书写教学反思。教案应留有适当空白,供记录教学情况和课后反思,便于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反思字数不限。4 .提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主要进行单元备课,每单元至少集体备课一次,从说(课)、评(说)、写(案)、讲(课)、议(课)、改(课)等六个方面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周集体备课要落实“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着重研究探讨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课程资源开发选用和媒体选择等。集体备课应以个人思考为基础,采用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不能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5 .其他教学活动如时事课、实践活动、复习课、考评课等均需要设计符合学情的教
9、案。三、课堂教学上课是教学实施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流程包括课前导入、课堂教学、课后反思和课外拓展等基本环节。课前导入的方式:情境再现,问题设疑,时政新闻社会热点讨论导入,故事情节表演引入,等等。课堂教学的要求:学生广泛参与,注重差异;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方法有效;教学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教学反馈及时,评价恰当。课后反思的内容: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策略是否恰当,教学方式是否科学,教学手段是否实用,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否充分良好,课堂气氛是否活
10、跃有序,学生的能力与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有所发展,改进措施是否精当充足,等等。课外拓展的要求:根据教学进度,结合地方课程与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拓展空间”栏目,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体验中提升学科素养,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实施学习检测: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教学进度配置内容适量、方式多样的检测、拓展习题,供学生在课内课外进一步巩固学习使用、以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业质量。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除必须落实教学常规外,还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做到以下要求:1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教师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11、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堂要避免科学性、政治性错误,要使用规范的学科语言。2 .确立正确的教学原则。教学原则的确立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教学中,要坚持德育性原则(坚持立德树人,把握正确方向)、人文性原则(坚持以生为本,培养人文情怀)、实践性原则(立足学生活,注重道德实践)、创新性原则(推进教学创新
12、,转变教学方式)、综合性原则(注重有机整合,落实课程目标),还有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导学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做到以德育德、以情激情、以行导行。3 .围绕目标组织教学。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努力落实三维目标,科学呈现教学内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要体现备课的成果,不能完全脱离教案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目的明确,组织科学有效。4 .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教师要在开发课程资源基础上,促进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整合,发挥好教学媒体、教师、学生的作用,选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开展教学。5 .发挥问
13、题情境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结合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或展开活动。在情境中开展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6 .注重情感体验。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道德经验水平,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7 .加强学法指导。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努力创设条件、营造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要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思想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14、惯。8 .重视时事教育。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时事教育。同时也要开展专题的时事教育。9 .达成教学效果。每一堂课要达到下述基本要求:课时目标明确,达成度高;传授知识准确,注重能力培养;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精讲巧练,教、学结合;引导、启发得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得以成长,思想得以提升;恰当使用学具;面向全体,所有学生均有收获;10.提升基本素养。说普通话,语言准确、形象、生动而富有情感;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文雅大方;教书育人,爱护学生;不提前上课,不拖堂。四、作业布置和批改作业是
15、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要重视作业的阶段性、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要从实际出发,提倡布置实践、活动性作业。1、作业的目的要明确,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2、作业形式应灵活多样,既有书面作业,又有品行方面的要求;既可把教材“活动”内容当成作业,也可结合实际布置拓展作业,侧重于探究性、开放性作业。3、学生的书面作业检查,批改量不得少于作业总量的三分之二,评价方式可灵活多样。4、品行要求要经常督促检查,评比考核。品行评价可采用“观察、谈话、学生互评、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式。5、对学生作业要分层布置,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不使学生负担过重。6、除调查、访谈等实践性作
16、业外,其他作业均应在课内完成。单元检测题(7年级4个,8年级5个,9年级6个),要全批全改。五、辅导辅导是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是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对学生学习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承认差别,努力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1、教师应在学期初制订辅导计划,明确辅导对象,做好辅导的跟踪记录。2、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长知识,发展特长。对学困生要热情关怀,鼓励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3、辅导可采用集体辅导、个别辅导、同学间互相帮助、组织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进行。辅导要摸清学情,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4、辅导应以课内辅导为主,不利用节假日给学生集体补课或上课。5、辅导内容除知识上的解疑答难外,重点是对学生学习目的、动机、学习方法等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