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公务员类军转干申论模拟试卷(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公务员类军转干申论模拟试卷(3).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2年公务员类军转干申论模拟试卷(3)(总分:210. 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考试申论模拟46(总题数:1,分数:120.00)(1) . 注意事项1 .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 .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第一部分阅读给定资料一,完成第一、二题的作答。给定资料一1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网民互动交流、表达意见的同时,也存在传播网络谣言、发布违法违规信息等不良现象。特别是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一些网友为了吸引眼球、营销炒作,不惜编造虚假消息、制造网络谣言,给公众
2、生活造成了很大干扰。2019年12月24 口,腾讯公司举办的2019年度阳光媒体人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2019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总结了新技术背景下网络谣言治理实践与发展趋势,研判新技术背景下网络谣言存在的风险,发布了 2019年热点谣言榜单、典型网络谣言案例分析等内容。2019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指出,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社会科学三类是网络谣言的高发领域,并分别针对这三类传播最广的十大谣言进行了 “套路”分析。其中,医疗健康类谣言主要有三大杜撰套路,比如用“偏方”炮制“药方”的谣言“疟原虫治癌症”,恶意用“经验”替代“科学的谣言“人体真有最佳睡眠时间表”,以及用害人标题引发公众恐慌的谣言
3、“长期服用维D和钙片会致癌”。食品安全类谣言的套路则包括曲解科学、夸大其词和归因错误,例如“红枣可以养肝补血”。社会科学类谣言的套路有杜撰捏造、哗众取宠,有捏造事实、消费热点,也有无中生有、错误解读,其中传播最广的社会科学类谣言为“贵州毕节儿童被性侵”,这便是使用了杜撰捏造的套路制造谣言。“2019年网络谣言集中在老三样上,内容基本都是无根据的事例+不严谨的论述+不科学的结论模式,发布谣言的平台往往以捏造专家言论,拼接图片、视频等方式,让网络谣言真假难辨。”相关专家表示,科学研究、权威媒体、著名教授,是谣言最常打的“旗号”。2 . “白米饭是垃圾食品之王” “少盐有时候真的会致命”打开微信朋友
4、圈,形形色色的谣言令人眼花缭乱,而相关网文传播的主要目标群体正是老年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学会通过网络获取资讯、进行沟通。但由于对信息缺乏足够的分析辨别能力,他们时常被网络谣言误导,成为谣言传播的“易感人群”。不少年轻网友有这样的经历:在微信群、朋友圈中,长辈们热衷于转发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等类型的文章,有的“一看标题就不靠谱”。对于这样的谣言,如果听之信之,遗患无穷。调查显示,网络谣言已成为老年人遭遇的许多上网风险之首。谣言文章本身存在不少破绽,为何却能得到“银发族”的青睐?仔细推究会发现,它们抓住了老年人害怕衰老和生病的心理,通过“有毒”“致癌” “致死”等刺激性语言,
5、配合看似“专业”的名词、“确凿”的数据、“客观”的实验,让他们产生焦虑和恐慌,从而落入谣言的圈套。一些“营销号”正是凭借这一点,先博取广泛关注,再向中招的老年人兜售所谓的绿色食品、特效药品、医疗器械等,从而实现流量变现。从这个意义来说,制造谣言成了一门生意。“赶紧转给亲朋好友”“不转就会如何如何”之类,是谣言文章惯用的套路。在这种诱导下,老年人本着“利他”的初衷转发,不知不觉成了谣言的二传手。由此观之,谣言在老年人朋友圈的扩散,既是科学素养问题,也跟社会心理有关。“宁可信其有”的认知取向、“我是为你好”的关切心态,形成一股合力,推动谣言实现病毒式传播,甚至让一些早已被辟谣的信息沉渣泛起、死灰复
6、燃。一些网友感叹,谣言带给自己的困扰,不仅是“父母竟然相信,更是“父母竟然要求我们一起相信”,以至于“躲过了各种微商、晒娃、自拍,却躲不过爸妈的传谣”。其实,靠“躲”解决不了问题。新的技术,容易在子女和父母之间划上一道鸿沟。走进网络新世界,他们需要我们的陪伴,正如我们幼时需要他们的陪伴一样。应该看到,大多数父母的朋友圈里,子女永远是最重要的联系人。我们应该给予父母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在教会他们使用新科技的同时,提醒他们留意各种不良信息,不断增强抵抗谣言的免疫力。想了解相关知识却乂摸不着门道、无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是“银发族”误入谣言陷阱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打消疑虑、安定人心,必须做好权威信息的
7、供给。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相关机构,有责任采取通俗的表达方式、灵活的沟通手段,积极解疑释惑、传播科学知识,把“银发族”渴求的信息送到他们身边。3 .近年来,网络谣言犹如病毒一般充斥着虚拟网络空间,甚至不乏涉及捏造是非、制造混乱等恶劣事件。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谣言,倘若不进行有效治理,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治理网络谣言已成为大势所趋,多部门正在针对网络谣言制造、传播等乱象,不断加大整治力度。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这部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对“网络实名制”作出明确规定。同时.,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
8、也相继出台,对互联网平台服务资质、人员配备、技术能力等运营条件提出要求,也为用户的使用行为制定基本规范。2018年8月,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办的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上线。据了解,该平台通过联合相关部委、地方网信办、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及专家、网民等多方力最,整合全国各地40余家辟谣平台数据资源,形成联合辟谣机制。另外,在各地政府主导下,全国多个省市辟谣机制也不断完善。比如,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已拥有20余个成员单位、30余个栏目,在收集求证谣言、辟谣和提高公众免疫力等方面形成完整“闭环”。在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王副院长看来,这类辟谣模式有利于针对各地实际,让辟谣工作
9、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4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各地公安机关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疫情期间产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其中包括造谣生事、传播谣言等行为。2020年2月27日,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绪宏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警方依法坚决查处编造、传播涉疫情谣言,干扰破坏疫情防控工作的违法犯罪行为。潘绪宏说,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一些所谓的“网传”“网曝”等涉疫情不实信息,甚至刻意编造传播的谣言,引发部分群众的恐慌情绪,干扰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北京警方通报了 3起典型案例:1月24日,网民刘某发布“我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昨天赶紧去朝阳大悦城、西单大悦城门口咳
10、嗽上百次,感染的人越多越好”的相关消息。经查,刘某并未感染新冠肺炎,身体健康,其出于恶作剧心态,故意编造虚假信息,并在微信朋友圈及多个微信群、QQ群内发布,群内共涉及2700余人,引发群众恐慌,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犯罪嫌疑人刘某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依法被通州公安分局刑事拘留。2月25日,刘某已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1月31口,网民王某在小区业主微信群(群内300余人)发布消息称,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准备传染给他人。经查,王某并未感染新冠肺炎,因居委会工作人员向其了解健康情况时,王某与居委会工作人员发生口角,为泄愤故意编造自己确诊新冠肺炎的虚假信息,并发布到业主微信群内,造成群内业主
11、恐慌。违法人员王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依法被海淀公安分局行政拘留。2月23口,网民柴某发布“积水潭医院要开始建方舱医院了”的相关消息、,并称信息由积水潭医院内部传出。经查,柴某并没有所谓内部信息来源,所发内容纯系个人编造,柴某将该信息发至微信群,后被转发,造成不良影响。违法人员柴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依法被海淀公安分局行政拘留。潘绪宏表示,谣言也是“疫情”,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北京警方将始终保持“零容忍”,依法严厉打击编造、传播涉疫情虚假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维护稳定等各项工作。5 . “喝酒可以杀灭病毒”“开空调暖气可以杀灭病毒”“感染的都是老年人,儿童和年轻人没事
12、” “吃板蓝根、益生菌、维生素C、抗生素、抗流感药物可以起到预防作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种谣言层出不穷。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疫情初期就表示:“这个时候,谣言比病毒本身更可怕。”全力协同抗疫,有效控制疫情,离不开人们自觉、科学地参与疫情防控。但由于普通人缺乏专业的甄别能力,一些疫情谣言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情绪,甚至影响到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对此,政府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启动应急科普工作,讲解新冠病毒知识,教导正确防控方法这些及时举措,舒缓了大众情绪,也使个人的应对和防护更加理性。例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推出“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栏
13、目,满足了公众获取疫情防治科普知识的需求,取得较好效果。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这些几乎成了老少皆知的常识。这次疫情的应急科普工作值得肯定,但是也要看到一些不足。受限于专业水平,一些疫情科普知识并不准确,可能把人引入误区;有些大流量传播平台对内容把关不严,导致低质量的信息得以传播,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急科普的成效。在突发疫情面前,我们不能要求应急科普工作面面俱到、尽善尽美,但通过这次实战机会总结经验,有助于提升应急科普水平。应急科普不可小视。我们应当站在夯实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高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建立起更加健全的应急科普工作机制,助力更好地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作答要求第一题:根
14、据给定资料一,对下列表述进行正误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要求:语言精准,简明扼要。1 .医疗健康类、食品安全类网络谣言的套路基本相同。2 .谣言文章通常利用老年人害怕衰老和生病的心理,使其落入圈套。3 .谣言带给年轻人的困扰,主要是父母相信。4 .制造疫情谣言属于违法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分数:120. 00)正确答案:(错误。两类网络谣言的套路不同,医疗健康类谣言的套路主要为用“偏方”炮制“药方”、恶意用“经验”替代“科学”、用害人标题引发公众恐慌;食品安全类谣言的套路包括曲解科学、夸大其词和归因错误。2.正确。谣言文章通常利用老年人害怕衰老和生病的心理,通过“有毒”“致癌”等刺激性语言,配
15、合看似“专业”的名词、“确凿”的数据、“客观”的实验,让其产生焦虑和恐慌,从而落入圈套。3.错误。谣言带给年轻人的困扰,不仅是父母相信,更是父母要求其一起相信,以至于躲不过父母的传谣。4.错误。制造疫情谣言如果造成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就属于犯罪行为。)解析:本题是中央和北京军转干申论考试中常见的分析判断类试题。这类题不仅需要考生作出正误判断,还需要考生简明扼要地写明理由,以此考查军转干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1.资料1第三段提到医疗健康类谣言主要有三大套路,分别为用“偏方”炮制“药方”、恶意用“经验”替代“科学”、用害人标题引发公众恐慌。食品安全类谣言的套路则包括曲解科学、夸大其词和归因错误。可见,两类谣言的套路不同,第一条表述错误。2.资料2第三段提到“它们抓住了老年人害怕衰老和生病的心理从而落入谣言的圈套”,可见,第二条表述正确。3.资料2第五段提到“谣言带给自己的困扰,不仅是父母竟然相信,更是父母竟然要求我们一起相信,以至于躲不过爸妈的传谣”,可见,第三条表述错误。4.资料4第一、二段都提到打击谣言类违法犯罪行为,第四段的案例也介绍了刘某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依法被刑事拘留。可见,制造疫情谣